一、人民法院审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司法审判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惩治腐败的最后一道程序。腐败分子能否被定罪或判处多种刑罚,最终将由人民法院的法官决定。中央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人民惩治腐败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民法院的定罪和判刑实现的。近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审理了大量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依法惩处了周永康、薄熙来、刘志军、蒋洁敏等一大批贪污贿赂犯罪分子,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贪污贿赂案件81805件,审结案件69017件,生效判决73158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这些案件,这不仅表明了中央政府惩治腐败犯罪的坚定决心,也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
二、解释的制定背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厉惩治腐败放在突出位置,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作为重要任务。它坚持必须打击腐败,必须抑制贪婪,并且没有反腐败的禁区。老虎和苍蝇一起战斗,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支持和赞扬。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由于最近对贪污贿赂刑事立法的修订,在处理贪污贿赂案件的法律适用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迫切需要澄清和完善刑法中贪污贿赂犯罪的认定标准。《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作了五项重大调整。一是取消贪污贿赂罪定罪量刑的具体数额标准,突出数额以外的其他情形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二是贪污受贿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后减为无期徒刑;三是对贪污贿赂犯罪加罚;四是增设影响力人物受贿罪;第五,对贿赂的从宽处罚应设定更严格的条件。《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生效后,如何理解、把握和适用这些新规定,应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第二,新形势下的贪污贿赂犯罪需要明确处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贪污贿赂犯罪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法律适用问题。比如贿赂犯罪的客体以前主要是财产,现在有各种财产性和非财产性利益。给予或接受这些利益的行为是否可以作为受贿罪处理?再比如,在受贿罪中,过去主要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受贿。现在有些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本身没有受贿,受贿的人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特定关系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能否因受贿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刑法网络的严密性和打击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司法解释予以澄清。
第三,司法实践中存在长期争议的问题,需要统一。贪污贿赂犯罪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一些法律的适用存在长期的分歧。比如作为受贿罪的法定要件,应该如何理解“为他人谋取利益”,正常履行职责后接受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感谢费”和“情感投入”是否可以视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比如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经常辩称贪污受贿用于公务开支等等。这些情况对定罪量刑有影响吗?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法律的统一适用,也关系到依法惩治腐败的实际效果,迫切需要制定司法解释予以澄清。
针对上述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和筛选了当前处理贪污贿赂犯罪中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广泛征求了国家立法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制定本解释。
第三,解释中遵循的原则
在制定本解释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法律要严格执行。严格依法是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一贯原则,“严格”一词在整个解释中占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严肃查处贪污贿赂犯罪行为,明确贪污贿赂数额超过一万元且有一定严重情节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第二,无期徒刑制度被赋予了刚性,明确了无期徒刑的判决必须与判决同时作出。无期徒刑一旦作出,将无条件执行,不受服刑表现影响,不得减刑、假释。第三,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对远重于其他犯罪的罚款规定处罚标准。四是严格的法律制度,结合贿赂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对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如“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等做出明确的解释。第五,贿赂与打击贿赂并重,对贿赂犯罪从轻处罚的适用条件进行必要的限制。第六,对于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受贿罪,要严厉打击,要明确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同时构成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
第二,注重整体协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不同职务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统筹解决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的标准,确保不同犯罪的罪刑关系协调。主要体现在:一是刑事犯罪与纪律处分的协调。为了贯彻党的纪律比国家法律更严格的反腐败要求,“以纪律为重”,突出打击犯罪的重点,理顺刑事处罚与党纪政纪的关系,《解释》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各种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处罚标准。二、轻罪与重罪的协调。为解决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量刑失衡问题,根据“数额+情节”的立法理念,《解释》结合犯罪情节进一步拓宽了不同量刑卷宗的数额差异,以满足不同情节犯罪的量刑需要,尽可能实现罪刑均衡。三是不同主体身份职务犯罪的协调。刑法区分了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地位,规定了两种不同刑罚的职务犯罪。为确保两类职务犯罪处罚的平衡与协调,《解释》还规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第三,强调积极稳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刑法框架内积极应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主要体现在:第一,规定作为受贿罪客体的“财产”包括财产利益,并进一步明确除物质利益外,其他需要给付金钱的利益也应认定为财产利益。二是界定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明确事后收受贿赂符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条件,超出人事关系范围收受下属或行政管理人员的财物,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三是对特定关系人受贿作出规定,明确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的人收受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自己没有归还或者上交的,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第四,针对实践中常见的被告人为公共支出贪污贿赂行为辩护的情形,明确如果根据记载的证据有贪污贿赂的主观故意,不影响定罪。
