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记得关注哦!
吴忌寒认为,对于数字资产而言,在技术和社区治理上有重大创新的数字资产会在下一轮牛市中得到发展机会。
火星财经(ID:hxcj24h)独家报道,11月2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比特大陆CEO吴忌寒发表主题为“区块链发展带来的反思和启示”的演讲。吴忌寒演讲中分享自己对比特币应用的思考,在比特币发展的历过程中,随着市值的增长,比特币价格波动性在不断降低。他表示,当比特币的价值足够大时,才适用于日常交易、储值使用。对于数字资产而言,在技术和社区治理上有重大创新的数字资产会在下一轮牛市中得到发展。
演讲要点如下:
1、把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货币,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2、只有价值足够大时,比特币才适用于日常交易、储值使用;
3、ICO泡沫从2018年初开始破灭,ICO融资额大幅降低,跌90%的币可能还要再跌90%。
以下为吴忌寒演讲全文,由火星财经(ID:hxcj24h)整理 ,未经本人确认: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内容的标题是《区块链发展带来的反思和启示》。我个人从2011年开始进入比特币社区,接触区块链技术,2013年和合伙人一起创立了比特大陆,今天在区块链技术一个古老且基础的工作量证明领域中,我们占据了世界相对领先的位置,整个公司的发展也得益于行业快速往前发展。前一天是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的十周年,区块链技术宣告诞生,恰好今天清华经管学院也成立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区块链领域至少出现两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作为一个参与到这些历史进程和创业过程中的人,我感到心潮澎湃,想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心得。
第一点,比特币诞生之初就致力于创造一个点对点、无国界、没有专权控制的超主权货币,对于这样一种电子货币或超主权货币,回顾它诞生及发展至今的过程,我们很想知道实际情况究竟怎样,比特币最初是如何设想的。
按照最初的设想,比特币有一个固定的发行曲线,发行总量和上限也完全固定。由于货币政策的保守性,它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变得非常有价值,越来越多人存储它、使用它。与此同时,比特币点对点的交易形式由于不受主权管控,让它成为一种更自由、更开放的货币。随着使用人群的扩展,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越来越强。比特币社区就像滚雪球一样从小到大,使用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
那么,比特币在实践中受到过哪些挑战呢?第一个挑战是币值不稳定,不稳定的币值会导致人们在用它进行日常支付时,会遇到很大挑战。这个世界仍然有很多人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根据最近两天的一篇报道,美国只有30%左右的家庭拥有不少于1000美元的资金储蓄,可以用作应急开支,其他绝大部分人群都要依赖信用卡、短期借款,或者向朋友借钱。如果货币的购买力发生大幅度收缩,这样的生活是无法管理的。美国尚且如此,生活在非洲、南美洲等部分贫困国家和地区,人们该如何面对币值不稳定的货币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比特币社区至少提供了两种答案。第一种答案来自数据统计。从统计上来看,过去几年随着时间流失、市值不断增长,比特币的波动性在下降。如果把它的相关性随时间和市值进一步往前延伸,我们会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当比特币的市值发展得足够大,币值的波动性就会降低到足够低。如果比特币币值的波动性低到和美元、欧元或者其它主流国家的货币一样,那么比特币用于日常储存和支付的问题就不会太大。这是第一个答案。
第二个答案是彻底承认这个现实,价值波动巨大的货币是不能用作支付工具的。比特币是一种价值储存工具,不过这本身也存在巨大争议,既然比特币的价值是巨大波动的,那怎么可以把价值储存在比特币上呢?过去几年,比特币的价格不断往上涨,翻了很多倍。然而在价值储存工具这个美好概念的背后,整个比特币社区实际陷入了一种为炒作而炒作的状态,很多人承认比特币就是用来投机,是个虚无主义的东西。
这两种不同答案也会影响比特币的技术发展路径。如果未来比特币的市值还在增长,波动性相对稳定,并且被用作支付工具,那么人们就会积极去推动区块链扩容;如果比特币没有被用作支付工具,甚至投资价值也很低,那比特币就不需要扩容,这也将引起技术上巨大的变革。
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比特币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不管是在消费者还是平台心中,比特币在多年发展中积累的效应,都为它构建了很强的竞争壁垒。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比特币在所有数字货币中的市值占比差不多在90%-95%以上。我们知道,在具有网络效应特点的竞争格局中,通常情况下,市场老大很难被挑战。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微信这样的国民级产品,它们形成的网络效应非常强大,迄今为止任何挑战者都没能替代它们,消费者的习惯也很难迁移。
