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老师回答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你可以不断地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连对哲学一无所知的人都听说过尼采的宣言——
上帝死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单纯的批判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存在吗?
文本|傅佩荣
德国哲学家尼采(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宣称“上帝已死”,想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从而把人类推向“超人”的境界。他批判庸俗的道德和虚伪的信仰,强调“谋权的意志”,使生命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他的观点对存在主义颇有启发。
尼采,德国人,也出身于一个有宗教背景的家庭,他家信奉路德教派(新教)。但是尼采在很小的时候就怀疑宗教信仰,上了大学之后继续鼓吹无神论,后来成为著名的无神论者。
尼采身体不好,脸色苍白,身体虚弱,但他思考问题很深,看人的时候就像一把利刃,似乎能穿透人的内心。尼采堪称天才。25岁时,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他被聘为希腊文学教授。然而,他的哲学背景使他被排除在哲学和文学界之外。此外,他口才不好,性格比较愤世嫉俗,导致了他不成功的教学生涯。他曾经说过:“观众来教室吃糖。”他还说:“真正伟大的哲学家,至死方休。”
一个
上帝死了=重新评估所有价值
“上帝死了”是尼采最著名的格言。这句话的目的不仅仅是批判基督教,而是要有“异己评价”的意思。
当时人们认为西方文化离不开基督教。比如一个人有道德,是因为他信仰上帝。然而,这种宗教信仰在尼采时代已经变得非常虚荣。每个人都有信仰,但未能真正体现信仰精神,宗教逐渐社会化。换句话说,上帝本来是道德的基础,但人的道德行为却成了一种虚伪。人们的虚伪证明了他们信仰的神是假神。因为如果你相信真神,如果神活着,那么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行为。
尼采无法习惯以宗教或上帝的名义如此虚伪夸张,于是宣称“上帝死了”。他曾经写过一个比喻:一大早有一个疯子拿着灯笼在市场里走来走去。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大白天提灯笼?”他回答,“白天?我想是晚上了。上帝死了,宇宙一片黑暗,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拿着灯笼到处找上帝。”因此,很多人认为世界充满了光,然而,眼睛看到的光并不是真正的光。
尼采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哲学理性地探索宇宙和人类生活的根本真理,从而指导现实生活,评价文化生态。文化氛围就像空。当文化生态出现问题时,生活在其中的人就会陷入价值无序的困境。比如,被现代人尊重和崇拜的,大部分都是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变得富有的人,也就是那些不择手段取得“成就”的人。这种价值选择有其自身的问题,因为它没有把握人们崇拜的对象应该是什么样子。值得崇拜的对象应该是人格完美的人,这是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崇拜人格高尚的人,因为人格高尚是很难达到的,即使达到了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尼采的“上帝死了”的观点其实是被深刻反省过的。我们知道,没有信仰,就没有背叛。所以,背叛耶稣的是基督徒,背叛释迦牟尼的是佛教徒。因此,宗教本身未能保护信徒免受人性弱点的伤害,因此受到批评。宗教本质上是有美好理想的,宗教的致命部分其实是宗教所表达的人性弱点的结果。
2
权力意志:超人
尼采哲学的另一个重点是“权力意志”。这里的“权力”不是指政治权力,而是广义上的一种权力。比如台湾大学历史悠久,有的墙很旧,砖和石头之间长了很多草。墙上怎么会有草?这是因为草是有生命的,无论在哪里都要凸显它生命的力量,扩大它的影响力。这是权力意志的表现。
这样理解尼采的权力意志就不会被误解。在他看来,宇宙中的任何生命,只要存在,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生命力,而对权力的意志指的就是这种生命力膨胀的状态。这种哲学思想被披在人身上,演变成一种“奥维曼”。
尼采认为,人类只是桥梁,一边是动物,一边是超人,人的生命应该从动物这边走向超人这边。这个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认为宇宙万物都在进化,最终不知何故人类出现了。地球无论活了多少个亿年,像我们这样的人类也只存在了2万多年。所以,我们要问:“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人类只是在最后的2万年才出现。人类有没有权利和资格说自己是万物之灵,宣称进化到此为止?”毫无疑问,人类没有这样的权利,因为我们只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要继续思考:“人类会进化成什么样的新物种?”
