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28年,老师天天给他布置作业
公交车司机杜为了确保车上49名乘客的人身安全,在高速公路上忍受了40多分钟的脑出血剧痛,随后开车进入服务区,陷入昏迷。杜的初中老师杨在得知他的语言障碍在康复期间很难克服后,每天都留作业给他在微信上练习。经过一年多的不懈练习,现在可以说话了。
1月3日,随着一段视频被疯狂转发,多年前任教的即墨教师杨和她的学生杜闯入红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等数十家主流媒体报道了这些师生的感人故事。网友留言说“这个‘作业’传达了30年师生情怀!”“平凡的世界,人间真爱,师生情深,感人至深!”“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
新华社转发相关报道,引发全国网友讨论。至于视频主角之一杜鲲鹏的脑溢血经历,是一段让网友落泪的经历:2019年7月21日,公交车司机杜鲲鹏从安徽开车回青岛,在高速公路上突发脑动脉瘤!为了49名乘客的安全,杜鲲鹏忍受了40多分钟的剧痛。开车到服务区后晕倒,处于濒死状态。因此被评为“2019感动山东网络年度人物”。
45岁的杜经医院抢救已脱离危险,但他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他的初中老师杨决定帮助他,每天在微信上给这个30年前教书的学生布置作业,以便他能给她读。杨老师说,这已经成为她的日常任务。起初,她给杜发了四句简单的句子,然后逐渐增多,他读起来也更流利了。“每天给他发消息也是一种愿望。鲲鹏早日康复是大家的心愿。”杨老师说。
杜的妻子告诉记者,杨老师每天准时发一段话,就像给丈夫上课一样:“杨老师是杜最后一个老师,没想到现在又教他了。”经过一年多的练习,杜的语言和体能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杨老师经常鼓励和表扬他。在杨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帮助下,杜又能说话了。
> >告诉< <“你不听家里人的话,就听他杨老师的。”1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即墨区兰村街。巷子里的雪还没有融化,杨正在家里打扫卫生。杨住在一栋两层小楼里,她的通勤工具,一辆电动摩托车,就停在小院子里。走进屋里,摆设简单,衣架上挂着两条毛巾和杨的外套。杨在面对记者突然来访时非常惊讶:“这点小事值得采访吗?我想每个老师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
毕业后师生见了三次面
据了解,杨现年55岁,2003年转入兰村街兰村中心小学。杨先生不再教主课,因为他快退休了。他目前在兰村中心小学教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谈到与杜的师生关系,据杨老师介绍,1990年,杜在田横镇福泰岭中学读一年级,被借调到这所学校教语文。杜一年级是她教的第一批学生,她一直教到1993年初中毕业。师生感情很深。
时光飞逝。杜初中毕业已经28年了。在此期间,杨老师和杜见过三次面。
第一次是在1994年。杨老师去即墨市工作。当她下公共汽车时,她遇到了杜。后者很高兴,作为司机骑着“28杠”自行车;第二次是在2017年。杜初中所在班级组织了一次同学聚会,杨老师和全班同学聚会了一次;第三次是2019年7月29日。杨老师通过同学得知杜昏迷住院的消息,火速赶往南京重症监护室看望杜。
杨和杜视频聊天,聊得很开心。
取消旅行,冒雨去参观
杨老师告诉记者,2019年7月21日杜出事的那天,她从同学那里得知他有生命危险。据杨老师回忆,当时她百感交集,因为在她眼里,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
杨老师得知杜有两个女儿还在读书,妻子伤心过度,家里顿时没了主心骨。杨老师认为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不能让学生的家垮掉。有鉴于此,杨先生取消了内蒙古草原之行,收拾行囊,打电话给同时也是杜老师的李俊峰先生。那年7月29日,两人登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
