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财经专区 > 保险

关于2018保险 我想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21

文:林泽平赵志南

摘要

保险作为经济助推器、资金融和器、社会稳定器,纵览了保险业4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1)市场端,近20年实现保费收入年均18%高增长,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机构数量扩容至235家,形成垄断竞争格局。2)产品端,保险产品日益丰富,保障属性大幅提高,原保费收入占规模保费比例从2016年64%提高至2020年80%。3)渠道端:个代渠道占比提高、银保渠道压缩,互联网渠道兴起,2020年分别占57%和30%、6.3%。4)投资端:保险已经成为A股继公募基金之外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累计年化收益率达5.4%。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负债端保费增速放缓、人海战术红利消耗殆尽,投资端面临长端利率下行和久期缺口考验。甚至个别保险公司偏离主业、公司治理严重缺陷,危害行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增长阶段,保险行业面临多重转型压力,大企业谋求二次转型,中小企业谋求跨越式发展。

保险商业模式,从资产负债角度可分为“负债驱动型”和“资产驱动型”,从利源角度可以分为死差、费差和利差。大中型公司多偏好依靠负债经营,重在拓展负债广度和深度,小型公司更依赖资产经营,注重成本控制和杠杆经营。我们选取47家保险公司样本,根据其对保险负债的依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四组,进一步细分为四组,1)对保险负债依赖高于70%的归为“强负债驱动”组,数量占比30%,多为单一从事保险业务的大中型公司,具有规模优势,胜在产品销售能力较强。2)对保险负债依赖介于50%-70%的归类为“弱负债驱动”组,数量占比40%,多为在保险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布局的公司,得益于较高的销售能力和较低的风险成本,承保利润最为优异。3)对保险负债依赖介于30%-50%的归纳为“弱资产驱动”组,数量占比24%,投资收益最高,成本控制较好;4)对保险负债依赖低于30%的“强资产驱动”组,数量占比6%,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最低,杠杆水平较高,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现实中不同保险发展模式各有千秋。“负债驱动型”是保险公司长期恪守的传统,但并不意味着只能走老路。1)平安走的是大而全的综合金融集团发展之路。从深耕保险、到金融控股、再到金融科技,形成涵盖金融、医疗、汽车、不动产庞大的生态版图,几乎涵盖了所有金融服务场景。2)泰康打造的产业链闭环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典范。瞄准长寿时代“医养”产业链,重资产建养老院、医院、殡葬行业,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提高客户粘性和附加价值。“资产驱动型”模式虽然在当下我国尚未走通,但在全球已经出现成功案例。3)以安邦为代表的一些保险公司,将理财包装为保险,利用银保渠道大力推广,投资端风格激进,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短短两年跻身便前三大险企,当自有资本无力支撑扩张时,酿成严重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4)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经营车险和再保险,积累了大量成本低廉的浮存金,投向股票和实体企业,以滚雪球的方式实现了巨大的财富积累。其成功原因在于,一是保险板块经营本身稳健,严防偿付和流动性风险;二是投资能力突出,对垃圾资产避而远之,对产业整合也不感兴趣,踏踏实实的做事业,最终形成了投资活动与承保活动有效联动。

展望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变化、金融科技方兴未艾,对外开放竞争压力,中国保险业机遇与挑战并存。1)受风险保障、资产配置、金融服务三大需求支撑,保险行业市场需求依然广阔;2)经营模式上,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挖掘,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专业化转变;3)资产配置上,险资将发挥长期性、稳定性优势,致力于解决养老问题、服务实体经济,REITs等另类资产重要性提升;4)金融科技与保险业务融合性高,或重塑核心价值链。

风险提示:行业格局分化,政策推动不及预期

目录

1 保险行业发展脉络回顾

1.1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1978-2000年)

1.2 第二阶段:快速扩张(2001-2010年)

1.3 第三阶段:松绑创新(2011-2016年)

1.4 第四阶段:规范发展(2017年至今)

2 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质量

2.1 市场端:市场规模显著扩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2.2 产品端:业务结构分化,保障属性提高,投资属性下降

