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8月5日(新华社)据《兰州日报》3日下午,由甘肃省著名藏家裴晓军撰写的艺术收藏专著《烟云撑,游艺阁宣德炉赏析》在天庆博物馆正式开馆。该书不仅从外观、用途、典故、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宣德炉的品鉴与收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解读,而且填补了我国藏区藏区另一本不可多得的宣德炉收藏与投资参考书《李北香炉收藏研究》空。
五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明代宣德炉的诞生,揭开了中国炼铜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工细作,原料温润,外观清雅圆润,可谓炉火纯青,甚至被明清帝王文人称为第一部文学剧。宣德炉的成功锻造,开启了后世铜炉的先河。长期以来,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总称。
">
除序跋外,《烟云支,游艺亭宣德炉赏析》一书主要由阿拉伯香炉、官宣德炉、私炉、无薪炉四节组成。该书以实物为例,从外观、使用、典故、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宣德炉的品鉴和收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这部专著源于裴小军收藏的明清宣德炉100余台。除了普及宣德炉知识外,还对阿拉伯宣德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完善了宣德炉家族体系的关键环节,填补了阿尔温香炉研究的空空白。
“收藏给他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为了研究宣德炉,探索独特而深厚的宣德炉文化,他向藏区不为人知的高加文炉发起了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学者、著名宣德炉藏家刘锡荣特地发来贺信。他说:“在这方面,裴小军做了很多功课,经常沉浸在自己的‘游艺亭’里独自玩宣德炉,从中可以领略到他艺术的高度文明,对事物感到陶醉和共鸣。这是一个收藏家的最高享受。”
推出当天举办了作者个人作品展,近90件稀世珍品亮相,其中唐卡14件,宣德炉50座,书画作品20余件。
研究和考证的结果超过了收藏的价值
裴晓军是著名的藏家、藏传佛教艺术收藏家、中国藏家协会理事、甘肃省藏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我的唐卡》、《石头国》等专著。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发行,并在国家专业期刊上发表大量收藏论文。主要收藏有清朝以前的藏传佛教唐卡约1500件,黄河奇石3000多件,明清宣德炉约100台。
">
“书中作者以自己的收藏谈事,他独特的研究和叙述显示了中华民族香文化的延续。”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小平说:“裴晓军是一个学习型的收藏家,他抛弃了土豪的收藏,通过努力学习甚至是难得的专业知识,然后用所学来提高自己收藏这种艺术的眼光和鉴赏能力,这种眼光和鉴赏能力是往复的。这种以研究为基础,以搜索为基础,以研究为基础的收藏生涯,让他充实而快乐,超越了收藏本身的价值。”
田青集团董事长、著名收藏家韩庆感慨地说:“我因为收藏而认识了作者,我们时不时地一起交换意见,包括品鉴和鉴定。他起步早,善于学习,肯钻研,知识面广,经常参加国内外的收藏交流活动,见解独到。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在收藏的基础上不断写专著,并不容易。在千千,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事收藏,但很少有人写书。我可以想象收集书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挖掘遗产是对民族文化的致敬
"万文古物以皇帝的年号作为神器的名称,只有宣德炉."裴小军告诉记者:“我收藏宣德炉十几年了。从好奇到激情,收集和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到现在,养宣德炉的知识、鉴定经验、技巧都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中。而我的收藏经历了第二个境界,“善者”,从最初的“知者”,到现在的“乐者”境界。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付出了20多年非凡人的精力和物质投入,收获了今天的丰硕成果。”
“玩是需要头脑的。这种精神成本有时候需要投入,需要入行执念,但有时候也要淡定淡定。”他说:“以收藏为乐,以收藏为天地之造,以收藏为对古人的沉思,才是了解古董真实命运的最佳途径。沉思和回忆,如果没有收藏,我的生活会变得很苍白,很无聊,因为收藏给了我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裴晓军感慨地说:“香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根,香的存在预示着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种文化的延续。焚香仪式通过香炉完成。我们探索文化,弘扬文化,宣传文化,传承文化。这是对民族文化的致敬。”)
1.《游艺阁 甘肃收藏家耗时五年撰写专著 填补宣德炉研究空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游艺阁 甘肃收藏家耗时五年撰写专著 填补宣德炉研究空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0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