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有道

红四团团长是谁 万里长征万里湘魂:细数长征中的“红湘军”

新湖南客户记者朱晓华实习生欧综合报道

新湖南视觉设计叶

今天是陕北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一艰难而又悲剧性的战略转变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一大批湖南人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特别是毛泽东的党史研究资料表明,他对长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遵义之路扭转了形势,实现了党和红军的战略转移;二是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他巧妙地运用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第三,他领导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创造了“长征精神”,这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包括毛泽东,在长征中组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湘军将领队伍。代表人物有:、、任、、彭、贺龙、罗、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左权、李富春、、袁国平、何长工、耿彪、王震、邓华、甘思齐、李卓然、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

彭、在长征中担任过红军副总司令、红军总队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

贺龙的长征是红军的团长,红军的统帅。

罗荣桓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陕甘支队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

长征期间,黄克诚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红十军政委、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一军团第四师政委。

长征时,陈赓任军委干部团团长,红十三团团长,红一师师长。

长征期间,谭政任红一师政治部主任兼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长征期间,萧任军委干部兵团上级干部队队长、红三军团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参谋长。

湖南六将中,只有苏羽和许光达没有参加长征。当时,苏羽率领红十军以上兵团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三年,而许光达则在长征前按照组织安排赴苏联疗伤学习。

至于毛泽东,邓小平曾经总结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毛泽东,长征也不会胜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由于“左”倾领导人指挥不当,从江西出发不到两个月,八万多红军只剩下三万疲惫不堪的教师。这时,在中央红军前往湘西的途中,蒋介石调集了16个师的重兵,打下了一个口袋。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博古和李德仍然坚持去湘西参加红二、六军团,并命令军团首长“永远不要改变总方向”。

在这个紧要关头,失去领导权的毛泽东站出来,力劝他放弃原来去湘西的政策,向敌军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他抓住一切机会,向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长的张闻天坦白了出兵贵州的重要性。王稼祥、张闻天听了这话,深感有理。王稼祥也答应征求其他同志的意见,争取在通道里开会决定部队的行进方向。这时,红军总部和各团的主要将领,如朱德、刘伯承、聂、彭、杨等湖南高级将领,也急切地希望重新指挥红军,改变入侵方向。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主力进入通道县。当天晚上,中央首长在海峡召开紧急会议,以迅速解决红军的方向和战略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红军应放弃在湘西与贺龙、萧克会师的计划,改变行进路线,而不是北上西进贵州。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人的拥护和支持。会后,中央军委13日下令红军进入贵州,中央红军的战略通道为党和红军的长征开辟了新的道路。

通过会议后,博古和李德仍然坚持要去湘西。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一再强调,他绝不能去湘西参加红二、六军团,只能在川黔边区建立根据地。经过激烈的辩论,他的意见得到了刘少奇和其他与会同志的肯定。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放弃原参加红二、六军团的计划,转而向黔北推进。

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央政治局在跑马场开会。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了红军渡过乌江后建立川黔边区新苏区的战略任务。

从海峡会议、黎平会议到猴子农场会议,毛泽东关于战略方向的正确观点逐渐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但党内关于军事路线的争论仍然很激烈。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扩大会议。湖南共产党员、李富春、彭、李卓然等在会上发言,旗帜鲜明地支持了的正确主张,指出了长征战略方向的错误,揭露和批判了“左”倾错误路线,为恢复和确立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指挥和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贺龙虽然不是军校的“常客”,但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磨练出了惊人的作战指挥技能,尤其擅长“以弱胜强”。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长征中的三支“魔笔”:

第一次是声东击西,打算先入贵州,再挺进湖南;第二次是在乌蒙山绕道,趁敌人不备冲出敌人包围圈;第三次是在过金沙江前假装进攻昆明。尤其是乌蒙山的大雨燕,更是经常被军事家谈论和深入研究。

