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浙江绍兴。1933年考入北平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转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早年师从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任国家画院院长。他是当时中国工笔画大师许先生的得意弟子。曾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山东省文史研究所馆员、山东省画院艺术顾问。
王凤年 泽畔行吟 王凤年在河岸上歌唱
传承历史呼唤未来
——王凤年先生传统工笔画艺术欣赏
在中国绘画的悠久历史中,重彩工笔画在其主流状态下已经泛滥了五千年。工笔重彩充分发挥了中国画写实的优良传统,坚持写实,反映社会生活。绘画技巧不断创新发展,深受大众喜爱。但明末以后人物画逐渐衰落,恰恰是因为绘画题材偏向闺阁,比较狭窄;同时也失去了一大批优秀文人的参与,失去了生活的滋养和应有的文化品格,作品的内容和风格难免趋于低俗。在技术上,盲目继承前人,很少发展。
目前,传统工笔画在经历了艺术变革后,已经进入了重新理解艺术概念的阶段。躁动在消退,和谐的美感在回归。此时,我们欣赏著名画家王凤年先生的传统工笔画,我们感到激情澎湃,感激不尽!
王凤年 李清照 王凤年李清照
仕女是传统工笔画的重要题材。王先生的作品多以仕女为主要表现形式,在画坛颇有名气。然而,他的作品与传统的仕女画有很大的不同。王先生将仕女画从闺阁中解放出来,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雅俗共赏的生活情趣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从而拓宽了工笔画的艺术道路。这是王先生对传统工笔画发展的最大贡献。比如《李清照南行图》,既表现了“比黄骅还瘦”的女词人的感伤情怀,又捕捉到了李清照离开故乡南行图的具体场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反映了摇摇欲坠、奄奄一息的南宋政权的结局。作品丰富的内涵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王老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在传统工笔仕女画题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具有积极的开拓意义。
王凤年 李清照南渡图 王凤年与李清照的南渡
线条是工笔画造型的重要手段,因此,线条的表现力决定了作品技法的成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训练,王先生的线条优雅流畅,浑厚浑厚,表现力生动感人,可谓炉火纯青。而且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线条的表现形式和质感也不同。他运用了多种线描手法,使自己的服饰具有了吴带之美;石头的坚硬,木头的坚固,花朵的娇嫩,水的柔软,都表现出它们准确而美丽的纹理,生动而生动。也难怪有人视丑为美,或者用怪诞来掩盖手法的不足。所以,人物画家吴泽豪先生曾在《中国著名画家王凤年作品集》发布会上感慨道:王老就是当代的吴道子!
王凤年 罗浮清梦 王凤年罗孚孟卿
构图形式与主题内容的和谐是创造优雅意境和作品风格的重要保证。工笔画作品通常充满画面,强调现实而忽视空虚,缺乏必要的虚幻空,削弱了中国画的诗意表达,从而削弱了审美魅力。王先生作品的构图继承了宋代以前写实与工笔相结合的传统,又借鉴了写意的构图方法。根据作品的实际内容,构图有很大的空范围,以虚为实,虚与实并存。高人一等。还是和《李清照南渡图》一样,画面上方留下的大块是空白色,既符合天水单色背景的现实,又加强了空感,巧妙营造意境。再如《李清照》,运用写生绣像的构图形式,再加上飘逸的薄金题字,字画相得益彰,准确塑造了一代词人飘逸高洁的艺术形象。在我看来,这正是王老作品在工笔创作上的文学追求,雅俗共赏的艺术取向。而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王凤年 人面桃花相映红 1988年 1988年王凤年的脸桃花相映
当我们面对“中国著名画家王凤年传统工笔画展”的100多幅精美作品时,不禁要敬佩他一生对传统工笔画事业的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先生80多岁后依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工笔画,《如来》是他85岁时创作的40字大型作品。如今,9岁多、从事传统工笔画72年的王老,几乎每天都在办公桌前画画,从容严谨,丝毫不懈怠。太神奇了。现在王先生还在工笔画艺术园里努力工作。他用不懈的努力,传承历史,呼唤未来。让我们为他精彩的艺术人生欢呼吧!
王凤年 天寒翠幕薄 日暮倚修竹 王凤年又冷又绿,瘦瘦的她斜靠在一棵高大的竹子上
1.《吴带当风 王凤年:吴带当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吴带当风 王凤年:吴带当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64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