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和表意文字本身没有区别,但语言演变的大方向真的是表意文字。汉字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表意文字之一,也有大量的形声字,这是音韵学的一种表现。其实汉字几乎全是拼音,却成了历史长河中的笑料。但是探索和发展不是闹着玩的。今天,叶紫老师的这篇文章将带你回到这段历史。
首先说四件事:
1.形声字的学习难度远低于表意文字。
2.如果汉语坚持语音甚至拼音,经过语言学家的努力,就会形成一个新的书写体系。
3.任何语言的推广都与政治息息相关。
3.现代科技下,汉字不需要表达读音,社会基础消失了。
汉语拼音历史悠久。
首先,欧洲人为了传教和工作,必须学习汉语。汉字对他们来说太复杂了,自然要用拼音标注汉字,这就成了拼音最早的雏形。
历史上最早的记录是-
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应用他和另外几位传教士拟订的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写了4篇文章,送给当时的制墨专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编入所著墨谱《程氏墨苑》中。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传天主教教义,由教会单独合成一卷,取名《西字奇迹》,复制本现存罗马梵蒂冈教皇图书馆(在中国,习惯上把上述 4篇文章称作是《西字奇迹》后来常用的是威图玛拼音。这个拼音系统仍然在台湾省使用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威妥玛拼音影响广泛,现在很多地名的英文翻译都使用威妥玛拼音。比如北平会写成北京。还有著名的常...
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传统文化在知识界基本上被彻底否定,其中自然包括汉字。
很多知识分子认为汉字本身就是封建主义的代表,只有汉字拼音才能大大减少文盲,与世界接轨。
民国时期的钱宣彤、鲁迅、刘半农、蔡元培等人都是汉字拼音的支持者。
TCFL的始祖赵元任也与钱宣彤一起创造了“国语罗马字”。
但当时是乱世,没有中央统一发布的行政命令对语言文字进行改革普及,最终结果是各司其职,无法做到统一。
1949年后,中国终于统一了,随后文字改革提上日程。
当时有几种拼音方案:
四是笔画,和台湾省的音标很像。
一个是斯拉夫字母,差不多就是俄语字母。当时冷战已经开始,我们自然是站在东方集团这边的,应该考虑一下。
还有拉丁字母,历史悠久。
最后,我选择了拉丁字母。这里我想引用陈毅的一句话——
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1956年,汉字综合拼音继续推进。当时也计划进行全面拼音。
49年后,老蒋想在台湾省全力反攻大陆。他认为自己是中国的正统。原来国民政府也积极推广简体字。因此,简体字在大陆方面得到推广。中国正统如何与TG齐头并进?不会使用简体字,拼音方案中也选择了音标。
如果所有汉字都没有了,这种中国正统观念就彻底丧失了,随着两个简化字的突然消亡,汉字的综合拼音也就丧失了。
1958年正式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同年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小学。这是我们现在学的汉语拼音。
但是当时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中文的电脑输入。
这个世界上没有中文打字机,很不方便。
到了七八十年代,个人电脑开始兴起,汉字的输入甚至成为中国人能否与高科技接轨的第一个问题。
这时,汉字的语音又出现了。
语言学家吕叔湘当时就看到了这个问题,甚至开始以文字为基础改革汉字拼音。
这时出现了“万码奔腾”,各种汉字输入法,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1986年语言委员会的报告中,根本没有提到汉字的拼音,但拼音的使用应该扩大。
至此,汉字的拼音已经完全成为历史的尘埃。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汉字拼音不可行或者不必要——
1.汉字是中国特色,中国人有很强的共识。废除在生活中有很多不便,古代史书也不能研究。弃汉字就是弃中国文化传统。
2.拼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降低文盲率,但是现在中国的小学教育已经普及,基本没有文盲。
3.电视和互联网的传播基本上消除了新方言的出现,新方言本质上是一个共同地区的人们所说的语言。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同一种语言之间并没有什么差距,互联网的文化社区出现的新语言比地区多,比如很多年前流行的火星语,而且随着它的出现,这种语言消亡的非常快。在中国互联网上,汉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模因,无法消失。
4.政治上不需要进行文化改革,简体字加汉语拼音的方案已经成为新中国多年的一部分。
最后说一下汉语拼音。只要你是对外汉语教师,你就会被深深打动——
幸运的是,有了这个东西,外国人会真的疯狂学习中文…
1.《成为拼音 汉字差点变成拼音文字!这是一个曲折的历史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成为拼音 汉字差点变成拼音文字!这是一个曲折的历史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56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