2.3 渠道端:传统渠道转型压力大,新型渠道待破局

2.4 投资端:长端利率下行压制投资收益率,另类资产偏好提升

3 保险公司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

3.1保险商业模式分析框架

3.2 负债驱动型

3.2.1 平安:大而全的综合金融集团

3.3.2 泰康:深挖养老和医疗产业链

3.3 资产驱动型

3.3.1 安邦:激进扩张,资产驱动型模式试错

3.3.2 伯克希尔:行稳致远,资产与负债有效联动

4 趋势和展望

4.1 需求端:三大需求支持,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4.2 负债端: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挖掘,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专业化转变

4.3 资产端:险资配置将发挥长期性、稳定性优势,注重服务实体经济

4.4 技术端:金融科技与保险业务融合性高,或重塑核心价值链

正文

保险是经济助推器、资金融通器、社会稳定器,在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如何发挥保险积极作用服务实体经济,保险公司发展模式如何转型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1 保险行业发展脉络回顾

中国保险行业自1979年恢复,发展至2020年,共计235家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3万亿,保费收入4.53万亿元,近20年年均增速分别为24%、18%,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1.1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1978-2000年)

在市场端,1979年国家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保险市场从中国人民保险独家经营,扩展到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获批组建。1992年上海试点引入友邦保险,带来丰富的保险产品和代理人销售经验。在政策端,1995年随着《保险法》颁布,确立产寿险分业经营原则,1998年保监会成立,监管体系初步搭建。1994-2000年保费收入从376亿元增至1598亿元,年化增速约27.3%,保险公司达到33家。

早期保险业发展迅速,但也充斥混乱局面。宏观层面,90年代中期经济过热,利率维持高位,寿险公司保单成本过高,导致大面积利差损。微观层面,低价竞争、违规销售等层出不穷,埋下行业发展隐患。

1.2 第二阶段:快速扩张(2001-2010年)

市场端急速扩容。2001年加入WTO以来,保监会多批次下发保险牌照,同时设立了一批保险中介公司,市场主体日益丰富,大型险企改制上市,截至2010年保险公司总数达到142家。

政策端大力支持。2003年以来保监会出台一系列举措,如车险费改、放宽分支机构经营区域,放宽险资投资渠道。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十条”,交强险、健康保险等政策红利极大促进行业发展,保费收入从2001年2109亿元大幅提高至2010年1.45万亿,保持年化24%高速增长。

但2008年次贷危机传导至国内保险业,对保险投资收益冲击明显,负债端投资型保险产品引发退保潮,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面临考验,财险由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亦遭遇危机。监管层开始重视防范风险、整治市场,2008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引入资本充足率指标,构建起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三支柱监管体系。

1.3 第三阶段:松绑创新(2011-2016年)

2011年,加息周期叠加银保新规,保险业陷入瓶颈期,保费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监管层定调“整顿、松绑、改革”。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批准下发保险资管牌照,大幅拓宽投资工具,提高险企权益投资上限;2013年人身险费率改革,废除2.5%预定利率上限,产品吸引力上升;2015年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代理人渠道爆发。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新国十条”,对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各领域改革进行部署。多重松绑之下,保险业2011-2016年保费收入从1.43万亿突破3万亿,维持16%年化增速。

在此期间,一批中小保险公司利用万能险弯道超车,在资本市场高调投资、频频举牌,成长为资本大鳄,直接引爆2015年宝万之争,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1.4 第四阶段:规范发展(2017年至今)

2017年以来,“保险姓保”,强监管、补短板、治乱象、防风险成为监管导向。寿险方面,监管叫停快速返还、附加万能账户类产品,重点发展保障型产品;财险方面,二次费改全面推开,整治车险乱象;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对保险频繁举牌上市公司、干扰公司治理等行为进行监管;强调全面风险监管,实施偿二代监管体系、资产负债管理等。2018年,银保监会成立,将银监会和保监会职责整合。这一阶段,保险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变为风险导向,市场整体下滑,2017-2020年保费增速降至7.4%个位数增长。