1936年2月2日,贺龙率领红一军团、第六军团一万余人挺进贵州黔西、毕节地区,令蒋介石极为焦虑。他紧急抽调了120个团进行围剿。1936年2月27日,贺龙率军离开毕节,进入乌蒙山。乌蒙山地广人稀,粮食匮乏,当时天寒地冻。一万多红军在山上游荡,跟敌人绕了快一个月,难度极大。最后,贺龙越过昭通与云南威宁之间的滇军防线,不知不觉走出了乌蒙山。兴高采烈地对贺龙说:“二、六军团都在乌蒙山附近游荡,更别说敌人了,连我们都被你迷惑了。”。

中央红军长征期间,红三军团一直在指挥。红军领袖彭、和美国作家称他为“红军中打湖南第一人”。彭、领导的红军是右翼先锋队。经过艰苦的斗争,率先突破国民党军队的三道封锁线,成功进入湘南郴州地区,为红军西进开辟了通道,并获得中央军委通电嘉奖。红军在准备突破敌人四十万兵力组成的第四封锁线时,向中央建议:“红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灵活机动地夺取战士,消灭敌人。逼蒋军改变部署。”然而,博古、李德等人无视他的重要战略建议,仍然坚持命令红军西进,冲过湘江。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彭、亲自前往南广华普,指挥部队与敌激战三昼夜,顽强地阻击了敌人,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和警卫部队渡河的任务。

1935年1月,彭率领部突破被称为天险的敌人乌江防线,挺进遵义。遵义会议后,他指挥部队一举夺取了戒备森严的娄山关天险,参加了再次攻打遵义城的战斗,歼灭并击溃了敌人两个师八个团,取得了中央红军几个月长征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他还率领部队与兄弟们一起奋战赤水河三渡、赤水河四渡,并利用胜利之机南下,在南方迅速渡过乌江。然后威胁贵阳,进军云南,震惊昆明,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攻,夺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为长征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很多人都听说过突破乌江,渡大渡河的故事。也许他们不知道参加那些战斗的红一师师长是李聚奎。被中央军委誉为“功勋卓著,后人楷模”的涟源开国大将李聚奎,曾被称为红军的先锋、勇士和“圣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一师负责掩护中央的转移,李聚奎指挥一师部队连续作战,连续突破敌人的四条封锁线。

1934年底,中央红军逼近乌江南岸。乌江两岸的悬崖被称为“天然屏障”。保卫乌江的是贵州军阀的军队,在长江沿岸的渡口修筑江防工事,试图借助乌江的天然屏障阻止红军进入乌江南岸。这时,国民党中央军吴启维、周浑源也跟随红军进入贵州,到达黄平、三穗、镇远。任务紧迫,红军必须在蒋介石完成军事部署之前渡过乌江。

渡江的先头部队仍然是李聚奎指挥的红一师。1935年1月1日,李聚奎率领红一师到回龙场渡口。红一师在回龙场渡口渡过乌江,第一团是先锋派。3日上午,乌江顺利渡过,全师及其后续部队安全渡过。然后,红军占领了遵义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举行。

在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李聚奎率领红一师于3月21日、22日“四渡赤水”,然后于3月31日渡过乌江逼近贵阳,在乌江北岸留下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红军奉命直抵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红一师挂帅。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河水从高山上奔流而下,湍急的水流、巨浪和许多漩涡。当红军到达这里时,蒋介石喊道:“朱茂应该成为石达开的第二个。”李聚奎、谭政奉命率领红一师日夜冒雨行军70余公里,来到距离安顺场仅5公里的马鞍山。经过激战,守敌全军覆没,控制了河宽200多米的安顺场河段。5月25日,李聚奎指挥红一团开始渡江。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勇士们的船只越过敌人的重火力网,打败了惊涛骇浪,最终登上大渡河对岸,占领了滩头阵地。大渡河穿越成功!

