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者马冬生
昨天石家庄人微信朋友圈被“一碗面”筛选。11月3日晚,央视中国国际频道CCTV-4播出了《美食中国》石家庄系列的《人生一碗面》。这个26分钟的节目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向观众呈现了藁城宫面、无极乐和、井陉四胡、赵县手工面等四种不同的面条。石家庄特色美食登陆央视,现在真想火起来!
CCTV-4《美食中国》石家庄系列
《小火慢炖千年》
驴肉求缘分
据了解,反映石家庄市地域美食特色的石家庄系列《美食中国》共分三期,由央视制作,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商务局支持,首档节目《生活中的一碗面》于11月3日晚10时在央视中国国际频道CCTV-4播出。如果没看到,还可以在网上搜索“美食中国”、“生活中的一碗面”看视频。继《人生一碗面》之后,另外两期《小火炖暖千年》和《驴肉寻缘》分别于11月4日和9日晚10点播出。
炖肉是石家庄的民间传统。小火慢炖千年讲述石家庄的炖菜文化。炖菜看似土气,其实很讲究。节目中用不同的食具展示了石家庄的炖品文化:什锦铜火锅炖品、正定木火锅炖品、井陉砂锅炖品、栾城区景泰蓝小火锅炖牛肉...
驴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味道,是石家庄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味道。《为驴肉寻找脂肪》深入到赵县驴肉、元氏县驴肉和高建民驴肉,分析石家庄驴肉是如何独树一帜,成为石家庄人喜爱的饮食。
《美食中国》是一个以人文视角聚焦中国美食的纪录片栏目,旨在传播中国美食文化,打磨中国美食名片。石家庄的饮食文化专家孔润昌在这个项目中担任饮食顾问。
《美食中国》石家庄系列节目的播出,对于提升石家庄美食的知名度,提升石家庄城市的文化形象,推动石家庄美食走出河北走向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美食中国》,更多人爱上了高承宫”
“在雨城宫看到中央电视台,我非常激动。手工制作的虞城宫产量小,成本高,很难在市场上强势生存。”昨日,河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告诉记者。
藁城宫面手工艺术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延续了1300多年。“只有手工才能做宫面,机器做不出正宗的宫面。”纪说,很多人都想知道宫面里的空心是怎么做的。“藁城宫面的手工制作工艺需要和面、醒面、开条、绕线、上轴、分面、冷面铺条、拉条、拉丝、阴干等13道工序。做藁城宫面的面一定是‘活’面,也就是有一个做好面的醇香过程。‘活’面在连续的手工绘制过程中形成空心,而‘死’面无论如何都无法形成空心。”纪解释道。另外,正宗的藁城宫面是不能掺任何添加剂的,不然拉面一拉就碎。正宗的藁城宫面只能用面粉、水、盐、鸡蛋做成。
耿家庄村位于石家庄市藁城区嘉实庄镇,是一个宫面专业村。目前村里有300到400户在做宫面,还有10多家企业在做宫面。嘉实庄镇党委书记施彦炜说:“从味道和质量来说,高城宫面是无法与其他面条相比的。本地人和外国人都说好吃。希望借助央视《美食中国》石家庄系列,让全国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雨城宫,吸引全国知名大企业来雨城宫投资,把产业做大做强。”
“做纯荞麦面像做人”
在“美食中国”石家庄系列“生活一碗面”节目中,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袁现场还原了最传统的制作工艺。"从炉子到滚动的表面,每个过程都是特别的."51岁的袁告诉记者。
这不是袁第一次上央视。2016年,袁和他的纯荞麦面在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中被报道。当时,无极县北苏袁家乐和刚刚被评为“河北省旅游黄金小吃”。乐和在古代被称为“河漏”,意为“和谐与幸福”。据记载,明末灾荒时,很多关中人逃到无极,带来了陕西荞面的制作方法。从此,无极荞麦面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方法和特殊的口感。
乌鸡人结婚吃乐和,过年吃乐和,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食物。《人生一碗面》播出后,很多人向袁表示祝贺。在两天的拍摄过程中,袁94岁的父亲在完成了自己的拍摄工作后仍然坚持留在拍摄现场。袁对劝老人休息的导演说:“说到蟑螂,我爸爸好像小了20岁。”
对于袁来说,不仅是一道特殊的美食,更是父母对他的爱和传承责任。“做糯米就像做人。一直坚持用纯荞麦面做糯米,坚持那碗浓汤的味道不变。”袁对说:
在井陉矿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煮胡子
“我在朋友转发给我的视频里看到了《美食中国》石家庄系列的《人生就是一碗面》。以前井陉矿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胡子,有一种专门做胡子的工具——胡子床。”昨天,井陉矿区文化中心的老师王世元兴奋地告诉记者。
啜饮一定是将玉米粉和豆粉或白面混合,做成软面粉,用铁板床和锄头在锅顶上啜饮,煮熟后取出,像蝌蚪一样取出,浇上卤汤。“这里说的豆面其实是一种杂面,是用绿豆、黄豆、红小豆混合玉米、小麦磨成的。”王世元解释道。以使用杂粮面粉和泥状材料为宜,然后放在有多孔铁床的开水锅上,在铁床上放一块面粉,用小铁锄头抿一下,面粉就会从孔漏进大锅里。如果是须状的,会煮熟捞出放入碗中,然后浇上事先准备好的卤汤。卤汤配当地特产酸菜最好,香香可口。
“一碗蛤蜊一定承载了许多井陉矿区人年轻时的记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食物非常丰富。不过,一碗蛤蜊总能吃出浓郁的地方风味。”王世元说。
赵县能亲手做挂面的人越来越少了
“看到美食中国赵县的手工面,我特别激动,因为现在做手工面的人越来越少了。”王先生,70岁,赵县人。他说,赵县有一个习俗,孩子出生后必须有“中午十二点”。这一天,七婶和八婶带着问候来庆祝他们的孩子。挂面是婚礼必不可少的。
挂面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包括和面、搓条、放条、入孔、双面、挂面...十道工序缺一不可。“双面是上面一根杆,下面一根杆,挂在柱子上,把脸拉在杆上。”王老师说,做挂面需要天气的配合,阴雨天做不到。“一碗煮熟的鸡蛋面,汤里放香油和醋,撒上葱花,清香扑鼻。”王先生的脸上满是回忆。
在没有挂面机制之前,手工挂面在赵县很流行。如今,随着机制挂面的普及,手工挂面濒临灭绝。《人生一碗面》中,热气腾腾的一碗手工挂面透露出浓浓的乡愁。
1.《宫面 央视《人生一碗面》带火石家庄美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宫面 央视《人生一碗面》带火石家庄美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0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