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吴晓波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之一,很多外资零售巨头都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所以在过去20多年里,零售巨头们纷纷进入中国,其中比较知名的5家企业,分别是美国的沃尔玛、百思买,英国的乐购,法国的家乐福和德国的麦德龙。
这些巨头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就有了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都在“偷师”沃尔玛、家乐福。
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它是第一个在中国内地收取供应商通道费用的企业,费用名目多达数十项,包括进场费、促销费、条码费、节庆费等等。这些费用占到了家乐福整体收入的30%以上,也让很多本土供应商叫苦连天。
因为很多供应商交了20万元的货物给家乐福后,最后收到的钱可能只有10万元。中粮、康师傅都曾表示自己不堪重压,与家乐福之间出现过激烈的冲突。
家乐福中国的高光时刻是在2012年,之后开始连续走下坡路,截止2018年底,家乐福中国的资产价值是115亿,负债却达到138亿。 于是在2019年,家乐福中国以48亿元的价格,把80%的股份卖给了苏宁国际。
比家乐福晚一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是麦德龙,它是仓储超市的创始者,它的商场内部结构主要以4-5米高的大型货架为主, 货架的下半部分用来陈列商品,而上半部分则用来做仓库。
在全球各个市场攻城略地的五巨头,却在中国区集体败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过去10多年来,中国成为了全球电子商务最为激进的试验场,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零售企业几乎全部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在这种激烈氛围内,这些国际企业的中国区高管们,在战略创新上缺少主导权,导致没有跟上时代潮流。
第二个原因,这些巨头进入中国大多盘旋在大中城市,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价水涨船高,而巨头们在渠道渗透和供应链管理上却捉襟见肘,导致多年以来这些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最终止血无望,让中国市场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第三个原因,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逐渐崛起,比如华润万家、物美、永辉超市等,这些后起之秀显示出了强大的后发优势。 比如永辉超市,2018年它的营收达到了705亿元,几乎是家乐福中国的两倍。
此外,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深谙营销思维,隔三差五就要过节、打折,而这些国际巨头们由于体制僵化和反应不足,一般只能做个旁观者。
第四个原因,近几年来,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体验式消费, 很多购物中心都孕育出了更多的创新业态,比如艺术业态、运动业态、音乐业态、办公业态等等。
消费者进了购物中心除了吃饭购物,还能参观艺术画展,玩溜冰,射箭等等,如果累了可以坐下来听一场音乐会或者拿出电脑办公。 相比之下,消费者们在空闲时间更愿意去购物中心消磨时间,而不是去逛大超市。
中国的消费市场非常庞大,消费需求也很旺盛,但这不代表零售巨头们随随便便就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顺应时代潮流,最终只能被时代遗忘。沃尔玛、家乐福们在中国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1.《家乐福供应商 家乐福等全球零售五巨头,为何在中国活不下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家乐福供应商 家乐福等全球零售五巨头,为何在中国活不下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42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