尼采的答案是“超人”。
这种思维是有道理的。我们不妨假设,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最高级、最伟大的生物是灵长类动物,我们称之为猩猩。从前,这些动物被关在动物园里是因为人类的出现。如果这样外推未来,人类的命运可能和猩猩一样,我们的后代也可能被关在动物园里,因为出现了一个新物种,叫超人。
换句话说,超人对于我们可能就像我们对于猩猩一样。当然,我个人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尼采从另一个角度的思考也值得借鉴。
尼采还把“超人”比作一个走钢丝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经过各种考验。尼采被列为存在主义的先驱,因为他的思想突出了个人生活中的“自我责任”部分。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只生活在群众中,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人”。要做一个人,就要努力做一个“超人”。所谓“超人”,就是一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要充分肯定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充分实现生命的潜能。生命的潜能包括“有形的身体”和“无形的精神”。尼采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认为真正的“超人”可以用两个人的组合来代表,即拿破仑和歌德。
拿破仑代表身体发展出来的,在有形世界中获得的成就;歌德所代表的是无形世界中的精神表达。
德国人对拿破仑有一种恐惧和崇拜的情结,因为拿破仑曾经横扫欧洲,占领了整个德国(当时叫普鲁士)。他那强势的姿态让当时的普鲁士人觉得法语是一种优美高贵的语言,而德语则是野蛮落后的。但德国人因拿破仑占领而丧失的民族自信心,随着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伟大哲学家的出现而逐渐恢复。
在20世纪,甚至出现了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受尼采“超人”概念的启发,希特勒不仅把尼采的画挂在墙上,还以此为借口消灭所谓的下层民族(如犹太人),这也让尼采得到了一个空白的良心。
三
精神上的三个转变
尼采指出精神有三种变化:骆驼、狮子、婴儿。他认为,精神应该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婴儿。
(1)骆驼
骆驼是“沙漠中的船”。努力意味着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接受训练,承担传统的重担。我经常在台北的街道上看到中学生。我觉得他们真的很难。他们上学时每天都带着沉重的书包。有时候他们甚至要背两个书包。每次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经常会想:“他们现在是骆驼,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这能保证他们以后成为狮子吗?”这是个大问题。
(2)狮子
骆驼和狮子的区别在于,骆驼必须服从别人的命令,接受别人的命令。它听到的是别人说“你该怎么办?”狮子则相反,自己做决定,对自己负责,说:“怎么办?”每个人都要经历骆驼阶段,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法抗拒。但是,上了大学之后,要进入狮子阶段,也就是告诉自己该怎么做。
但是少数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有意义?这又是一个新问题。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可怜,但至少它不用自己做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示就行了;相反,如果你想成为狮子,你必须为自己负责。这很有压力,因为当我们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我们就失去了找借口和抱怨的权利。
比如学生高考后选择填报志愿,如果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至少会保留日后投诉的权利;相反,如果父母说“你长大了,就要填好自己的志愿,对自己负责。”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很苦恼,要去问同学,要去参观大学博览会,但是最后的决定还是很痛苦的,因为一旦我们做了决定,就失去了找借口的权利。就算后悔也不能抱怨,因为这是你的决定!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对于孩子来说,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他们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做出决定后,他们会更愿意为自己承担责任。
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洛姆曾在《逃离自由》中写道:“给我自由?别给我自由!因为自由伴随着责任!我一有自由就自己做选择,选择后还是自己,但是我承受不起!”这段话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3)婴儿
狮子阶段之后是婴儿阶段。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提供一切可能性。当一个人还是婴儿时,他的父母必须想象他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每天看着他,给父母的生活带来了多彩而耀眼的希望。当然,孩子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父母幻灭的过程。最后,孩子让父母失望,就像父母让父母失望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
当一个人到了婴儿阶段,就不会再遇到上面提到的问题,也就是说心智可以回到原点,重新开始。
这篇文章摘自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生活》
有删节。更多信息请参考原文
哲学与生活
作者:傅佩荣
哲学可以是最无聊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看谁来上课。谁上来很重要。与其他课的传授知识不同,哲学课的传授知识只是起次要作用。主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热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哲学老师必须是一个有爱心、头脑活跃的智者。他可以在课堂上产生磁场,把思考的乐趣传递给学生。
他是见证人,学生看到他就相信哲学绝不是无聊的东西。当然,这样的老师不会用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教学生,他必须自己编教材,他独特的眼光和独立思考贯穿其中。
傅佩荣的《哲学与生活》就是这样一本教科书。
——周
1.《上帝已死 “上帝已死”——我们对尼采,是不是有什么误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帝已死 “上帝已死”——我们对尼采,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0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