长征途中,1935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参加会议的20个人中,有一个操着浓重湘乡口音的士兵。听他演讲时,毛泽东向他点点头。这个人就是李卓然。

长征前夕,周恩来找李卓然谈话,要求李卓然与红五军团政委朱睿调换,担任红五军团政委。红五军以参加宁都暴动的官兵为主要阵容,董振堂是这支军队的首领,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能打硬仗。长征前,中央决定由红五军团担任警卫,保障前方中央机关的安全,拦截追兵。这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危险的任务,因为敌人的主要战略方针是割中割尾。长征开始后,部署中央红军,中央在中间,红一、三军团在前,红五军团在后,红八、九军团在后。其他团的方向时有变化,只有红五团的位置不变,行进顺序始终在最后,主要负责对敌作战,掩护红军主力北上。李卓然、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奋起反击,远离中央一两天。

敌人追杀他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红五军团。有时候刚到营地,敌人就会追上来,甚至冲到团部,险恶的局面可想而知。有一次,李卓然在指挥的时候,正和彭用对讲机交谈。敌机飞了进来,盲目射击。因为猝不及防,李卓然身边的同志都死了,对讲机也毁了。李卓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湘江战役是长征时期中央红军打的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红五军为了保证中央和其他部队渡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以李卓然为首的红五军团,以悲壮的牺牲精神,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赢得了“铁流卫士”的美誉。

1907年7月14日生于湖南郴州嘉禾肖克,27岁时,率领红六军团挺进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29岁被正式任命为红二方面军副司令员。

1934年8月,他从江西永新带兵,经湘、桂、黔,在近40个正规军团的围攻下,越过敌境2500多公里。10月,他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2军,后来又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并参与领导了历次根据地的反“围剿”行动。

1935年,“小河匪部”一词频频出现在国民党报纸和蒋介石的口中。

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失5万人后,蒋介石对“然而”的前景十分乐观,但“小贺匪”攻城夺地的消息不断传来,使他不得不多次从被围的中央红军部队中抽调100多个团来应付,使中央红军得以相对从容地召开遵义会议,相对从容地北上。他们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两次“围剿”,在湘鄂川黔边区愈演愈烈,从八千人发展到二万一千人。中央红军北上后,南方的革命形势得到了第二、第六军团的完全支持,成为革命群众的唯一希望。

1936年7月5日,在四川甘孜,红二、六军团接到中央军委电报,组建红二军。总指挥是贺龙,政委是任,副总指挥是年仅29岁的肖克。萧克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

长征红军中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其中“湖南三老”最为引人注目。长征时,任红军总供应部长、财政部长;徐特立时任教育人民委员会部长;任中华苏维埃政府秘书长谢觉哉。与董、、吴、并称中共“五老”,身体健康,朝气蓬勃,激发了红军指战员的信心。

长征夜军里,一个老人,穿着灰色的军装,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站在危险的路口,告诉战友们“小心,小心!”老人是林。红军有一首唱林老的民谣:“半百多老英雄,臣兵士,高山深水,举灯笼照千人。”

Seo是靠着一个红缨枪,用来当拐杖的。他的袍子上缝着几个口袋,里面装着老花镜、文件、书籍和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的公章。

谢老在哈达铺拿起一份《晋阳日报》,上传“陕北刘志丹匪部已占领官红军5万余人的6个县城”。毛泽东看到这个消息,决定把刘志丹在陕北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作为长征的立足点。

陈树湘:血淋淋的湘江,心碎的智明

陈树湘1905年出生于长沙。湘江最惨烈的战役,负责红五军团后方的红三十四师被敌人封锁在湘江以东,被重重包围。师长陈树湘面对的敌人是他自己的十倍以上。他沉着勇敢,指挥全师官兵顽强战斗,全师五千多名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他带兵突围时腹部中弹,不幸被俘。在押运期间,他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受剧痛,从伤口中取出肠子,用力扭动,英勇牺牲。他年仅29岁,实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荀淮洲:20岁当上了军长,22岁英勇就义

