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科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金融在创新主导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行如何提升综合能力,疏通在服务科创企业中存在的诸多“堵点”?记者近日在江苏苏州、无锡、常州调研发现,三地的多家银行作出了积极尝试: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知识与人才价值,与保险、私募等机构合作拓展融资渠道,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等。银企信息严重不对称是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堵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服务科技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管理部门还可以做什么?在服务科创企业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待解?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在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地展开调研。
信用贷款解燃眉之急
在位于江苏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的机光电工业园内,陈扬指着眼前2340平方米的厂房告诉记者,“那边是铝镁压铸生产线,还有一条焊接生产线,最近企业从老厂房刚搬到新厂区,有几台自主研发的设备正在调试”。
8年前,陈扬和几个合伙人刚刚创办无锡朗贤轻量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只有300万元,那时,为筹措资金他可是颇为发愁。陈扬说,“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农行用我们的3个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5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为什么大多数银行不敢贷,农行却敢给企业贷款?“初创期的科创企业往往存在轻资产、无抵押的情况,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其真实技术水平很难判断,银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让大多数银行不敢贷、不愿贷。”农业银行无锡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沈勇军分析说,“当时给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时,银行委托了第三方机构对公司专利进行评估,同时也参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流水等情况,综合判断之后才给企业提供了贷款。”
从“知识”到“资本”,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无锡银保监分局副局长黄贤君认为,无锡有大量的科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要千方百计打破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让更多“知识”变为“资本”。
据介绍,无锡市自2019年获批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后,启动了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无锡银保监分局联合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规划部署了《无锡市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等9项重点任务,其中关键的一项就是创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知识产权估值等专业化服务。
除了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估值之外,对人才的评估也被运用到银行的相关信贷产品中,实现了对科创企业的融资支持。“没想到800万元的信用贷款这么快就批下来了。”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秦国华说,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去年流动资金紧张,交通银行常州分行给企业迅速审批了800万元“人才贷”信用贷款。
“人才贷”为江苏首创,银行可以通过江苏人才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除了常州积极推动“人才贷”之外,无锡“人才贷”累计投放也已突破5亿元,苏州更是在去年推出了全国额度最高的5000万元“人才贷”。
陈意桥博士所带领的苏州焜原光电有限公司是首个获批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中银人才贷”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该公司一度面临订单充足而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当得知银行推出这一金融产品后,立即沟通申请,很快获得1000万元授信,并且当天拿到300万元首期贷款,专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苏州的“人才贷”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个是针对人才个人纯信用、免抵押无担保贷款,最高300万元,另外一个是对人才创办的企业,给予无抵押信用贷款,最高5000万元。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姚红良介绍,陈意桥博士先后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称号,其企业主要从事半导体薄膜新材料的生产,从这两方面来说,均符合“人才贷”的发放要求。
江苏银保监局普惠金融处处长朱明韬认为,科创企业要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人才贷”等信用贷款,最关键的环节是要有权威评估机构,给“知识”和“人才”定价,银行往往缺少相关评估能力,因此需要与第三方机构加强合作,才能打破银企之间的信息屏障,更好服务科创企业融资,目前苏锡常三地都有较为成熟的做法和经验。
呼唤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信用贷款更适合于初创期的科创企业,对于一些进入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科创企业来说,他们要想在行业内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必须持续投入研发资金,仅靠银行的贷款融资,远远不够。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产品销售收入23.7亿元,但公司研发投入高达18.5亿元。”信达生物财务执行总监朱传洪坦率地告诉记者,“生物药特别是创新生物药的研发投入很高。我们公司现有23个在临床阶段研发的用于治疗肿瘤、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每年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现在基本都集中在建设项目方面,研发投入则需要企业自有资金去解决。”
“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需求并不相同。”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兰凤认为,仅靠银行贷款服务科创企业是不够的,伴随着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一定要及时跟上。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家银行正在采用更多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例如帮助企业发债,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等。
位于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内的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成功研发了防窥显示屏。该公司财务总监王涛在公司展厅向记者介绍,“5.5英寸全高清智能手机显示屏是用于手机的,13.3英寸宽窄视角防窥屏则是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刚研发出来时,是全球首款”。据介绍,该公司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各类省级和国家级重点项目100多项,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研发资金。
