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6月30日电:20多年来,莫斯科的中国食品工业见证了中俄关系从小到大的发展

中国新闻社记者王秀军

苏联解体后,莫斯科的中餐馆历史并不长。从1995年第一家中国人开的中餐馆出现到现在才22年。

在过去的20年里,莫斯科的中国食品工业从小到大,在每天的欢迎和送餐中见证了中俄关系的发展。

1995:起步的中餐厅只强调味道

1995年以前,莫斯科只有一两家俄罗斯经营的餐馆供应中餐,这远远不能满足涌向莫斯科淘金的中国人的胃口。

当时东北女商人李娜率先抓住机遇,在莫斯科开了第一家名为“唐人酒店”的中餐厅。这时候新闻成了新闻,出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光飞逝。时隔20多年,李娜如今已是莫斯科中餐界的“元老”级人物,但当她回顾自己的第一份中餐馆生意时,却像是在讲述昨天的故事。

因为是中国人开的第一家中餐馆,生意很好。李娜说:“酒店利润每天6000美元左右。”。

生意兴隆,很快带动了莫斯科中餐业的发展。接下来的几年,莫斯科陆续开了几十家中餐馆。

回忆起当时莫斯科中餐馆的特点,李娜说,当时中餐馆普遍不注重位置,“有的甚至开在地下室”。室内装修也很一般。虽然味道很好,但还达不到档次,很难和莫斯科的日本菜、法国菜相提并论。

2005年:中国餐馆迎来发展高峰

2005年,中俄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一年,两国贸易额比上年增长了30%左右。

与此同时,莫斯科的中国食品工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李娜回忆说,当时去吃中餐的人太多了,中国餐馆的数量大大增加。整个中国食品行业进入了激烈的竞争格局。

随着竞争的加剧,唐人酒店的生意不如以前了。2005年,李娜搬迁,开了一家叫金顶楼的餐厅。金鼎大厦比起它的第一家中餐厅,不仅位置更好,还在包间里增加了从中国带来的卡拉ok设备,吸引了大量的商人酒后唱歌。

近几年金顶楼生意稳定,但李娜并不“安全”。她告诉记者,在莫斯科看到中餐行业的稳定后,她在思考如何打造“中餐文化”。

2015:更高端的中餐厅

时间很快就到了。

随着中俄合作进一步升温,大批中国商人来到莫斯科,为中餐馆带来稳定的客户。同时,得益于“丝绸之路”的深入,俄罗斯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李娜“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理念有实现的土壤。

2016年,李娜在莫斯科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开设了“中国世界酒店”。与前两家酒店相比,“中国世界大酒店”装修高档,定位高端。李娜认为,只有这样的中餐厅才能满足挑剔的食客,才能实现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梦想。

果然,比起20年前来莫斯科赚“快钱”的“淘金者”,这些沿丝绸之路进入俄罗斯的中国企业家能吃会吃,对酒店环境和档次要求很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俄罗斯商人愿意在优雅的中餐厅谈生意、吃商务早餐、开晚会。

李娜的中国世界酒店迎合了这些高端人群的需求。所以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很好。

随着丝绸之路合作的升温,很多精明的餐厅老板也看到了这个商机。2015年前后,莫斯科出现了许多装修典雅、美食精致的高档中餐厅。

面对竞争,李娜并不担心。她相信,只要中俄关系继续深化,就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来莫斯科。“中国食品市场空发展很大”。

1.《莫斯科中餐业历经二十余载由小变大 见证中俄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莫斯科中餐业历经二十余载由小变大 见证中俄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78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