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还记得这首顺口溜吗
“我是中国人。我为什么要学外语?我不能ABCDE。我也可以成为革命的接班人,接管革命阶级,埋葬皇帝。”
唐河“马振扶事件”,一个时代的伤痕40年前,河南省西南部唐河县一名女中学生的试卷上的顺口溜引发了一场名为“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恢复与复兴”的巨大斗争。受此事件影响,数万名忠于教育的教师受到批评和惩罚,导致教育质量整体下降。这就是与《白卷英雄》和《黄帅日记》齐名的“马振甫事件”。今天,我们回顾并探讨“马镇支援事件”的曲折...
1973年7月,河南省唐河县马镇富公社中学15岁女学生被老师批评后自杀。几个月后,原本处理的这件事,扩大为政治事件,波及全国。张育勤被带上了“革命小将”、“优秀共青团员”的光环,班主任和校长被判入狱。经过处理,张育勤写在试卷背面的顺口溜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外语而不学ABC,我可以做接班人”。
四十年过去了,见证了风雨岁月的马振甫中学历经沧桑,被判刑的老师和校长依然健在。回顾这起冤案,带给人们很多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试卷上的“打油诗”
77岁的杨天成提到“马镇支援事件”时不禁叹了口气——他是“马镇支援事件”中的班主任。
1959年从郑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杨天成在唐河的许多学校任教。1973年3月,杨天成被调到马振甫公社中学担任二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当时初中是两年制,他教的其实是毕业班。来马镇福公社中学前,曾担任过国桥大队毛中小学校长。
住在富岗大队的张育勤是杨天成的一名学生。然而,小麦离开后,她没有来学校。杨天成只教了她一个多月,她印象不深,只知道她内向。原来,张育勤想要一件粉红色的“的确良”外套,她和妈妈吵了一架,所以她没有怒气冲冲地来学校。毕业考试前五天,张育勤的父亲希望他的女儿参加期末考试,所以他请他的侄女来学校谈谈,杨天成同意了。
杨天成告诉作者,7月10日下午,学校有一场外语考试。考完试,他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实验场工作。回家后,英语老师李玉书怒气冲冲地走过来,把皱巴巴的纸递给杨天成。当杨天成看的时候,张育勤的英语只有6分。纸的背面有几个顺口溜:“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外语,不学ABCDE,还要当好革命接班人,接管革命阶级,埋葬皇帝。”
晚上,当学校召开教师会议时,杨天成在会上这样说。第二天早操结束后,罗昌奇校长在会上批评了张育勤,并要求各班讨论和批评此事。然而,杨天成发现学生队列中没有张育勤。
早上学习的时候,杨天成把张育勤叫到办公室批评她:“你这个尼尔,考试不好,还写反对老师的顺口溜。老师让你写考试,你不写...如果没有外语工具,你怎么能让毛泽东思想传播到全世界……”低头说:“杨老师,我错了!”杨天成接着说,“我希望我知道这是错的。你去上课复习,让大家受教育。”上课时,杨天成又对张育勤说,如果有人编一首像“张育勤,一个伟大的诗人,马振甫公社的一个富岗人”这样的顺口溜,你会怎么想。
马镇富中中学因一名女学生的死亡而闻名
一场悲剧发展成另一场
午饭后,杨天成去上课,发现没有张育勤。一个学生说:“张育勤让我给你放个假。她回家了。”杨天成赶紧派了两个学生去她家参观。几分钟后,两个学生跑回来说张育勤没有回家。
杨天成心里一紧,赶紧向罗昌奇校长汇报,让高二3个班的200多名同学分头出去找,但他们还是不见了。焦虑的杨天成日夜守在学校的电话旁,不停地打电话给张育勤的亲戚和附近的单位寻求帮助,但仍然没有消息。
与此同时,的亲密同学陈告诉,在返校复课前就有了死亡的念头:去虎山水库试图潜水自杀,却被老牧民救了。
第三天早上,杨天成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在虎山水库发现了张育勤的尸体。唐河县公安局预审组组长田等人接到报案后,来到现场进行了勘验调查,最终得出了自杀的结论。
“那时候我就不该让她考,我后悔我不该多次批评她。”今天,杨天成谈到这件事时心情复杂。杨天成拜访了张育勤的家人三次。学校还拿了100元钱,张育勤的父母原谅了他。
今年8月,“张铁生交白卷”、“黄帅日记”等事件在全国相继出现。于是,余-张钦也大做文章,南洋革命委员会派人调查。1973年10月27日,南阳区委责成全区各级学校“批判孔子的反动教育思想,批判右翼中兴思想”。12月15日,唐河县市委组织处理了“马振甫公社中学事件”,开除了该校党支部委员、校长罗昌奇,开除了班主任杨天成公职,留校察看两年。
据说,这里已经尘埃落定。然而树欲静,风不止。席卷全国的暴风雨即将开始。据有关资料显示,1974年1月,江青从一次简报中得知此事后,决定大做文章。
1月19日(农历28月)上午,两辆吉普车从马振甫公社开来,谢静宜和迟群来到这里重新调查此事。当时,迟群是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谢静宜是北京市委书记。他们绕过省、地、县政府,直接去了马振甫公社。在这三天里,他们组织了一次地方、县和公社干部的述职会议和一次学生、教师、家长和干部的座谈会,并看望了受害者的家属。
今年的春节,杨天成在恐慌和焦虑中度过。1974年1月31日,“钟发[1974]5号文件”发布(简称5号文件),被视为“恢复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典型,指示河南省认真检讨,严肃处理。五号文件说张育勤是被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逼死的,诬陷马振甫公社中学“法西斯专政”、“扼杀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疯狂反扑无产阶级”。张育勤写在试卷背面的顺口溜经过简化处理,变成了一句流行语“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外语而不学ABC?我可以做接班人,接手革命阶级,埋葬皇帝搞定叛乱”。1974年2月2日,河南省委在马镇福公社召开万人会议,宣读五号文件,以“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逼死人”的罪名逮捕了杨天成、罗昌奇。他们每人被判两年监禁。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批评。杨和罗都挂上了牌子,上了一辆“批评专车”,拉着他们四处批评。杨天成清楚地记得他被批评了14次。