王涛告诉记者,企业需要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在了解企业需求后,与东吴证券合作,帮助企业发行了4期“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共计融资1.5亿元。
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王文卓认为,银行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市场各方的合作,如与保险、私募等机构合作,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从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要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银行要与股权基金开展合作。”
借助金融科技,也能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原来,科创企业很难向银行证明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拿到贷款后,有没有将资金真正用于生产,购进了多少原料,产品出货情况如何等多个问题,银行也无法准确获知。如今,在物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助力下,这个难题在苏锡常地区得到了部分破解。
“没想到物联网技术帮了企业大忙。”苏州昌久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苏州银行帮助企业提供了全线上的采购融资,背后主要依赖的就是物联网金融技术。
苏州银行物联金融专员闻博告诉记者,运用工业物联网技术,银行能通过掌握工业企业的生产数据,将金融服务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据介绍,苏州银行自2019年3月与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开展合作,协同推动物联网金融创新试点以来,通过该技术目前已向智能电子、精密机械等领域的115家企业发放贷款13.74亿元。
此前,动产质押一直面临一物多属、一物多押等情况,为了“看住”抵押物,银行客户经理三天两头往企业跑。“应用了物联网金融,客户经理就拥有了‘千里眼’,动产质押业务也加上了助推器。”无锡物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目前,通过物联网金融技术,他们已经成功完成12000多笔业务,服务了近2400家企业。
物联网金融技术将企业“动产”变“资产”,极大地帮助了银行对科创企业开展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金融业务中也日益普遍。这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科创企业的信用,提高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概率。
“有条件的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科创企业评价体系,用量化指标评价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为企业增信。”工商银行常州分行副行长周青认为,银行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有关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征信平台建设,推动银行积极与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更多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数据。
另外,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没有专业人才队伍也制约了银行服务科创企业能力的提高。“银行员工大多是金融专业毕业,看不懂高精尖技术。”浦发银行苏州分行行长詹定国认为,银行可以通过建设线下科技金融专家库、开展项目评荐会等方式,探索破解服务科创企业面临的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期待更多体制机制创新
为更好地服务科创企业,苏锡常三地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了不少新模式。“我们发现,不少银行尝试对初创期科创企业提供的投贷联动服务取得不错的成效。”王文卓告诉记者,“这相当于银行系的私募基金参与科创企业早期的发展,未来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就会退出,不会稀释企业股权,因而受到不少企业的欢迎。”
2020年6月18日,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挂牌。这家公司也是江苏银行无锡科技支行首笔投贷联动业务服务的企业。江苏银行无锡科技支行行长宗亮说,“我们采取‘先贷后投’模式,2016年以信用贷款700万元联动股权投资160万元,两年时间不到,该小微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估值从1.6亿元增长到10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
江苏银行无锡科技支行的投贷联动业务在当地开展得有声有色。宗亮自豪地说,“我们支持的企业已有7家实现了挂牌上市,企业家都邀请我去参加敲钟仪式!2020年末,江苏银行无锡科技支行科技型贷款625户、贷款余额达35.02亿元”。
服务科创企业,银行需要创新。除了业务创新,科技银行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科技银行正是专门为服务高科技企业设立的银行。2009年,经监管部门批准,我国设立首家科技银行,由于不是独立法人,因此作为商业银行的分支,在各地往往被称为科技支行。
“商业银行之所以要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是因为银行传统的标准化产品无法适应不同科创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不同科创企业技术门类千差万别,如果一企一策,银行成本又覆盖不了。因此需要创新业务模式。”黄贤君分析说,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度过初创期后,会迎来业务的爆发式增长。这也让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有了更多动力。
记者也发现,一些大型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主要原因在于股权投资退出时间较长,银行贷款业务部门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股权投资退出的收益奖励。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对传统模式的企业贷款,风险偏高、预期收益偏低,银行一线员工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宗亮认为,要服务好科创企业,银行必须建立一整套针对员工激励、制度配套、产品设计和不良容忍度的办法。这“一整套办法”还包括单列科技金融考核体系,把科技贷款投放列入班子考核,将“苏科贷”“人才贷”等地方专门服务科技企业的信贷产品单列指标考核并配置营销费用,将科技金融发展与支行及客户经理考核直接挂钩等。
只有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相关办法,才能解决银行服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诸多“堵点”。不少科创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银行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期待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研发加强支持力度,开发“研发贷”等产品。
某大型银行科技支行的行长表示,科技支行的相关配套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成立时间较早,但总感觉科技支行的业务有些迈不开步子。“根据我们内部信贷管理要求,小微企业不得办理专利质押贷款,而地方关于设立科技支行的指导意见则授权科技支行可以办理专利质押贷款。”该行长建议,进一步创新管理办法,并在全国范围内做好科技支行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并更好地与各部门的监管办法相衔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国民 陆 敏 郭子源)
1.《浇灌“科创苗”,银行能做啥——江苏苏锡常金融服务科创企业调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浇灌“科创苗”,银行能做啥——江苏苏锡常金融服务科创企业调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2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