2 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质量

2.1 市场端:市场规模显著扩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中国保险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0-2020年实现保费收入年均18%高增长,2016年首次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机构从少数几家扩容至235家,涵盖保险集团13家、产险公司85家,人寿公司89家,再保险13家,此外还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多元化专业化主体。2020年,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3.3万亿元,约占金融业总资产比重6.7%。过去40多年保险行业规模快速扩张,背后驱动因素是经济高速增长、政策导向鼓励行业做大、人海战术扩张、中短期产品抢占市场……但也滋生理赔纠纷、违规销售等问题,甚至个别保险公司偏离主业、公司治理严重缺陷,危害行业健康发展。

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行业转型承压。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保险行业政策趋严强调“保险姓保”、代理人增速放缓、互联网保险竞争激烈,保险行业面临多重转型压力。2018-2020年,保费收入分别实现3.92%、12.17%、6.13%的增速,保费增速下滑,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

市场格局高度集中,大小型保险公司分化。寿险方面,前三大寿险保费市占率(CR3)从2011年54.7%降至2020年38.9%,近三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位居前三。财险方面,中国人保、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长期位居前三大寿险,市占率(CR3)从2011年68.9%小幅提升至2020年72.5%。

2.2 产品端:业务结构分化,保障属性提高,投资属性下降

按险种看,人身险业务基本稳健,财险业务分化较大。2020年保险业4.53万亿保费收入中,人身险3.33万亿,占比74%,同比增长7.53%,财险保费收入1.19万亿元,占26%,同比增长2.4%。

人身险中,第一大险种寿险占比71%,2020年保费收入2.39万亿元,同比增长5.4%。短期受制于代理人增长放缓、疫情展业困难等,新单增长乏力,但长期养老压力不减,发展空间仍大。健康险占比约21%,因政策红利和疫情推升居民保障意识,继续保持13.4%高增长。意外险占比约2%,因旅游、出行等需求明显下降,意外险保费同比下降2.47%。

财产险中,第一大险种车险占比69%,近年来受新车销量下滑、车险综改等影响,同比增长仅0.7%;非车险中,健康险收入增长亮眼,同比增长32%,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责任险和农业险分别保持20%、21%的高速增长;保证保险业务因信用风险大幅缩水,从原第二大险种降位第五。

按保障类型看,产品保障属性提升,投资属性下降。保险产品兼具保障属性和投资属性。

保障型产品以生命表定价,具有期限长、期缴等特点,代表产品有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疾病险、长期意外险等。销售这类产品所得资金,记为“原保费收入”,扣除手续费和佣金后,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计入保险负债。随着每年续交和赔付,逐步释放利润,为保险公司带来丰厚的承保利润和新业务价值。

投资型产品以利差收益定价,一般为中短期趸交产品,常见产品包括未通过重大风险测试的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不会计入“保费收入”,而会形成“保户储金及投资款 ”、“独立账户负债”,由于负债成本高,往往呈现承保亏损,新业务价值率较低。

2013-2016年,随着人身险、万能险费率上限提高,保险公司销售投资型产品为主,原保费收入份额从77%下降到63.5%,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份额从22.5%大幅增加到33.9%。2017年《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134号文)引导行业发展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业务等,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期理财型业务大幅收缩,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同比下降51%。截至2020年,原保费收入占80%,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17.2%,同比下降19%。

2.3 渠道端:传统渠道转型压力大,新型渠道待破局

保险行业渠道包括个人代理、银保渠道、直销渠道等,受政策导向和产品结构影响大。近年来呈现个代渠道占比提高、银保渠道压缩,2020年分别占57%和30%。

个人代理渠道通过代理人一对一详细推介,适合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个代渠道与代理人数量和人均产能有关。2015年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代理人数量从2014年325万人增至2019年912万人,加之2016年政策鼓励长期险的催化,代理人渠道急速扩张,贡献保费占比从2016年46%大幅增至2018年59%。但2018年后人力增长放缓,2020年上半年代理人增速出现-0.2%负增长,人海战术边际效应递减,各大险企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注重提高人均产能。

银保渠道适合销售中短期投资型产品,易于包装为理财在银行渠道广泛销售。2016-2018年份额从44%大幅缩水至31%,2019年因政策适度放宽5年以上两全保险,银保渠道份额企稳,2020年恢复到32%。