在路上,杜的同学们得知了杨老师来南京的消息。在她的微信里,转账的提示音一直响,200,2000,7000,10000,20000...杨老师看着手机,泪水浸湿了眼眶。
火车到达南京之前,杨小姐看到火车外面下着大雨。下火车的时候,杨老师的第一感觉就是南京不愧为“火炉”,近40℃的高温让人很不舒服。“那时候,我根本顾不了那么多。我们冒着大雨,首先兑现了学生的捐款。我掏出2000块钱,然后直接赶到医院。”杨老师回忆说。
杨与学生的照片和书信集。
重症监护室的学生伤了她的心
一路上,杨小姐错过了一次喝酒,到达医院后立即找到了杜的家人。这时,杜住进医院已经八天了。医生告诉杨先生和杜的家人,杜当时基本脱离危险,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可以到病房探望。
杨老师换上无菌服。在重症监护室,她看到了仍在昏迷中的杜。“他是我当时非常喜欢的学生。当我看到他失去意识,这样躺着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难以形容。我的心像被刀子割破了一样。很痛苦,也很担心。我在心里为他祈祷。一定要醒过来。”杨老师说。
“小杨,你放心,杜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勇敢的人,这点小事都打不过他,他一定会活下来的。”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后,杨老师安慰杜的妻子。他们在病房外拥抱在一起,带着同样的悲伤和同样的愿望:“鹏鹏,我们在等你醒来。”
回忆起杜初中时的样子,杨先生用了八个字来形容他“乐于助人”。多年以后,很多事情先生记不太清楚了,但她仍然历历在目地记得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标签”:“杜是班里的劳动委员。如果学生有什么困难,他会冲到最前面。他的成绩也不错,一直稳定在中间。”
正能量安慰“受伤的心”
“让幸福,日复一日,幸福,年复一年,怀念,坚持每一天,健康长久。”在2020年12月23日的聊天记录中,杜把当天的“作业”读得相当流利。杨老师开玩笑说:“读书很棒。高中毕业,你得找个大学老师教你。”
“他现在进步真的很大。回顾这一年多来的变化,他一开始连最简单的话也说不清楚,真的是一点一点进步。”杨老师告诉记者,在得知杜出院后,她经常与杜的妻子交谈,关心他的近况,并询问他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身体恢复情况如何。
后来,向杨老师倾诉,丈夫因为很多重大手术,心情不好,容易失控,一家人不知如何是好。杨老师和杜打了个视频电话:我听说你很不耐烦。我理解你。做了这么大的手术,肯定不舒服,但是你得听艾香的话,恢复身体。家里的两个孩子还没长大。你得快点好起来才能支撑这个家。”正是杨老师的一句简短的话稳定了杜暴戾的情绪:“老师放心,我会好起来的。”
“如果家里人不听,会听老师杨的话。”笑着告诉记者,从那以后,杨老师经常给杜发微信,短信都是带正能量的短句。杨爱香告诉杨老师,杜罗鹏每次看到她给他发的微信都很开心。
杜用语音回复了杨的作业。
我永远不会忘记每天安排“作业”
一天,杨老师在微信上看到杜的聊天窗口,杜收回了几条信息。因为平时上课的需要,杨老师很不解。她不知道杜送了什么东西,退了出去。接下来的几天,杨先生会给杜发一些短句。每次发送后,的几个“撤回”的句子总会出现在聊天窗口。
几天后,杨老师收到了的声音,他把她发来的短句完整的读了一遍,这让杨老师非常惊讶。“从他说的字里行间,我能听出他的努力。虽然还是不顺利,但是比他出院的时候好多了。当时我明白,他之前之所以退缩,是因为觉得自己读书没读好,不满意。他上学的时候是个好学生,很尊敬老师。这可能就是他听我劝的原因。”杨老师说。
从此,杨老师坚持每天给杜发一个短句。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杨先生会亲自写一些句子送给杜。即使在工作忙的时候,杨先生也会抽出时间从网上收集一些漂亮的句子,寄给杜罗鹏。“有时候早上眨眼的时候,我就给他发。有时,虽然工作很忙,但我没有忘记有一天我不会把它送给杜。他还坚持每天完整地读一遍。”杨老师告诉记者。