荀淮洲是浏阳人。他是红军最年轻的将军。14岁参加红军,20岁任任红军第21军军长。

1934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在方志敏和寻淮洲的领导下,北上抗日,在皖南黄山东麓的太平县谭佳桥激战。荀怀州在夺取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身受重伤。第二天,当抗日先遣队撤出战斗,转移到安徽省泾县茂林镇时,担架上的寻淮洲终于因伤牺牲,年仅22岁。

除了红七军团团长荀淮洲,红十军团团长刘畴西,红十军团司令王汝池。

长征前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虽然没有随党中央参加和指挥中央红军长征,但受党中央委托,直接领导红六军西征,起到了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作用;在中央红军长征最困难的时刻,他和贺龙等人一道,率领红二、六军团浴血奋战,动员和牵制了大批敌人,有效地协调和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他和贺龙策划并指挥了红二、六军团的长征;长征途中,与红四军会师后,坚决反对张的右翼分裂主义,为红军三大主力和整个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杨德志-

杨德志,红团团长,醴陵人。他是一个铁匠,他很勇敢,擅长战斗。他曾率军突破号称天险的乌江,为夺取遵义创造了有利条件。1935年5月,率部日夜出击80公里到达大渡河安顺野战渡口,迅速组织“十七勇士”成功渡过大渡河,保证了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河。毛泽东充分肯定了红军长征中的战功。他曾夸赞说:“红团在这次大调动中贡献很大,你们一直领先我。”周恩来还称赞红团是“世界第一团”。

陈光-

红二师师长陈光,宜章人,领导红军先锋队。在血战湘江、渡乌江、攻遵义、四渡赤水、飞泸定桥、攻腊子口等激战中,他没有辜负中央军委和军团领导的重托,指挥部队克服困难,一路夺关夺关,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要作战任务。

耿彪-

红四团团长耿彪,醴陵人。他率领红二师作为先锋派,沿途截关夺关,屡破强敌。在突破第四次封锁的湘江战役中,奉命坚守觉山店附近的觉山阵地,以一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挡住了15个敌团的进攻。红军过乌江时,他率领“竹筏浮桥”在汹涌的波涛中驶向乌江对岸。遵义会议后,耿彪被任命为红一师参谋长,率领部队参加了四渡赤水、再科遵义、杜南乌江、杜乔金沙江、大渡河等重要战役和战斗。

陈赓,宋任穷-

长征中的红军干部团负责维护中央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安全。团长陈赓是湘乡人,政委宋任穷是浏阳人。他们带领干部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安全而英勇斗争。为了熟练地实现渡过金沙江的任务,他们率部日夜翻山越岭160里,夺取了金沙江上的重要渡口交平渡,消灭了驻扎在那里的敌人。然后经过激战,一举拿下了交平都以北40里的同安州,保证了中央红军数万大军顺利渡过金沙江。从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攻,取得了长征的决定性胜利。

在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许多优秀的湖南姑娘熠熠生辉。共有30名女红军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湖南人有5人:蔡畅、刘英、秋韩毅、吴忠连、曾宇。都是现代花木兰。

蔡畅,原名蔡先熙,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蔡畅是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

刘英,原名郑杰,湖南长沙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长沙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妇女部部长;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她不顾91岁高龄,担任“长征-世纪纪念碑”组委会副主任。作为一个历史见证人,她已经被很多新闻媒体采访了30多次。

邱是湖南平江人。邱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34年10月参加了25000英里的长征。

吴忠莲,原名童莲,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城关镇人,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姜华同志的妻子。1926年就读于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的吴仲莲,积极加入革命队伍。吴忠连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去井冈山,担任红四方面军前委组织军官。1934年,他参加了两万五千英里的长征。