直销渠道包括互联网、电销等方式,保费收入占比维持在 7%-8%。互联网渠道操作简单、客户体验好,适合线上场景的低价产品,如意外险、旅行险、百万医疗险推广,2019年互联网保费约2696.3亿元,占比6.3%,总体规模不大。

2.4 投资端:长端利率下行压制投资收益率,另类资产偏好提升

保险资金规模稳步提升。保险投资需满足保险资金具有负债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其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期限匹配、收益覆盖、稳健安全三大原则。2013-2020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7.7万亿增至21.68万亿,年化增速16%,已经成为继公募基金之外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大类资产配置上,权益和另类资产占比提升。截至2020年,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投资性房地产占比分别为12%、37%、9%、5%、1%。从趋势来看,2013-2020年,以银行存款、债券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从73%下降至49%,主要因为长端利率下行,固收类资产对利率敏感,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趋势性下行将长期拖累险资投资收益,故降低固收比例,缩小利率风险敞口。股票及基金投资从10%提高至14%,主要受益于政策鼓励险资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资金,提升投资收益率,增厚利润。其他投资占比从17%增至38%,其中不乏基建、不动产等另类资产,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优化收益、拉长久期,另一方面能够支持基建等国家建设项目,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投资收益率上,与长端利率和资本市场表现高度相关,较为稳健。险资负债期限长、呈现刚性,而资产端面临长端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大等压力,因此往往“长钱短配”,投资久期缺口达6-7年,如何多元投资、分散风险、收益匹配成为重要课题。2020年险资累计年化收益率达5.4%,为三年以来新高,受益于长端利率回升和权益市场牛市,2020年险资投资股票和基金收益率分别达到10.87%和12.19%。

3保险公司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

在高质量增长阶段,保险行业面临多重转型压力,大企业谋求二次转型,中小企业谋求跨越式发展。

3.1保险商业模式分析框架

从利源角度,保险盈利可以分为死差、费差和利差。死差是实际死亡率与预定死亡率的差异,利差是实际投资收益率与预定利率的差异,费差是指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与保单预定的营运管理费用差异。将保险利源代入杜邦模型:

ROE=ROA×杠杆倍数

=(承保利润+投资收益)/总资产×杠杆倍数

保险利润来源可以简单分解为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反映获取利差能力,承保业务可进一步分解为“保费-风险支出-运营支出”,其中风险成本包括退保金、已经发生的赔付成本、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等项目,反映对死差的管理能力,运营成本主要包括手续费、佣金、管理费等,反映费差的管理能力。由此,杜邦模型可细化为:

ROE=(已赚保费-风险成本-运营成本+投资收益)/总资产×杠杆倍数

从资产负债角度,根据资源禀赋和定位,可分为“负债驱动型”和“资产驱动型”。“负债驱动型”模式立足承保业务,根据负债端的成本、期限、流动性等特点合理制定资产端的投资策略,以均衡获取死差、费差和利差。“资产驱动型”模式立足投资业务,负债端以提升保费规模为目标,资产端获取高收益,主要依靠利差获益。

观察不同发展模式公司经营特点,我们选取47家寿险公司为样本,用“2015-2019年总负债中保险责任准备金平均占比”衡量负债驱动的程度,该比值越高说明更加依靠负债驱动。将样本公司分为四组:保险责任准备金占比大于70%为“强负债驱动”,介于50%-70%定义为“弱负债驱动”,介于“30%-50%”定义为“弱资产驱动”,小于30%定义为“强资产驱动”。四类公司分别有14、19、11、3家,分别占样本总量30%、40%、24%、6%。

总体来看,资产规模越大,越依靠负债经营,大中型公司多采用“负债驱动型”模式,盈利能力更强,小型公司采用“资产驱动型”模式。但总体承保利润为负,说明保险,特别是我国寿险公司,主要依赖利差盈利。