但是在数字资产领域,比特币的先发效应却切实地受到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市值占比从90%下滑到40%多。如果它真的具有网络效应,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那就不应该出现眼下这样的困境。什么时候,人们会听到腾讯的支付工具在社交产品占比出现巨大下滑?一定是它面临危机的时刻。同样,比特币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也切实地面临着非常多挑战。
首先是主要控制比特币协议的开发团体认定,比特币无法再通过简单的扩容实现支付。他们认为PayPal、信用卡之类的支付工具足够好,点对点的电子信息支付也不需要发展,其实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是巨大的错误。这些错误也给很多后发的竞争者巨大的机会,比如以太坊在2016年底就获得了飞跃式发展。很多主打快速、高容量等技术特点的新兴区块链资产也在迅速崛起,受到投资者的热烈欢迎。这样的格局下,我个人受到的未来启示是,如果数字资产还有下一轮牛市,那比特币的市值占比可能会进一步收缩。比特币作为一个古老的、品牌效应最长的数字资产,价值肯定还会再增长。但一些在技术和社区治理上拥有重大创新的新兴数字资产,它们会赢得未来大部分的增长。一些拒绝发展网络支付、拒绝发展网络容量的保守技术路线,我相信市场将不会再欢迎它们这样古老的、意识形态式的数字资产。
以太坊在2016年年底得到迅速发展,其实很有意思。在这之中,我们一方面见识网络效应保护性的强大,另一方面也会看到如果犯错,变迁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以太坊技术发展和接下来要讲的第二点“区块链在金融市场的应用”很有关系。以太坊率先发展了一种古老的思想叫做“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它在英文中也可以叫做Indepent Program,意思是独立程序。我们知道计算机程序需要跑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管理员可以拔网线、更改数据库字段,对数值进行直接操作。玩过网络游戏的都明白,开外挂更改游戏数值管理员会很快发现并封号。但独立程序不会有这种特点。如果你能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程序中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并加以利用,环境外的人也无法干涉。
以太坊最早发展出来的形式就是“智能合约”,类似一个去中心化的股权登记名册。它取代了国内股票市场中“中证登”的角色,我们不再需要这样一个中心化的服务机构,相关的权益都能登记在独立的计算机程序中,这就为当时那波去中心化的众筹打开了方便之门。作为产业中的观察者,我发现虽然是以太坊提供了这样的集资平台,但实际大家用于出资的货币仍然是比特币,而不是以太坊。绝大部分项目筹资是用比特币来完成的。到了2016年年底,人们发现比特币网络堵塞得非常严重,这时加密货币社区也几乎在一夜之间出现了货币使用平台的迁移,从比特币迁移到以太坊。到今天为止,以太坊网络活动的数量是超过比特币的,整个迁移过程也是在那时候发生。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认为,在今天的国际贸易中,尽管人民币已经走出去,实现国际化,但在实际支付中,人民币的使用量很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主要是因为美元在过去积累了网络效应。如果问国际贸易中所涉及的多种基础设施使用的是什么货币?他们用的一定都是美元。用于保险、物流、各种各样中介服务、支付结算、定价工具等等,基本都是美元。这些心理上的认知结构就是一种巨大的网络效应,它不仅仅是因为美国人有先进的技术,而是因为它构建的网络效应本身就非常强大。所以任何一种新兴的货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抱着充分的耐心,扎扎实实地在货币上服务更多的场景和贸易,给社会带来好处。用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国际化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没人用,强推国际化是不行的。我觉得比特币在自身过程中犯了不少错误,它的定位就叫人们不要使用它,另外还把很多使用场景斥责为“垃圾交易”,这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拒绝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第二部分,以太坊的诞生打开了一个新的应用场景,那就是去中心化的金融市场组织过程。首先是登记结算中心,登记结算服务传统上一定是中心化的,但现在它的过程正在被去中心化智能合约所取代,这是其一。其二是智能合约强大的编制性,它的潜在用途十分丰富,可以做债券、加强合约,可以通过程序创造稳定币。新兴的去中心化金融市场方兴未艾,才刚刚开始。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去年ICO的泡沫热潮,参与到其中的人可能都亏了很多钱,我觉得这是必须要继续反思的。首先ICO本质上依然是证券发行性质的活动,而证券发行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严格管控。而之所以对证券发行进行严格管控,是因为它涉及到经济学中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信息不对称,一个是委托代理。
