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县滴街掠影(资料图)瑞安示威宣传部
浙江瑞安县滴街掠影(资料图)瑞安示威宣传部
中新网温州11月18日电(范宇彬、葛荣明、项英、徐立)“一开始想赚钱回老家盖房子,现在很多亲朋好友都很坚强。我也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来自湖南的胡欢义讲述自己在浙江温州瑞安仙降的“奋斗史”时如是说。1990年至今,胡欢义从仙降一制鞋企业的包装工做起,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并在仙降安家落户。仙降,飞云江畔的富饶之地,作为工业重镇(街),拥有“中国胶鞋名城”“中国箱包名城”两张国字号金名片。创始于1978年的胶鞋产业,让仙降成为全国最大的胶鞋生产集聚区,产能占全国市场近70%;起源于1992年的箱包产业,已形成从原料供应到物流配置、配套成型的产业集群,产能占全国的30%。
仙降本地居民4.5万人,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他们是瑞安乃至温州率先富起来的人群;新居民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几百人壮大至如今的11.5万人,他们是仙降产业腾飞的“主力军”……
“随着仙降不断推进均衡化服务建设,营造共建共融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越来越多的新居民主动融入‘第二故乡’,从经济社会建设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仙降街道商会会长金美福说,以“先”富带“新”富,16万新老仙降居民共念“产业经”,携手同奔共富路。
一双鞋带来一批追“富”人
1978年,仙降街道第一双塑革鞋“诞生”,从此一双鞋带领仙降走出一条致富路。1980年前后,仙降村和附近村居的制鞋小作坊遍地开花,制鞋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从塑革鞋到注塑鞋,再到胶鞋……随着仙降制鞋技术不断革新,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仙降的胶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箱包企业也紧随其后,在解决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吸引一波又一波外来“追富”人。
浙江人本鞋业三厂厂长涂武贵便是最早来到仙降的务工者之一。1994年,19岁的涂武贵跟随老乡从江西上饶来到仙降。经历了一段“短工生涯”,涂武贵入职勤业鞋厂(浙江人本鞋业前身),从事手工烙烫鞋工作。
在当时的人本鞋业,初中毕业的涂武贵已是“高学历人才”,结合在老家时有过的制鞋工作经验,没过多久涂武贵便被提拔为管理员,负责胶料车间的几个一线工作操作机台。
“那会儿‘人本’还是个小作坊,我和工友租住在附近的廉价出租房里,六七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内,居住条件非常差。”涂武贵说,1994年前后,自己的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当时一心想着努力攒钱,早日回老家盖房子。”
白天在昏暗的鞋作坊里忙进忙出,晚上在木质结构出租房内睡觉,这是20世纪90年代仙降新居民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1990年至2000年,约5万新居民涌入仙降,并迅速成为仙降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今,他们有的已成长为企业管理者,有的在仙降创办了企业。
在四川老乡的眼中,温州越翔箱包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勇军是事业有成的典范。1999年,伍勇军来到仙降务工,从一线工人到中层管理再到厂长,伍勇军几乎从事过箱包、胶鞋两个行业的所有工种,是工友眼中的“多面手”。
2011年,决定单干的伍勇军辞职创办了“越翔箱包”。10年来,从最初订单寥寥无几,到年产值近3000万元;从最初的代加工,到独立承接欧洲、美洲、非洲等国际订单……从小作坊到规上企业,“越翔箱包”依然在不断成长。
“他们来到仙降,成为仙降发展的主力军,而仙降也成就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事业有成的机会。”仙降街道党工委书记何志友说,据统计,如今仙降80%以上的企业员工都是新居民,其中不乏管理人员。而在仙降众多企业主中,“新仙降人”约占15%。
同一个屋檐下 新仙降人“共饮一瓢水”
随着第一批到仙降务工的新居民事业有成,仙降也在其亲朋好友、街坊邻里间“成名”。2000年以来,仙降新居民数量从5万人发展至超10万人,部分新居民还在仙降安家,成为“新仙降人”。
2008年,浙江人本鞋业工会主席刘海彬夫妇搬进了公司的“夫妻房”,有了房租全免、设施一应俱全的“小窝”,每年寒暑假,刘海彬都会将远在老家的儿子刘德晨接到仙降小住,享受亲子时光。
“因为对瑞安、对仙降特别有感情,2016年高考时我报考了温州大学。”刘德晨说,同年,刘海彬夫妇决定在仙降买房。
如今,刘海彬夫妇已在仙降街道新安景苑小区“安家”,刘德晨大学毕业后考进瑞安某银行,一家人都已成为“新仙降人”。
“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如今,仙降已经成为我们真正的故乡了。”刘海彬说,将来他打算将父母接到仙降,让老人家在“浙里”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据悉,刘海彬一家所居住的新安景苑小区共有200间套房,其中有65户被“新仙降人”买走。除了在仙降买房,还有很多富起来的仙降新居民买了车。以人本鞋业为例,该企业90%以上的员工为仙降新居民,其中40%以上已购车。
告别了终日埋头苦干的日子,富起来的仙降新居民在子女教育等方面同样享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待遇。
崭新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2021年8月28日,仙降第三小学(以下简称“仙降三小”)新校区竣工交付。几天后,700余位仙降新居民子女走入新校舍,与仙降本地儿童一样,享受优质的现代化教育。据了解,该校学生户籍天南地北,是名副其实的新居民子女学校。
“同一个屋檐下,共饮一瓢水。多年来,仙降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新居民的努力和付出,除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仙降街道也一直努力为他们子女的教育环境提质升级。”何志友说。
新居民对仙降的发展功不可没,而仙降回报他们的不仅是鼓起来的“钱袋子”,还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建设企业图书馆、新居民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支部、新居民红色民意站,过年发放往返补贴、组织包车接送……仙降新居民的生活被温暖包围,不少原本打算赚钱后回家乡的新居民对仙降这个“第二故乡”产生感情,进而买房扎根。
此外,仙降35%以上的新居民已在各自老家购买家产,成为家乡率先致富的人群。部分仙降新居民还不忘反哺家乡,成为老家“乡贤”,进一步带动家乡共富。(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1.《10万元贷款10年还清专题之浙江温州共富观察:新老仙降人共“追富”他乡亦是吾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万元贷款10年还清专题之浙江温州共富观察:新老仙降人共“追富”他乡亦是吾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0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