“强负债驱动”保险公司具有规模优势,胜在产品销售能力。“强负债驱动”公司70%以上的负债来自保险责任准备金,较为典型的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太平人寿等大中型保险公司,专注从事保险业务,保持较高的资产规模和ROE水平。具体来看,强负债驱动组“已赚保费/总资产”为25.8%,高于其他组别,说明获取保费收入的能力较强,但相应的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分别为23.7%和5.1%,压缩承保利润空间,仅为-3.1%,在四组中排名第3,并不突出,投资收益4.4%,维持均衡水平,杠杆倍数在四组中最低。

“弱负债驱动”保险公司各项指标较为均衡,胜在承保利润突出。“弱负债驱动”公司近5年保险责任准备金占负债比重介于50%-70%,典型代表有平安、泰康、阳光以及部分银行系保险公司,多在业务多元化、产业链延伸上有所布局,资产规模和ROE水平排名第2。得益于较高的销售能力和较低的风险成本,承保利润保持-2.7%,是各组排名中最优异的。

“弱资产驱动”保险公司,胜在投资能力和成本控制。“弱资产驱动”公司近5年保险责任准备金占负债比重介于30%-50%,较为典型的有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近5年ROE为-0.09%。承保利润指标为-2.9%,排名第二,主要得益于运营成本较低,仅为3.9%,在四组中表现优异。投资收益指标4.7%,排名第一,投资能力强劲。

“强资产驱动”保险公司,加杠杆较高。“强资产驱动”公司仅30%以下的负债来自保险责任准备金,资产规模仅百亿规模,且均在2010年之后成立,属于小型保险公司。ROE、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指标排名均处在最末,杠杆倍数排名最高,尚未达到最优风险分散化状态,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3.2 负债驱动型

“负债驱动型”本质是经营风险,是保险公司长期恪守的传统。基于负债端的产品策略、期限结构确定资产端的收益、期限目标。主要特点包括,一是产品上,强调长期保障属性,注重控制负债成本;二是渠道上,大力发展代理人渠道;三是投资风格稳健;四是利源上重视死差、费差、利差均衡分布。“负债驱动”并不意味着走老路,保险公司通过在产品、渠道、服务等层面的深耕,依然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3.2.1 平安:大而全的综合金融集团

自1988年创立以来,平安从地方性保险公司成长为世界级综合金融集团。截至2020年,平安集团总资产达9.5万亿,营业收入达1.22万亿,净利润1594亿,在2020年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1位。从深耕保险、到金融控股、再到金融科技,步步为营,平安发展战略清晰,逐步构建起大而全的平安生态。

一是深耕保险。保险是平安核心业务,2020年贡献79%的营业收入和69%的净利润;平安寿险市占率14%,仅此于中国人寿,平安产险市占率24%,仅次于中国人保。平安保险成功因素在于:1)产品上,力推长期保障型产品。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中,死差和费差占比近60%,得益于长期保障型产品占比高,2020年贡献52%新业务价值,其新业务价值率达96%。2)渠道上,平安最早将代理人制度在中国内地发展壮大,形成人海战术,2020年平安代理人规模105万,虽同比下降12%,但依然贡献82%规模保费,且平安力推寿险改革,未来将从人员规模转向提升代理人质量。3)客户上,聚焦个人业务价值。2020年个人客户数量已达2.18亿,个人业务营运利润占归母营运利润88.2%,成为价值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是横向拓展综合金融。据不完全统计,平安旗下金融类企业35家,牌照16种,横跨保险、银行、信托、证券等业态,形成强大的业务协同。产品上以统一的品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渠道上深挖交叉销售价值,客户上最大限度增加粘性,客均合同数2.76个,38%的个人客户同时享有多种平安服务。

三是科技生态赋能。平安早在2008年开始探索科技业务,十年间投入500亿,研发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等核心技术,孵化出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等独角兽企业,实现盈利或分拆上市。同时,平安多元化触角延伸至医疗、汽车、智慧城市等生态圈,在此过程中平安收集海量健康医疗数据、打造诊所运营及认证标准,稀缺资源和优势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综合来看,平安的负债驱动特点可概括为“大而全”路线。发展初期,自建代理人渠道,力推长期保障型产品,夯实保险根基。发展壮大后,切入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城市等各个领域,最大化拓展服务场景,再通过综合金融牌照、金融科技赋能,相互渗透、交叉销售,形成“大而全”的金融生态版图。