时间一天天过去。2020年12月初,当杨老师收到杜发来的语音时,惊喜地发现杜竟然能够非常流畅地朗读她发给他的句子。杨老师很高兴,一点也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和表达。杨老师告诉记者,她经常联系杜的同学,让他们多联系杜,多和他聊天。
杨老师给杜看了作业。
侧注> >杨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很“用心”
在杨的家里,有很多班级的照片,也有很多和小朋友一起拍的照片。“这些是我美好的回忆。作为老师,每次看到一张照片,就能想起很多往事,很多故事。”杨老师说,她喜欢和孩子交流的感觉:“我真的很高兴看到他们的成长。也许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
刘和杨在同一个班教书。在刘老师眼里,杨老师是个很谦虚很努力的老教师。“杨老师对同事很客气,用‘你’和年轻老师交流。杨老师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她坚持每天锻炼身体,教学认真负责。学生不认真听讲,杨老师会很有耐心。与学生交流和交谈。无论什么时候,杨老师对别人都很温柔,性格很好。”刘老师说。
许多学生给杨写了感谢信。
至于为什么杨老师对杜如此“殷勤”,刘认为杨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如果你需要支付,你不会保留它:“杜也是如此。杨老师是个重感情的人,虽然杜毕业了。之后两人接触不多,但在她心里,这是自己的孩子。”
“杨老师是我们学校年龄最大的女老师。她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教学工作。因为年龄的关系,杨老师不再教语文,只教道德和法治,但她之前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很好。”蓝村中心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杨老师平时平易近人,很多年轻老师问她教学问题,她都会耐心一一解答,非常关心和爱护学生。
掌舵人生:
更别提救人了,外科医生不知道他的正义行为
1月3日,在杜和他的老师杨在网上走红之后,他也被网友称为“感动世界的学生”。当记者向在青岛为他工作的医生咨询病情时,医生说:“我认识这个病人,但印象不是很好。我不知道他完成了正义的行为。”
记者了解到,杜及其家人并没有向医生表明自己的“特殊身份”。他的妻子杨爱香说,她的丈夫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开车去服务区是为了“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是通过“特殊身份”去找医生,因为“他只是想做一个普通的病人,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
■进步杜招待记者吃水果
1月3日下午两点,记者来到即墨区文峰路杜的家。从20楼的电梯里,记者轻轻敲了敲杜家的门。不到10秒钟,的妻子笑着打开门,热情地对记者说:“你好,快进来!我只是想接你!”
身着黑色休闲运动服的杜跟在妻子后面,微笑着向记者挥手致意。
我一进屋,一股暖流就来了,屋里很暖和。杨爱香提醒记者,“如果天气热,你可以脱掉外套。”杜的小女儿和奶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当她看到一位客人走来时,她起身向记者问好。
典雅的中国风,大红色中国结挂在白墙上,分外喜庆。门口的水族箱里,可爱的红色热带鱼在海藻间来回穿梭,和旁边墙上国画里的鱼很协调。阳台上有两把竹椅和一张喝茶的小桌子,电视柜上还立着一盆含苞待放的小花。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简单的实木沙发上,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杨爱香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她父母的住所。自2019年12月从青岛市医院手术回来后,她和杜一直与小女儿生活在一起。“我们在2020年1月回来,一直住在这里。家里有个三年级的小女儿。他来回上学还是需要人接送的。没有人照顾他,他活不下去。我父母还是很强硬的,可以帮忙。一起照顾分,也方便鲲鹏恢复,我们搬过去了。”