第四,容易操作。《解释》的规定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执行。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各种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逐一规定,普通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可以以证据为依据。二是采用“数额+情节”的模式规定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情节的设定辅以不同的犯罪数额限制,以增强司法的确定性,避免因情节难以量化而带来的操作性问题。三是规定了直接决定定罪量刑的犯罪数额和量刑情节的具体认定,明确了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取利益前后连续收受的财物应当计入受贿罪的数额。第四,采用绝对数与倍数比例相结合的方法,规定罚金刑的刑罚标准,既能保证刑罚的充分有效,又兼顾被判刑人的受处罚能力。
四.解释的主要内容
《解释》共20条,主要规定了11个方面。
(一)明确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解释》规定了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主要考虑如下:一、《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贪污贿赂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代之以“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情节较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来确定具体定罪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1997年刑法确定的定罪量刑标准已经不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第三,近年来的实践中,由于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对贪污贿赂转移的刑事责任标准和定罪量刑标准并不统一,需要统一规范,统一遵循;第四,惩治腐败有党纪政纪在先,必须相互衔接协调,让党纪政纪发挥作用空,体现“以党纪为先”的精神。据此,《解释》规定了贪污贿赂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包括将两罪“数额较大”的一般标准从1997年刑法确定的5000元调整为3万元,并对其他等级的量刑标准作出相应调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将贪污贿赂罪的起征点提高到3万元,并不意味着3万元以下的贪污贿赂不能作为犯罪处理。根据《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数额与情节并重的立法精神,《解释》还规定,贪污受贿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小于“数额巨大”或者“数额特别大”,但达到起点二分之一并有规定情形的,视为“情节严重”或者“特别严重”,依法从重处罚。
(2)界定腐败和贿赂的死刑、死缓和无期徒刑的适用原则
根据刑法规定,贪污贿赂数额特别巨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由于无期徒刑和死刑是两种不同的刑罚,为了更准确地适用死刑,《解释》明确规定,死刑立即执行仅适用于犯有特大罪、特别严重罪、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罪、损失特别重大罪的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的时候,对于极少数犯罪特别严重,应当依法立即执行的罪犯,坚决判处死刑。同时,《解释》规定,根据法律规定,符合立即执行死刑条件但同时具有法定宽大处理的处罚情节,不必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刑法修正案(九)》在贪污贿赂罪死刑减为无期徒刑后,新增了无期徒刑的规定。无期徒刑是介于立即执行死刑和一般死缓之间的一种执行措施,但比一般死缓更为严厉。《解释》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明确了无期徒刑的具体适用:一是明确了无期徒刑的适用情形,即主要针对那些被立即判处死刑、一般死缓、从轻判处死刑、可以决定无期徒刑的重大贪污贿赂犯罪分子;第二,明确了无论是谁决定判处无期徒刑,都要在一审、二审死刑缓期执行判决的同时作出无期徒刑的判决,不能等到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以此强调无期徒刑一旦决定,在执行期间不受服刑表现的影响。
(三)调整挪用公款、贿赂等其他职务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在调整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后,为了保证不同职务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内部协调,避免其他职务犯罪定罪量刑标准出现“倒挂”现象,《解释》第五条至第十一条对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进行了调整。同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影响力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公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罪名也没有明确界定。
为了依法严惩“身边人”国家工作人员的贿赂犯罪,《解释》规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影响力受贿罪适用相同的定罪量刑标准。
(4)将“财产”的范围界定为受贿罪的客体
根据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需要和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更有效地严惩腐败犯罪,《解释》对刑法规定的财产进行了适度扩张解释,规定贿赂犯罪中的财产包括财产利益,并进一步明确财产利益包括可以转化为货币的物质利益和其他需要以货币支付的利益。前者,比如房子装修,债务免除,本质上是物质利益。后者,如会员服务和旅游,在法律上应被视为财产利益,因为它们需要支付相应的货币对价才能获得这种利益。在实践中,后一种利益的提供或接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行贿者支付了钱,然后转给行贿者消费;第二,行贿者作为自己在社会上的商品销售利益,免费提供给行为人消费。这两种情况本质上是一样的,应该纳入贿赂犯罪的处理。
(e)完善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
为适应惩治受贿罪的实际需要,消除对“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理解上的分歧,《解释》规定了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具体情形。《解释》明确规定,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明知他人有特定要求,事后以履行职责为由收受他人财物,都是“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具体表现。所以,无论实际上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是事前接受还是事后接受,都不会影响受贿罪的认定。