ICO用于融资,肯定涉及少数受委托人,他们拥有的信息及时性和丰富程度远胜于外部公募投资人。另外一个是委托代理,公众把自己的钱投到ICO项目中,后面这些钱应该如何使用?都陷入了无人监管的状态。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想通过区块链解决,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频频发现在淘宝上可以找一些人写ICO项目白皮书,找名人站台聚拢资金。后面这些资金的使用,也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一些硅谷知名的技术大咖出来融资,融资过程中使用一些来自瑞士的信托,但瑞士受托人直接把钱据为已有,这样的项目案例最终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些都是因为融资过程中缺乏监管方存在而造成的恶果。
有人会说,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不就是为了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开展各种金融活动的吗?我的回答是:凡是没有监管的金融活动,往往都是灾难的开始。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踏踏实实做事的创业者来说,限制往往能吸取到更多资源。反过来,当资源被越来越多的骗子浪费掉,社会整体参与市场投资的热情就会受到巨大打击。因此我们看到,ICO的浪潮在今年年初开始破灭,融资额大幅度衰减,各种币要么归零要么被一些交易所下架。我相信这个痛苦的过程还会继续,已经下跌90%的币很可能再跌90%。
所以如果要期待区块链金融市场发展,出路也很简单,那就是拥抱监管。区块链拥抱监管后,是不是就不会带来任何变化?我认为不会。区块链创造的金融市场在过去一年中,有一点是历史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国际的连通性。各式各样的数字代币都在跨国市场上进行交易,可能同时在全球好几百个交易所买卖。这在以前通常是很难看到的。我们知道,一只股票或债券如果在多个交易所上市交易,对发行方来说意味着巨大成本。但在区块链上发行的资产,几乎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同时交易,这种流动性对于每个国家的消费者来说,它所接触的金融资产连接性是过去所不具备的。我相信,随着监管的介入,区块链创造的跨国金融市场将越来越成熟,会给这个市场带来巨大提升。至于未来区块链金融市场的发展,我预计监管机构应该会更明显地呈现出参与市场竞争的态势,虽然直至今日,各国监管机构对区块链金融市场监管权力的竞争依然很暧昧。各个地区的监管机构之间也存在竞争,争取未来区块链金融交易活动在自己的城市里发生。他们肯定都意识到这点。
在区块链市场,未来这点将更明显。例如美国,很多从业者也在与监管机构一起探讨ICO应该使用美国证券法哪些法律进行管理。业内也推出了一些在区块链做证券发行融资(STO)的监管框架。在新兴的技术手段下开展的传统金融活动,有可能大幅度改变或进一步强化现在世界的金融格局。未来的金融活动有可能很多在区块链上发生,资产也可能更加便捷地在多国的投资人之间、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易。清算结算的效率会大幅提升,市场流动性也会得到大幅改善。
一些特殊的金融资产,其投资来自世界各地,因此未来区块链也有可能诞生这样一个平台,把有识别能力的全球专业投资人聚集起来、参与投资。比如一些数字版权类的资产,整个版权资产的现金流可以都是电子化的,这样版权资产的创造就会成为一种风险活动,可以进行众筹。众筹后,数字版权销售的现金流可以按一些股份比例适时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型的合伙企业将会诞生。另外一个案例是今天提到的“相互保险”,它也是区块链中的一大热门。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相互保险缺乏有效又低成本的技术手段去完成彼此协作。有了区块链,技术协作就可以更好实现。另外特定类型的、机构间交易的金融资产……过去它们缺乏中心化的交易所支持,如果之后诞生基于区块链的平台,资产交易的效率将会大幅提升。
我们在回顾过去发生的ICO悲剧、展望未来技术发展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未来区块链市场会和传统金融监管机构、传统金融业务进行更多结合,将大幅提升金融效率。一些新兴企业和创业者也将有所作为。毕竟这个世界,需求的本质,商业的本质没有变,只是技术平台不断变化而已。而在技术平台变迁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产生一些过于奇异的想象,应该紧紧抓住金融从业者各方面的需求,抓住技术平台变迁的机会,最后肯定会大有作为。
本文为火星财经原创稿件,版权归火星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火星财经(ID:hxcj24h)”,若违规转载,火星财经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1.《 ico看这里!吴忌寒演讲:ICO泡沫今年破灭,跌90%的币可能再跌90%(附全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ico看这里!吴忌寒演讲:ICO泡沫今年破灭,跌90%的币可能再跌90%(附全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5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