谈话期间,起身拿起水果招待杜记者。“吃点水果。”
对别人来说,招待客人吃水果是小事,而对杜来说,这似乎是投胎。
杜是一家三口。
■训练他每天走上万步
“自从他在南京住院后,杨老师每天都给他发一些鼓励的话,他不在乎能否得到回复。他坚持每天都发。一开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方法。他只是用手机看了一下。说不出来,看不懂,也回复不了老师。我打电话给他告诉老师这个情况。老师听着说,‘没关系,我们慢慢来,让他简单发个声音听听。就这样,2020年春节过后,他开始尝试回复老师的声音。有时候他看错别字,老师也不会说他。他只是每天竖起大拇指表扬他。慢慢的,他的自信建立起来以后,每天都会回复老师。”杨爱香说。
记者了解到,半年前,杜基本上已经能够恢复自己的行动。每天早上8点,杜准时起床,自己洗漱。吃过早饭,就下楼去和杜“弯腰”。从9: 00到11: 00,两个小时可以走四五千步。中午12点吃过午饭,会一直午睡到2点半。杜告诉记者。
■专长“尽力做自己的事”
2019年,杜舍身救人的事迹温暖了整个岛城,荣获“中国网感动山东2019”、“生命领袖”、“即墨区道德楷模”、“即墨好人之星”、“最美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回忆起此事,其妻告诉记者,2019年7月21日,杜驾驶一辆载有49名乘客的大巴从安徽黄山开往青岛,途中发生事故。"他的生意是在线的。"当时医生跟我说人被救了,但是不知道他能不能醒,什么时候能清醒。让我通知家里的老人、孩子、亲戚过来见见。
“我曾经问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很明显,他可以早点停车。他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做这种事?他告诉我,他只想把这辆车的乘客安全地带走。在服务区停车,必须保证车上乘客的安全。你只需要做你该做的,做你自己的工作。没有别的想法。”
就这样,杜一路开着车。把全车乘客安全送到服务区后,他下了车,锁上了乘客行李的所有安全锁。然后就昏迷了。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乘客们掐人把他救了出来。他当时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乘客说,对不起,我不能送你去目的地。"
杜家族的奖杯和荣誉证书。
■我希望找到一份工作,好好工作
手术后,杜在南京一家医院得到康复。在治疗期间,杜需要把他的胳膊和腿放在专业器械上进行康复训练。然而,由于当时的严重损伤,他失去了所有的意识和行动能力。“连胳膊都挂不住仪器,我们帮他把仪器放上去,再滑下来。”杨爱香说。
从医院回来后,杜的手还没有完全恢复,他的手指麻木了,失去了知觉,但他能抓住什么东西。杨爱香坚持每个月带他去济南针灸康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两个月去一次。“我去过十次左右,每次都要提前一天去,因为去的时候要休息一下,然后第二天就去做针灸治疗。”杨爱香说,“每次我都要去针灸。”从他的背部、腰部、大腿和膝盖插入20多根针。看着真的很心疼,不过还好这个针灸治疗对他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会有一次明显的效果。"
现在,每个月都去医院帮杜拿药。然而,当记者联系到为杜做第二次手术的医生时,他说:“我对这个人有印象,但时间有点长,具体情况不清楚。”当记者谈到杜·的“特殊身份”时,医生说杜·及其家人从未提及他的“特殊身份”。
对此,杨爱香表示,他是一名普通患者,没有“特殊身份”。“现在我每次去,也是带着药,不特意去看医生。可能正因为如此,医生也没什么印象。”
在谈到新年愿望时,杜说:“我希望我的身体能尽快恢复,我的家人也能平安。”谈及自己未来的打算,他告诉记者,“我想出去找个好工作,好好上班。”
努力学习> >一天的作业太难完成了。“杜先生,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记者轻声问杜。
“还不错,挺好的。”杜鹏鹏回答说。
“你今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吗?”
杜搓着手,羞涩地笑了笑。“还没完。”
“你今天怎么没做完?”