曾宇,湖南宜章人,生卒年月不详。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随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加入中国共产党。井冈山上,他嫁给了参加湘南起义的红军营长周子昆。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长征开始的时候,她因为怀孕被留在苏区打仗,后来追到部队。

李富春和蔡畅

李富春,长沙人;蔡畅,湖南双峰县人。

李富春当时是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蔡畅主要负责营地的群众工作。两个人都很努力,很难有机会见面,只能偶尔通过别人传递交流彼此的信息。

作为负责红军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领导人,李富春积极贯彻毛泽东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及时发布了《总政治部关于解决红军供给困难和克服战争费用困难的指示》、《总政治部关于动员全体红军政治工作者争取新胜利的命令》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红军在困难环境中团结一致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蔡畅也和丈夫一样,不厌其烦地做宣传动员工作,鼓励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奋勇前进。一天傍晚,过了草地,李富春遇到了正在行军路上休息的蔡畅。这两个人好久没见面了。但是,他们只说了几句祝贺和祝福的话,就匆匆分手了。

甘思齐和李震

甘思齐,宁乡人;李震是浏阳人。

1935年元旦,任主持了婚礼,李真和甘思齐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婚礼。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一万八千多人,从桑植开始长征。1936年7月在甘孜合编为红二军,随红四军北上。此时甘思齐是红军政治部主任,李震是政治部组织部副主任,已经怀孕几个月了。

长征的时候,两个人经常把自己的骡马交给小兵骑。一些年轻士兵生病时,总是拿出自己微薄的食物应急,而吃野菜和草根充饥。

7月中旬,部队进入茫茫草原,厄运降临。因为恶劣的草原气候,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补给,他们终日跋涉在充满陷阱的泥潭和沼泽中,劳累过度,营养不良,怀孕七个月的李珍早产了。饥不择食,李珍缺奶,孩子饿哭了。热心的战友送来了换尿布用的破布和吃不下的青稞面换营养,但这毕竟很有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个可怜的小生命还没走出草地就死了。

这对革命夫妇一生中没有亲生子女,但他们收养了20多名烈士的孤儿...

同时,著名的湖南长征夫妇还有任与、贺龙与简、萧克与简先富、袁与邱、曾日三与吴仲廉、周子昆与曾玉等。

据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介绍,红军作战部队官兵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项选,9岁参加长征,曾被认定为最年轻的红军战士。

长征中有没有更年轻的人?答案是肯定的。红军长征期间,几位领导人的妻子都生过孩子,包括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刚出生的婴儿要么被迫抛弃,要么中途夭折。只有两个婴儿跟着父母穿过雪山草原,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

其中一个幸运儿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杰生。

1935年11月1日,在湖南省桑植县,红二、六军团即将开始长征。这一天,红二军团团长贺龙在前线指挥阻击敌人,妻子先生下女儿。第一个知道消息的红六军团政委王镇发电报给贺龙:“恭喜军团活过迫击炮!”直到这时,贺龙才想起给刚出生的女儿取了个名字。与贺龙既是搭档又是妹夫、时任红六军团团长的肖克说:“恭喜恭喜,团长打赢了仗,很高兴。我觉得孩子的名字叫‘结生’,小女孩是战斗胜利时出生的。”贺龙觉得这个名字既响亮又有纪念意义:“你要的话,孩子就叫杰生!”

长征对每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更何况是一个还没有满月的婴儿。很多年后,何杰生回忆说:“每天行军的时候,我妈都怕树枝挠我,就把我抱在布袋里,挂在胸前,让她一直照顾我。我一个月前刚出生。伴随着母亲行进的颤抖,天空中飞机的轰鸣,地面上炮声,我在这奇怪的催眠曲的伴奏下活了下来。”

另一个幸运儿是任的女儿。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和红四军在甘孜会师,整编为红二军。任为红二军政治委员、红二军政治委员。当红军到达四川高原西北部的阿坝时,任的妻子在西藏的一个院子里生了一个女儿。庭院,其实是羊圈。分娩前,在羊圈的干草堆上铺上篷布作为产床,由傅连暲负责接生。为了纪念这次远征军,任给女儿取名为远征军。