3.2.2 泰康:深挖养老和医疗产业链

泰康自1996年创立,发展至2019年成为总资产9354亿,营业收入2038.15亿的综合性商业保险集团,净利润218.02亿,2020年世界500强排名第424名。泰康以丰富的寿险经验、卓著的资管能力、创新保险与健康商业模式,在巨头林立的保险行业中成功突围。

一是负债端,立足保险主业。产品方面,泰康将保险产品保障功能与养老、医疗、健康属性相结合,主推分红产品,近三年占比约50%,2019年负债久期约16.37年。渠道方面,代理人约76万人,个险渠道占比73%,同时泰康在线作为互联网财险公司,积极探索互联网直销渠道。经过多年发展,泰康人寿2020年保费达到1439.6亿元,市占率约4.3%,为第七大寿险公司。

二是资产端,资产管理能力卓著。2019年泰康总投资资产8,125.42 亿元,资产久期为7.23年,旗下保险资管公司泰康资产专注寿险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投资,2019年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超1.7万亿元,集团委托和第三方委托分别占44%和56%,成立以来泰康人寿投资收益率超8%,位居行业前列。投资策略灵活广泛,涵盖基础设施、资金渠道、一级市场策略、二级市场策略,以及独立的信用评级体系保驾护航。

三是重资打造医养产业链。泰康医养板块着力打造“医养康宁”四位一体的产业链,创新设计保险直接赔付方案,将保险与医养服务深度绑定。一是通过自建、投资、合作的方式渗透医疗健康领域;二是泰康作为保监会首批养老社区投资试点,创立了泰康之家养老品牌,重资产自建养老社区;三是创立国内首家一站式互联网殡葬服务平台爱佑汇,开创“殡葬+互联网”产品。截至2019年,泰康医疗及养老社区运营收入34.84亿元。

如果说平安走的是大而全的综合经营发展之路,占尽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泰康走的则是产业链闭环模式,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典范。瞄准长寿时代“医养”产业链,将保险需求渗透至“摇篮到坟墓”各个环节,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延伸产业链,提高客户粘性和附加价值。

3.3 资产驱动型

“资产驱动型”本质上是获取利差,做大投资规模、做高投资收益,吸引客户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对比“负债驱动型”发展模式,无论是自建代理人渠道还是建立独特生态,往往面临巨大的前期投入和漫长的时间等待,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倾向于“资产驱动型”路径,实现快速超车。主要特点:一是产品以万能险等投资性产品为主,成本高、支出刚性;二是渠道上多以银保渠道为主;三是投资端保持较为激进的投资策略;四是利差独大。

3.3.1 安邦:“资产驱动型”激进扩张之路

安邦保险成立于2004年,从单一财险到保险集团,2016年资产规模逼近3万亿,保费翻500倍。短短几年安邦人寿跻身便前三大险企,一度成为保险黑马,正是将“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发挥到极致。

一是负债端依靠投资型产品扩大规模。产品设计上,安邦系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强投资、弱保障”特征明显,2012-2014年“保护储金及投资款”在负债中占比85%以上,承诺高收益吸引投资者。渠道上,利用银行销售网快速渗透做大规模,银保渠道占比达80%-90%。负债成本在5%-7%区间,支撑起2万亿保险负债。

二是资产端风格激进。一方面,安邦低价控股并购海外资产,并购金额达2000亿人民币,快速实现扩张;另一方面,精准巧妙举牌上市公司获得靓丽投资收益,先后举牌或进入前十大股东名单的上市公司达38家,市值达2506亿。得益于高超投融资财技,安邦维持27%高ROE,远高同行业,进而吸引负债端获得更多资金。

三是权益端挪用保费补充资本金。当自有资本无力支撑扩张步伐时,安邦不惜违规设计产品、超额度销售,甚至挪用保费虚假出资,出资11亿撬动619亿注册资本。酿成严重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最终被接管、解散。

安邦模式的兴起,看似找到了“资产驱动负债”的捷径,但实则埋下重大隐患,既有公司战略违背行业发展规律等内部问题,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当时市场环境的脆弱和监管不足,宣告了现阶段此类模式在我国市场的终结。但这条路是否真的走不通呢?也并非如此。巴菲特的伯克希尔给出了一个范本。

