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1月14日电:探访中国杂技之乡:来自一个村庄35户人家的27支杂技队伍
中国新闻社记者吴兰
初冬时节,走在安徽省临泉县翟伟镇魏小庄,有点冷清,大部分家庭都锁门,很少能看到村民。
遇到朱秀敏的时候,她正在把油菜苗和锄头搬到电动三轮车上,准备在地里种油菜。54岁的她说:“我没有能力在家带孩子。他们都出去耍花招了。”
朱秀民的“技”和“玩”指的是当地村民擅长的“杂技”。她的丈夫、儿子和儿媳也成立了杂技团,像村里的其他杂技团一样,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演出。
朱秀梅所在的魏晓庄,35户187人,组建了27个杂技队。是安徽省临泉县著名的杂技村。
在魏小庄村入口处的杂技大楼旁,魏夫妇正在拾柴,旁边停着一辆红色的棚车,上面写着“今晚在公共场合表演杂技魔术”。
留在杂技村的杂技演员,从12岁开始学杂技,坐了7张凳子,对魏来说,以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他在国内很多地方表演了十几年的长椅,除了邻居借的,都被他挂在杂物间里,旁边放着两辆婴儿车和一些农具。
“等我老了,让孩子们玩杂技。”已经表演杂技三四十年的魏介绍说,他的杂技团目前正在山东演出,团长是两个儿子。
他把长凳从杂物间移开,向记者展示他的“特殊技能”。在他自己的院子里,他用嘴塞住四个凳子,这样很容易观察。他说:“我每天都练得不好,但是还能站起来。”
阜阳市委常委、临泉县委书记邓振晓介绍,临泉民间杂技历史悠久。据考证,民间杂技自汉代开始出现,然后代代相传,临泉民间杂技日趋成熟。临泉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杂技之乡”。
目前,临泉县有民间文艺队伍1180支,其中杂技队伍近1000支,从业人员2万多人,收入5亿多元。除魏晓庄外,王178户人家还有60个杂技团。
天妃杂技团团长胡军和十几个学徒在临泉县长关杂技镇的一个临时地方忙着训练。在即将到来的第五届安徽民间杂技艺术节上,他的杂技团有两场演出。
“我现在52岁了,还能坐飞机空”胡军说:“这对杂技演员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那些从事高空动作的人。”9岁开始跟老师学美术,跟着师傅到处走,然后独立组建杂技团,和家人一起在日本等国演出。
2014年,在完美的合作下,胡军和女儿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杰出华人”节目中,成为当地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年前,他选择了转型,回到家乡,开始了杂技事业,创办了杂技学校。
胡军说:“现在有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原来杂技学校的薄弱文化课也有老师教,会越来越好的。”
据了解,临泉县高度重视发展民间杂技产业,制定了杂技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并提供专项财政支持,每年预算2000万元,支持杂技学校建设、杂技精品创新和杂技队伍建设。
1.《河南杂技之乡 探访中国杂技之乡:一村35户27支杂技团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南杂技之乡 探访中国杂技之乡:一村35户27支杂技团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7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