2013年,何杰生在《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一书中深情写道:“在一年的长征中,在这条险恶而充满希望的路上,我跟随父母,没有夭折,甚至我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我很荣幸,也很自豪,为了我盛开的生命,在这条路上度过满月,百日一岁。”

来源:相超杂志、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共新闻网、湖南日报、赤潮网、中国知识网、百度百科

1.《红四团团长是谁 万里长征万里湘魂:细数长征中的“红湘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四团团长是谁 万里长征万里湘魂:细数长征中的“红湘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45483.html

上一篇

比特币突破4万美元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下一篇

大连一男子顶着大雪钓鱼 具体是啥情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湖南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湖南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湖南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湖南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张生荣 [活着的丰碑]老红军张生荣:强渡大渡河就是我吹的冲锋号

  • 张生荣 [活着的丰碑]老红军张生荣:强渡大渡河就是我吹的冲锋号
  • 张生荣 [活着的丰碑]老红军张生荣:强渡大渡河就是我吹的冲锋号
  • 张生荣 [活着的丰碑]老红军张生荣:强渡大渡河就是我吹的冲锋号
王首道子女 两天夫妻 半世相隔:红军女团长王泉媛与王首道的凄美爱情

王首道子女 两天夫妻 半世相隔:红军女团长王泉媛与王首道的凄美爱情

王守道与王泉媛的婚姻是长征历史上一个独特而不平凡的命运。王泉媛在87岁时突然成为媒体的“热点”。2000年3月8日晚,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庆祝第38届特别文艺晚会”进行到一半时,节目主持人拿出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太太介绍给观众:“这位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队队长王泉媛。...

任弼时的子女 百岁女红军战士: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

任弼时的子女 百岁女红军战士: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中,和任的婚姻是很有特色的。两个小猜想“年轻的婚姻”1896年,的姑姑嫁给了任的父亲任振声,但不幸在第二年去世。任振声很难过。虽然结婚才一年多,没生过孩子,但是感情很好,所以交了几代朋友,见了下一代继续公婆。1901年腊月初七,陈琮英...

陈琮英 百岁女红军战士: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

陈琮英 百岁女红军战士: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中,和任的婚姻是很有特色的。两个小猜想“年轻的婚姻”1896年,的姑姑嫁给了任的父亲任振声,但不幸在第二年去世。任振声很难过。虽然结婚才一年多,没生过孩子,但是感情很好,所以交了几代朋友,见了下一代继续公婆。1901年腊月初七,陈琮英...

韩先良 2.38米巨人看望96岁老红军 曾与姚明共同集训

韩先良 2.38米巨人看望96岁老红军 曾与姚明共同集训

报纸的长沙新闻“哇,真高!”昨天上午10点,当身高2.38米的张欢出现在96岁的红军韩贤亮面前时,老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了声“好”  一个时髦的卷发和一副墨镜,当张欢出现在东湖退休中心时,立刻引起了路人的注意。每个人都拿出相机和手机与“巨人”合影  在老红军韩贤亮家里,张欢为老...

榨菜 全球热销150亿包,乌江榨菜又“火”了!

  • 榨菜 全球热销150亿包,乌江榨菜又“火”了!
  • 榨菜 全球热销150亿包,乌江榨菜又“火”了!
  • 榨菜 全球热销150亿包,乌江榨菜又“火”了!

乌江榨菜 在平淡中铸就不平凡,乌江榨菜全球热销150亿包

  • 乌江榨菜 在平淡中铸就不平凡,乌江榨菜全球热销150亿包
  • 乌江榨菜 在平淡中铸就不平凡,乌江榨菜全球热销150亿包
  • 乌江榨菜 在平淡中铸就不平凡,乌江榨菜全球热销150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