“今天的‘作业’太难了,有几个字我总是读错。”
说着,杜拿起手机,熟练地打开了与杨老师的微信。看到微信聊天记录里全是作业和你的语音回复。“人生是一道彩虹,很美;真情是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友谊是一座永远的青山;命运是一座桥梁,我们珍惜彼此。早上好!”这是杨1月3日上午给杜的任务。
“人生是一道彩虹,无比美丽;真情是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杜开始朗读并发“作业”。他的妻子杨爱香仔细听着,当他读错或卡住时,偶尔会小声提醒他。杜连续读了五遍。每错一个字,他就取消发送,重新看一遍。读第六遍时,杜·、
杨老师给杜看了作业。
他无奈地放下手机,挠了挠头,说:“我不识字,我总是读错。”笑着说:“他对自己要求很高。每次杨老师发的作业都要看很多遍,如果不满意就取消发,重新看一遍。他一定要把最好的送给老师,才会放弃。”
这时,杜的微信视频聊天提示响起。原来杨老师的电话来了。杜按下接听,和老师聊了起来。
“你好,鹏鹏!”
“好老师!”
“鲲鹏,你今天的作业做得怎么样?”杨问。
杜肖鹏摇摇头说:“太难了,太难了。”
“放心吧,慢慢来,晚上发!”
“保证完成任务,再见,杨老师。”杜鹏鹏回答说。
聊天期间,并没有忘记感激杜。“杨老师,谢谢你的培养,辛苦你了,谢谢老师。”
四面八方的声音> >他是著名的“热心三哥”。孙世林是杜一年级的同学。在谈到杜的时候,孙士林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好人,一个非常好的人。他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愿让别人吃亏。”孙世林告诉记者,当杜患脑溢血时,他碰巧给杜打了电话,但打不通。他从那里得知杜出事了。
于是,孙士林迅速联系了杨老师,试图一起想办法。“杨老师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她知道后,就跟我说,我们在同学中发起捐款吧。能有点帮助。然后,杨老师和李老师直接去了南京。我当时是要去的,但是有急事,没去成。”
“前几天,我会见了鲲鹏。我们两家离得不远。他在我家坐了一会儿。我经常给他打电话,说他同学记得谁,但有时候状态会不稳定。我还是很担心。”孙世林告诉记者,当他一起上学时,他一直认为杜是一个很好的人。毕业后,他和杜一度失去了联系。后来,恢复联系后,他和杜每年都聚一次,给几个同学打电话,回忆当年的青春。
对于杜的正义行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孙女士说:“这一点也不奇怪。”“他一直都很有责任心,是个热心肠的人。”孙女士说,杜是家里的第三个,青岛的司机不管个头大小都喜欢叫他“三哥”。任何人遇到车抛锚之类的问题,只要小组说一个位置,方便他去的话他都会帮忙。他是司机组有名的“热心三哥”。
据了解,杜已经当了十几年的旅游大巴司机。"他勤奋努力,受到许多导游和游客的尊敬和喜爱."与杜见面的青岛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得知此事后,他们深表同情,并对他为保护驾车者安全将车开到服务区的行为表示钦佩。
杜在工作上。
记者笔记> >都是“普通英雄”
为了更好地了解杜和杨,记者采访了他们身边的许多人,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他们是普通人”,“他们特别关心自己的工作”...
在治疗过程中,杜仍然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病人,没有向医生表明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事迹和许多荣誉。
同样,当我走进杨的家,我发现一个普通的两层楼的房子,客厅整洁,装修简单,家电简单,烧煤炉。这位短发,衣着普通的人民教师,谈吐温和平和,思维逻辑清晰,从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一位老教师的涵养。
杨的手机是旧的。浏览微信的时候好像有点卡,视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差。她把手机的尺寸调整到很大。就是通过这样一部手机,她每天反复做一些对她来说似乎极其微小的事情,却感动了全国无数网友。
平凡是他们共同的标志,他们共同的行为准则是“做好本职工作”。杜忍受着剧痛,把车开进了服务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杨尽力帮助毕业近30年的学生。她认为这也是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亿万人,但“平凡”和“做好本职工作”却让记者深有感触。他们是普通人,却传达着人间大爱。平凡成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都是“平凡的英雄”。
1.《天天久久爱综合网 半岛聚焦丨爱的作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天久久爱综合网 半岛聚焦丨爱的作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7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