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潮:6月15日,36氪将迎来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上线一周年。
在这样的一个时点上,宏力能源(832556)项目风波的出现,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2015年6月5日,宏力能源正式在新三板挂牌,并在2016年2月26日完成股份转让交割。但在宏力能源随后披露的年报中,其2015年实际业绩与此前的预期差异较大(即所谓“业绩变脸”),导致其股价下跌,投资人因此面临潜在的投资损失。而作为宏力能源的融资服务方,36氪被爆“涉嫌欺诈”。
36氪摔了跟头
对于36氪,大部分人的印象基本还停留在其媒体属性强这一点上,这家创建于2011年的创业服务平台,在创立初始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依靠的就是创业资讯闻名业界。
2015年6月,36氪股权投资平台正式上线。
对于宏力能源项目事件而言,虽是个案,但其暴露出的目前股权众筹领域定位不清、责任不明的行业痛点,则不容小视。而关于36氪媒体属性的定位与融资风控职责的错位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
目前,“领投+跟投”成为国内股权众筹平台普遍采取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众筹平台只是信息中介,领投方对项目负有调查评估之责,并拥有决策权。
然而,在宏力能源项目中,没有出现领投方。有分析指出,36氪充当决策人,带来了牵扯不清的纠纷。
作为信息中介的众筹平台,被业界认为是缺乏尽调能力或不应承担尽调职责的。
一位曾供职于北京某众筹平台的人士指出,股权众筹平台基本都把自己定位为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推介项目向融资方收取佣金,这是由它的商业模式决定的。
该人士表示,目前股权众筹领域缺少立法,平台在开展业务方面定位和界线比较模糊。就像此前的电商平台,出现商户售假现象时,在追责方面存在界定不清的情况。同时,出于追求发展速度、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众筹平台对于项目的审核放得越来越松,对于风险的预警几乎没有。
针对在宏力能源项目推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6氪CEO刘成城表示,将规范所有平台项目的融资推介行为。平台将不得超过项目方所披露的信息范围进行推介,工作人员不得以平台名义擅自解读和承诺。所有参与项目的36氪工作人员,都会明确标注身份等。
股权众筹赚钱的只是个别项目
打开36氪官网,我们可以看到,其定位是创业界的资讯传递媒体,如今已经转变成了创业生态服务平台,不仅有资讯,还提供投融资对接、创业者服务和股权投资服务。其中,股权投资服务是36kr从资讯平台向创业服务平台彻底转型的野心之作。
对于36kr来说,它搭建的资讯传递和创业界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在业界已经做得有口皆碑。过于迫切的“向钱看”,进军股权投资服务,其实并不是给自己做加分,一旦出现像是“宏力事件”这样的情况,反而是在大幅度的消耗原本多年辛苦建立的业界口碑和信誉。
而且,从投资回报来看,目前股权众筹平台几乎还没有为投资人赚钱的案例,即使赚钱,也是十分个别的项目。对于财务目的的股权投资来说,回报周期相对比较长,并不是一个适合全民参与的投资品类。
当普通人在平台长期投入,但是没有收益反馈回报,甚至血本无归时,就会找平台负责,平台的角色就会更加尴尬,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就不会是一个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模式。(Vicky)
投资潮
投资潮官方微信 (ID:Investide)
1.《36氪在股权众筹上摔了跟头 赚钱的只是个别项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6氪在股权众筹上摔了跟头 赚钱的只是个别项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2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