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的话

变化太快,厂长几乎跟不上节奏。现在歌神也和私募团队建立了CP,演唱会票房变了,会是什么?(莎士比亚。)(歌剧。)

嘉信的演唱会被萨摩跟踪了。

最近几年进入投资界的明星越来越多。早期风投林泉、胡海泉、最近杠杆收购被上交所关注的赵美、艺人们跨界不是新鲜事。

但是你知道吗?现在连演唱会本身也能打包成私募产品了!

据媒体报道,近期市面上出现了一款以张学友2017年的三场内地演唱会为投资标的的私募产品,该产品共募集资金1840万元。基金期限为12+6个月,起投额100万元,以10万元的整倍数递增。

该款产品为浮动盈利基金,具体的收益分配情况如下:

年化收益率收益归属
≤8%100%归基金份额持有人
8%-20%70%归基金份额持有人,30%归基金管理人
>20%50%归基金份额持有人,50%归基金管理人

咋赚钱呢?

那么问题来了,这只私募基金真的能盈利吗?

不久前王菲演唱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张门票被黄牛炒成天价,最终票房遭遇滑铁卢,究其源头,也是因为各方利益纠葛,歌手本人与经纪公司、票务公司签订对赌协议,最终想让粉丝埋单未遂而导致。

私募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这只基金不能面向普通民众发售,也不能进行大规模公开宣传。但发行方“聪明”的地方在于,搭上了张学友本人知名度的顺风车,加上“演唱会私募产品”这样的新型产品的噱头,尚未成立便已经着实火了一把。尽管100万的起投金额将绝大部分歌手粉丝拒之门外,但这却的确是一款建立在“粉丝经济”基础上的产品,因为其唯一的收益就来源于演唱会门票。如果真的发行成功,那么投资人所押注的一定是歌手本身的强大号召力和粉丝的消费能力。

风险漫谈

从媒体曝光的情况来看,这次作为投资标的的三场演唱会分别是贵阳的两场和大连的一场,这两个城市的消费能力不及东南沿海地区,也不是明星举办演唱会最常去的目标城市,因此相比北上广深而言,票房的不确定性更大。投资方是由于资金筹集压力而选择发行私募基金,还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分散票房风险,我们不得而知。

此外,从资金筹集的规模和效率来说,私募是否是演唱会资金筹集的最佳形式,还有待市场检验。目前的演唱会市场鱼龙混杂,将其打包成金融产品时,能否满足相应的信息披露条件与监管规定,对于基金发行方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勇敢的先行者

但无论如何,这是私募行业的又一次勇敢探索。事实上中融信托并非首次涉足演唱会市场,早在两年前便曾经推出涉及另一场韩国偶像团体演唱会的信托产品。而据厂长(smgc8888)手上现有的资料显示,某银行私人银行部和某文化产业基金也曾有过“尝鲜”经历,推出的产品过往业绩相当不俗,演唱会基金成立半年便已实现超过30%的年化收益,更有部分演唱会单场绝对收益高达170%。

此次中融信托推出演唱会私募基金并博得广泛关注,倒是也有些投石问路的意味,借此探查市场反响和监管层对此的态度。未来能否形成新的跨产业合作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说到这儿,厂长(smgc8888)不禁在想,或许以后不光演唱会,粉丝经济的其他衍生产品,也有希望被打包成金融产品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毕竟“城会玩”,脑洞开的大一点,又有何妨呢?

本文由私募工厂(smgc8888)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1.《关于10元基金递增是什么意思我想说演唱会也能做成私募产品?听着歌就把钱赚,收益高达170%!》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0元基金递增是什么意思我想说演唱会也能做成私募产品?听着歌就把钱赚,收益高达170%!》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3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