同时,为了净化政治生态,促进腐败犯罪的深度治理,《解释》对一些所谓的“情感投入”提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即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或者收受具有隶属关系的下属或者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被管理人的财物,价值3万元以上,可能影响行使职权的,视为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受贿罪定罪处罚。其中“价值3万元以上”的限制主要是出于区分违纪行为的考虑。
(6)明确受贿从轻处罚的适用条件
针对实践中“打击贿赂而不是行贿”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大对贿赂犯罪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对贿赂犯罪从轻处罚的条件和程度进行了重要调整,并对减轻或免除贿赂犯罪设定了更严格的适用条件。明确了行贿人只有在“犯罪较轻,对,为了便于司法机关正确把握和严格适用”的情况下,才会在被追诉前主动坦白受贿行为,《解释》明确规定了“罪轻”、“在侦破大案中发挥关键作用”、“大案”等条款的具体理解。很明显,只有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才是轻罪,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才是大案。
(7)明确多重贿赂金额的累计计算
《解释》从两个方面规定了受贿罪的数额计算。第一,针对小额贿赂问题,很明显,如果很多贿赂没有处理,贿赂的数额是累计计算的。据此,受贿者多次收受小额贿赂。虽然每次都不符合《解释》规定的定罪标准,但是经过多次积累达到定罪标准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针对收受财物与营利事项不对应的问题,明确利用职务之便为受托人谋取利益,多次收受受托人财物。委托前收受财物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计入受贿罪的数额。相应的,连续多次收受小额财物的,符合条件的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八)明确贪污贿赂犯罪的认定
该解释规定在实践中确定两种常见的腐败和贿赂案件中的犯罪意图。一、赃款去向与贪污贿赂故意认定的关系。《解释》明确指出,只要是违法所得财产的贪污贿赂,无论赃款事后去向何处,即使用于公共支出或社会捐赠,也不会影响贪污贿赂罪的认定,从而堵住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企图逃避刑事侦查的后门。二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向身边人收钱的刑事定罪。基于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行为能否认定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取决于他是否知道这笔钱以及知道后的态度。为此,《解释》明确规定,特定关系人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明知而不返还或者不上交的,视为国家工作人员有受贿罪的故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贿赂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这里的“特殊关系”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有近亲属、情妇等共同利益的人”。
(9)明确受贿罪也构成玩忽职守罪,数罪并罚
在受贿罪中,行贿人在为受托人谋取利益时往往有渎职行为。在贿赂和渎职都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长期以来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和实践中的不同做法。为了依法严惩此类犯罪行为,《解释》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同时构成《刑法特别规定》第三章第三节第九章规定的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合并处罚。
(十)加强赃款赃物的追回
《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非法取得的财产,一律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为有效剥夺贪污贿赂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尽可能追回经济损失,《解释》强调,贪污贿赂犯罪分子非法取得的一切财产,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补缴;未追回或者未足额返还的违法所得,应当继续追回或者责令返还。相应的,追回赃款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发现了随时追回。
(十一)明确罚款的处罚标准
《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对腐败及相关贿赂犯罪的刑罚规定,对于加大对腐败犯罪的经济处罚力度,增加腐败犯罪的经济成本,剥夺腐败分子累犯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刑事立法和司法的预防犯罪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保证罚金刑适用的有效性和严肃性,《解释》视主刑的不同,规定了不同层次贪污贿赂犯罪的罚金刑标准:一、贪污贿赂犯罪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不足有期徒刑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二、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二倍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四,对于刑法规定应当处以罚款的其他贪污贿赂犯罪,应当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可以预见,未来贪污贿赂案件将保持较高水平。为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地审判贪污贿赂犯罪,各级人民法院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第一,努力学习,保证案件依法审判。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确保《刑法修正案(九)》和《解释》得到全面贯彻和正确适用。要依法妥善处理新旧法律的联系。在贪污贿赂案件中,要严格控制案件的事实、证据和程序,依法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严格适用缓刑,确保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效果良好。
第二,要深入研究,积极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深入调查、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成果,为今后审判贪污贿赂犯罪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执法依据。与此同时,司法实践中仍有一些困难和复杂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情况和问题将继续出现。对此,各级人民法院要继续加强研究工作,总结实践经验,为今后将形成共识的经验上升为司法解释奠定基础。
第三,要开放司法,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各级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完善贪污贿赂犯罪公开审判,通过公开审判活动和网上查阅裁判文书,增强人民群众对贿赂犯罪审判的认识。同时,人民法院还将通过公开审判主动接受人大、CPPCC、公众、媒体等社会各界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
1.《受贿罪司法解释 解读两高发布贪污贿赂案件司法解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受贿罪司法解释 解读两高发布贪污贿赂案件司法解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13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