20世纪70年代初,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国民教育体系混乱不堪。1973年,周恩来总理专门签署并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校管理、恢复考试制度、整顿教学秩序的文件。五号文件下发后,刚刚复课的中小学再次陷入混乱。
五号文件在全国传播和研究后,各省、市、自治区开始揭露所谓“复辟复壮”的修正主义路线,一批忠于教育的中小学教师被贴上“复辟”的标签。
河南省委还专门成立了贯彻中央五号文件的办公室,组织各高校的工农兵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死灰复燃”和“恢复”进行检查和揭露。在唐河县,各级别组织了学习班,查出了280个“罗昌七、杨天成式人物”,并向全国报告。
重新审视“马镇支援事件”
随着“马镇支援事件”的升级,张育勤之死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河南省委接到五号文件后,立即派30名干部到马镇富公社中学举办大型学习班,批准为“革命少年”、“优秀共产党员”。政府拨出专项资金修复张育勤革命烈士陵墓。她的坟墓用水泥浇成,周围是松树,立了一块墓碑。题词是“敢以面向太阳,抗击恶浪的胸怀,把青春献给党”。
当时,全国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看张育勤的墓,唐河县也修建了一条通往墓地的道路。上级还拨款给张育勤的家人建造了三座砖瓦房,里面堆满了全国各地捐赠的画框。作为烈士的亲属,张育勤的一个兄弟被推荐上大学,她诚实的父亲是学校里贫农的代表,是当时的一名特殊干部。
1977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指示南阳区委、省教育局重新处理“马振甫公社中学事件”,指出这是一件大冤案,决定撤销对罗天奇、杨天成的刑事制裁,恢复其职务和原工资。他还派人到唐河县召开了一个一万人的会议,宣布康复的决定。《人民日报》、中国主要报纸和中国国家广播电台相继报道了这一消息。
事实上,杨天成被监禁了3年零4个月,其中20个月在监狱里,20个月在县农业研究所的监狱外工作。事实上,他在喂猪和打扫厕所。杨天成入狱后,他的亲属也受到牵连。他儿子的四叔是军人,即将宣誓入党。经过核实,军方发现杨天成是他的姐夫。当时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责令立即跳槽。
平反后,罗昌奇仍去马振甫公社中学主持全面工作,杨天成回到学校当班主任。1996年,杨天成退休前,曾担任马镇附中副校长兼工会主席。
现在,杨天成经常反思“马镇支援事件”,认为教育、关心和严格管理学生是正确的。关键是要注意方法。他最担心的是老师在教学中用言语伤害学生,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回首40多年
马振甫公社中学创建于1958年,后更名为马振甫中学,现为马振甫第二初级中学。从2008年开始,马镇福中中学只从初三到六年级。现在,人们习惯于称呼马振甫中学,“唐河县马振甫中学”的名称仍然存在。一排青砖房见证了那段荒唐的时光。
退休后,杨天成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院子里。他的三个儿子都是老师,其中两个在马振甫中学教书。“马镇供养事件”的另一方罗昌奇,退休后住在县城,因病在家休养。他的大儿子在马镇富中学负责后勤工作。
张育勤的父母和二哥已经去世。她的一个哥哥以前在南诏教书,现在退休了,住在南阳。杨天成和她哥哥关系很好,经常保持联系。张育勤生前居住的富岗村位于一个很高的位置。站在村头,可以看到虎山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张育勤跳下的虎山水库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景点,张育勤的墓位于虎山水库的南侧。附近的一位老人说,张育勤原来的坟墓被大规模修复,并用水泥浇灌。后来被拆了重新安置,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坟,墓碑被群众砸碎了。
在谈到张育勤自杀的原因时,老人说张育勤的母亲对她太苛刻了,她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同学的歧视。后来,学校和老师的多次公开批评极大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她最终选择了自杀。
2009年4月,唐河县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赴杨天成收集“马镇支援事件”相关信息。这时,杨天成才知道,县里准备在张育勤墓旁边修建“马振甫事件纪念馆”。
杨天成告诉作者:“我对这件事有看法。张育勤的自杀是一场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我是当时政治运动的受害者。虽然我遭受了不公正的监禁,但我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见。三十多年后,我和张育勤一家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建完纪念馆,必然会涉及到那段历史。谁对谁错?”
后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杨天成认为,如果要建造这个纪念馆,就必须建造一个“马振甫事件警告馆”,以便后代能够通过这个不公正的案例了解那个荒谬的时代。杨天成说:“张育勤的自杀是一个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但她毕竟是我的学生…
1.《马振扶事件 内乡人还记得这句顺口溜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振扶事件 内乡人还记得这句顺口溜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48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