3.3.2 伯克希尔:行稳致远,资产与负债有效联动

巴菲特自1965年执掌伯克希尔,将这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改造为保险集团,主营车险、再保险,利用大量成本低廉的浮存金投向股票和实体企业,以滚雪球的方式实现了巨大的财富积累。目前伯克希尔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旗下子公司涉及保险、铁路、能源、制造业、零售业等众多行业,2020年位居世界500强第14位,成为世界顶级投资集团。

一是负债端,保险提供充足极低成本的杠杆资金,运营稳健。伯克希尔保险业务主要涉及车险和再保险,规模跻身全球前20。严格控制负债成本,浮存金成本为负,浮存金高达1227亿美元,且成本为负,以保守财务杠杆和充足现金储备防风险。

二是资产端,坚守“护城河”与“安全边际”的价值投资理念,形成稳健的投资风格。巴菲特以企业内在价值为核心,看重护城河和管理层诚信,长期持有可口可乐、吉列刀片等优质企业,对垃圾资产避而远之,对产业整合也不感兴趣,踏踏实实的做实业。

巴菲特“资产驱动模式”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美国国运红利和成熟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而且得益于深知能力边界,拒绝盲目扩张,无论是股票还是实业,自身现金流良好,真正形成了投资活动与承保活动有效联动、资产负债有效匹配。

4 趋势和展望

面向中长期,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变化、金融科技方兴未艾,对外开放竞争压力,中国保险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4.1 需求端:三大需求支持,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保险具有风险保障、资产配置、金融服务等多重属性。总体来看,经过多年深耕,中国保险深度(保费/GDP)从1994年0.77%提升至2020年4.45%,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从31.55元提高至2019年3051元,但仍低于全球平均保险深度7.0%和790美元保险密度水平,在众多领域保险消费存在缺口。

风险保障需求与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体系息息相关。截至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1%,联合国预测2030年左右将超过25%,居民养老压力成为“灰犀牛”。目前居民养老主要依靠社保,第三支柱商业养老发展不足。根据恒大研究院《中国财政报告2019》测算,2018年养老金缺口达4504亿元。同时,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从2000年的72%下降至2017年40%,低于世界银行提出70%替代率水平,意味着退休后收入远不及退休前收入水平。第三支柱养老金融需求广阔。

资产配置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财富积累影响。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和保险深度呈“S曲线”,人均GDP在1万美元时,保险深度快速提升。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人群崛起,财富管理和配置需求旺盛,保险作为金融投资、财富传承的重要工具,将发挥更大作用。

金融服务需求受益于居民对美好生活需求。随着消费升级、新经济蓬勃发展,居民从单一金融产品向多元服务、产业链延伸。例如居民健康意识加强,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保险+健康、保险+医疗等差异化服务模式迎来快速发展。在新兴领域,随着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如何满足创新场景和需求,仍是未被充分挖掘的蓝海。

4.2 负债端: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挖掘,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专业化转变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近年来政策纠偏,国内保险公司告别高速增长、规模扩张的阶段,转向产品、客户、服务等价值挖掘。在坚持“保险姓保”的基础上,从同质化产品销售、价格竞争向差异化、专业化转变,结合服务场景、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大型保险公司向全面化、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发展,构建自身生态和流量入口。中小保险公司专注细分客户和领域,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爆款产品,探索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发展之路。

4.3 资产端:险资配置将发挥长期性、稳定性优势,注重服务实体经济

险资长期性、稳健性与经济高发展需求不谋而合。一方面,长期利率趋势性下行,加大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已经构成险资配置最大挑战。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呼吁引入长期资本。

未来我国保险投资或将呈现三方面趋势:一是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力度,随着全球利率水平持续走低,债券投资收益压力加大,险资发挥期限优势赚取流动性溢价将是未来债券投资的重要方向;二是在合规基础上,资产配置将更趋多元化,随着监管对于险资投资范围逐步放开,权益投资、REITs等领域投资机会将有望扩大;三是另类资产在保险配置中的比例将会继续上升,在传统投资资产不确定性增加、超额收益获取难背景下,长期资金或将继续加大配置低流动性、高收益的另类资产,尤其是资本占用率较低的不动产和基建项目,未来仍将是保险资产配置的重点领域。

