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看着”新闻周刊记者袁
“这部剧讲的是十八洞村的故事,但却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时代的奋斗。”
9月27日,歌舞剧《大地颂》的表演现场由陈镇海/本刊拍摄
“我从来没有想到一部歌舞剧会给我带来如此巨大的震撼和感动。”一个“90后”看了《地球颂》留言。
9月27日晚,这部以18洞村为背景,展现精准扶贫伟大实践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在湖南长沙首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场官方演出,非常受欢迎。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扶贫的一年。“精准扶贫”的先行者湖南,深深地写下了一首壮丽辉煌的时代颂歌。
第一名的声音
“古湘西美丽贫瘠,我想在山里谋生……”《大地颂》开篇,寥寥数语,唱出一个偏僻苗寨千年的贫穷。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栋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当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
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大地颂》以优美的音乐、舞蹈、生动的对话,展示了扶贫干部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学习、实施扶贫搬迁的艰辛。
现实中,精准扶贫已经摘掉了18洞村的“穷帽子”。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668元。
十八洞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2020年春,湖南宣布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从2012年底到2019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
“第一个提倡的地方,有第一个倡议,要发出第一个倡议的声音。”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禹说,七年来,湖南以实际行动对精准扶贫这一重要论述进行了生动的诠释。湖南的做法是精准扶贫巨大力量的答案。“十八洞的故事发生在湖南。讲十八洞故事的艺术意识也在湖南。”
去年11月以来,湖南省委宣传部集中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大地颂》的创作和制作。
“地球颂的场景和表达方式符合当代人,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湖南歌舞剧院导演、《大地颂》艺术总监杨霞介绍,该剧为了使原舞台剧贴近观众,将歌、舞、乐、剧等多种舞台形式与电视艺术相结合,是一次大胆的综合性艺术创新。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地球颂》集纪实与艺术品质于一身,是新时期舞台艺术审美的新探索。
据了解,《地球颂》创作周期已达一年,剧本修改50余次,乐舞编曲调整不计其数。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给创作和排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多困难在幕后和幕后都被克服了。
省委书记、湖南演艺集团董事长吴友云表示,讴歌文艺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贫穷,是《大地颂》创作的初衷。“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深感荣幸地参与并见证了这场伟大的扶贫运动。”
从事实出发,从人民出发
“明天在哪里,我只能离开,留下孩子,山路崎岖……”这句歌词是《大地颂》里的演员胡杨唱的,不下百遍,每一次,脑海里总会出现一双稚气的眼睛。
几年前,为了排演话剧《十八洞》,胡洋在十八洞小学边收风边认识了一群留守儿童。“看着那些孩子的眼睛,你就会明白他们是多么想要父母的陪伴。"
在《大地颂》中,胡杨扮演“潇雅爸爸”,一个外出打工谋生的村民。多年无法忘记的稚气眼神,成了胡杨表演的情感源泉。
为了让《大地颂》更丰满,演员们多次深入基层,与贫困干部、村民同吃同住。许多典型的人物和故事被艺术地呈现在剧中。
在蒋祖宣看来,《地颂》最动人的力量之一就是真理。“当我们在这部剧的创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走进生活,走近扶贫干部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
在一个场景中,“潇雅”通过扶贫搬进了一个全新的砖房。在台上,胡杨回忆起多年前十八洞村连门板都没见过的木屋,想起村里装修过的宽敞房子。“眼泪流了出来,不是表演,是真正的感动。”
18洞村33岁的村民龙显兰看了几遍剧,眼睛一直跟着其中一个叫田二毛的角色,原型就是他自己。
“18洞,狗也是!扶贫队,不送钱!说大话吹上天!扶贫,看不见!”龙显兰看到田二毛敲着锣,喊着顺口溜向扶贫队要钱,有点不好意思。很多年前,由于家庭不幸,他一度自暴自弃,被村里人称为“懒贫户”。扶贫队进村后,他做的和剧里一模一样。
在主角“龙”原型、原扶贫队队长龙的帮助下,龙显兰摆脱了贫困,成为著名的养蜂人。《大地颂》结尾,“田二毛”等人与“龙书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实中,龙也成了龙显兰最亲近的大哥。
有很多观众的眼泪,都落在第三幕。它讲述了扶贫小组和教师帮助留守儿童潇雅重返校园的故事。当回到校园的潇雅和同学们一起唱歌时,湖南省启东县亓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穿着朴素的校服,站到舞台上唱起了《夜中最亮的星》空。一时间,掌声雷动。
台下,学校校长陈非常激动:“这是‘扶贫济困智慧’,让孩子们上台表演之前都不敢唱歌。精准扶贫让他们成为黑夜里最亮的星星空”
迪达·池子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
第一次听说爸爸的故事要搬上舞台,王婷就害怕了。“一开始我不敢看。你会像他一样吗?看完会更想他吗?”
王亭的父亲是河北老兵王心发,被追授“全国扶贫模范”称号。他志愿帮助湖南石门县薛佳村的穷人多年,但不幸去世。现在,在父亲战斗过的山川里,王亭继续着他的扶贫工作。
首映式上,第六幕《地球是红的》中加入了大量真实的影像。演员万茜饰演王婷,讲述了她从不理解到理解父亲的心路历程。
“很多关心我们的朋友都在问,为什么来湖南?为什么在薛佳村?你做这个的照片是什么?因为我们是有信仰的共产党员!”当父亲的笑脸出现在大屏幕上,父亲的声音在剧场里响起时,台下的王亭泪流满面。
她告诉记者:“这部剧让我除了思念,更了解父亲。在艰难而伟大的反贫困斗争中,是信念让父亲和很多人义无反顾地战斗。”
10月9日,《地球颂》为扶贫干部设立了专场演出,也是最热情的一场。很多扶贫干部说《地球颂》是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湘潭县茶花村驻地队队长谭铁军说,看到扶贫同志的故事感动了这么多人,他感受到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意义。这部剧也坚定了他帮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决心。
截至去年6月底,已有770多名扶贫干部死于扶贫。
舞台大屏幕上出现三行字:“向在扶贫一线牺牲的扶贫干部致敬!向所有坚守扶贫一线的扶贫工作者致敬!向所有穷人的家庭致敬!”观众被感动了。
"最深刻的感情是深远的,最深情的是动人的."党委副书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监龚认为,这部剧深入挖掘和表达了共产党人对穷人的感情、人民对穷人和共产党的感情、艺术家对贫困干部和人民的感情等多重情感。
观众中,80后长沙人叶磊一直在使劲鼓掌。“这部剧讲的是十八洞村的故事,但却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时代的奋斗。这是对每一个穷人的颂歌,是我们心中的歌。”
1.《吴友云 瞭望丨扶贫赤子的时代颂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吴友云 瞭望丨扶贫赤子的时代颂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6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