4.4 技术端:金融科技与保险业务融合性高,或重塑核心价值链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并与保险业务深度融合。2020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中,保险科技投资占9%,是仅次于支付的第二大金融科技应用领域。我国保险科技发展迅速。根据《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0》,2019 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 319 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科技布局不断加速,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传统大型保险机构,均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众安在线、泰康在线深耕互联网保险,蚂蚁保险、腾讯微保等切入相互保险、保险销售等细分领域,成为保险市场不可忽视的后起之秀。

保险科技渗透至产品设计、销售、投保核保、理赔等环节。1)产品设计方面,保险科技可以实现精准差异化定价。如车险收集驾驶习惯大数据,准确评估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风险等级,从而确定不同的保费级别,提升风险定价能力。2)渠道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主要技术,对客户进行360度精准画像,实现客户群精准定位,武装代理人技能,提供定制化保险方案。3)投保与核保环节,实现流程智能化,电子保单与自动核保的应用帮助降本增效。4)理赔与售后,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保险公司可以显著提高理赔效率、实现理赔反欺诈、提升客户体验。

1.《关于2018保险 我想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21》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2018保险 我想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21》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206409.html

上一篇

【64枪保险怎么开图解】专题军事丨国产64手枪经常被群众好奇问,你们这枪是真的还是塑料的

下一篇

10万的车保险多少专题之上海车险综改一周年:商业车险单均保费下降356元

2018保险	专题之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21

2018保险 专题之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21

2018保险        相关介绍,文: 任泽平 曹志楠 摘要 保险是经济助推器、资金融通器、社会稳定器,纵览保险行业四十余年发展历程,发展质量显著提高。1)市场端,近20年实现保费收入年均18%高增长,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机构数量...

【2018保险	】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相关介绍,现在很多人为了安心都会给自己和家人们购买一份保险,这样能让自己的家庭在面对意外时有对抗的能力。事实上,我国日常中经常提及的“五险”也算是一种保险,只不过这样的保险是由我国担保的。 除此之外,不少家庭每...

【2018保险	】专题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21

【2018保险 】专题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21

2018保险        相关介绍,文: 任泽平 曹志楠 摘要 保险是经济助推器、资金融通器、社会稳定器,纵览保险行业四十余年发展历程,发展质量显著提高。1)市场端,近20年实现保费收入年均18%高增长,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机构数量...

【2018保险	】专题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专题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相关介绍,现在,为了让很多人安心,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使自己的家庭在面临事故时具备对抗的能力。(莎士比亚)。 事实上,我国日常中经常提及的“五险”也算是一种保险,只不过这样的保险是由我国担保的。 除此之外,不少...

2018保险	看这里!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看这里!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相关介绍,现在很多人为了安心都会给自己和家人们购买一份保险,这样能让自己的家庭在面对意外时有对抗的能力。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事实上,我国日常中经常提及的“五险”也算是一种保险,只不过这样...

2018保险	,干货看这篇!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干货看这篇!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相关介绍,现在很多人为了安心都会给自己和家人们购买一份保险,这样能让自己的家庭在面对意外时有对抗的能力。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事实上,我国日常中经常提及的“五险”也算是一种保险,只不过这样...

关于2018保险	我想说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关于2018保险 我想说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相关介绍,现在,为了让很多人安心,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使自己的家庭在面临事故时具备对抗的能力。(莎士比亚)。 事实上,我国日常中经常提及的“五险”也算是一种保险,只不过这样的保险是由我国担保的。 除此之外,不少...

2018保险	专题之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专题之你买的保险安全吗?我国“新规”发布,影响上亿参保人,望周知

2018保险        相关介绍,现在,为了让很多人安心,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使自己的家庭在面临事故时有对抗的能力。 事实上,我国日常中经常提及的“五险”也算是一种保险,只不过这样的保险是由我国担保的。 除此之外,不少家庭每年还要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