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水稻种植的所有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 流行年一般减产10% ~ 20%,严重减产可达40% ~ 50% 1.症状类别稻瘟病可发生在水稻的每个生育期,危害叶、茎、穗等。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被称为苗斑病、叶瘟、节瘟、穗颈瘟、枝瘟和粒瘟,其中穗颈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1.根据幼苗受害时期的不同,幼苗瘟可分为幼苗瘟和幼苗叶瘟 幼苗叶瘟一般指三叶期后幼苗发生的疾病 2.叶瘟成长期的叶病称为叶瘟 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后发病,病菌侵染叶片产生褐斑。在严重的情况下,病斑密集,叶子烧焦,植物萎缩,根腐烂死亡 病斑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往往因气候条件、新旧病斑和水稻品种的易感性而异,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斑型和白斑型四种 (1)急性病斑呈深绿色,大部分近圆形或两端稍尖,然后发展成梭形 患病部位密布灰绿色的霉菌层,是病原体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这种病斑常出现在适宜温度高、湿度大、氮肥施用过量、水稻植株嫩弱或感病品种时,往往是叶瘟流行的标志 天气转好,气候干燥,或者经过防治,变成慢性型 (2)慢性型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典型的病灶呈梭形或菱形,中心灰白色,边缘黄棕色。病变产生灰绿色薄层,但形成的孢子数量远少于急性病变 天气潮湿时,灰绿色的霉菌也能在病斑即病原体的分生孢子上生长 这种病斑大多出现在老稻叶上 (3)褐斑是指尖状的褐色斑点或稍大的褐色斑点,局限于两脉之间,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水稻植株的老叶上。 当水稻植株的抗病性减弱,暴露在高温高湿下时,其中一些会变成慢性病斑 (4)白斑初期为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后逐渐扩大为椭圆形斑 这种病斑通常发生在病菌侵入幼叶,天气干燥或土壤缺水时。病斑上不产生孢子。如果天气变得多云或潮湿,它将很快变成一个急性疾病点 此外,在苗期和成长期,叶舌、叶耳和叶环也会发病,称为叶枕瘟 特别是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旗叶枕瘟常引起穗颈瘟 3.淋巴结病起初是一个黑点,然后呈环状,扩展到整个淋巴结 它是深棕色的 天气潮湿时,发病部位产生绿霉层,后期病节干燥下陷,水稻植株容易折断倒伏,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结果耳朵过早干瘪,五谷不饱满,千粒重减少。病情严重时,一根稻秆上往往有2 ~ 3个节受损。 4.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穗枝上 发病初期,病斑为带水渍的褐色斑点,逐渐向上向下扩展,患病部位呈褐色或深绿色。穗颈发病一般在出苗后感染,但部分被叶鞘包裹,未完全暴露时感染,常造成穗节腐烂,耳白 当病情较晚或较轻时,米粒增大,粒重减少,米质差,碎米率高 佝偻病和支气管炎的症状与耳颈相似,重疾的支气管炎也可引起白耳,轻症则成为半饱谷 5.粒瘟发生在籽粒和颖果上,籽粒上的病斑变化很大,尤其是在乳熟期 病变呈椭圆形、灰白色,常产生灰绿色的霉菌层,但随着籽粒的黄色成熟,后期不明显 发病晚,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严重者,颗粒不饱满 颖片易受疾病影响,疾病是灰褐色或深褐色。虽然它对籽粒充实度的影响很小,但它是第二年幼苗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的主要传染源 二、病原菌的生理特性1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为8-37℃ 分生孢子可在10-35℃形成,25-28℃最好,15℃以下不萌发 2水分分生孢子萌发时必须具备水滴条件 当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水滴时,即使湿度饱和,没有水滴,发芽率也会降到1%以下。当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能萌发 一般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斑在6-8小时后能产生分生孢子,当空湿度饱和时,适合分生孢子形成。如果相对湿度低至80%,则很难形成。因此,每当田间出现浓雾时,都有利于孢子的产生、萌发和入侵。水稻叶片结露时间、孢子形成量和侵染率也很高 3.光照对孢子形成有很大影响,菌丝生长随光照的减少而增加,直射光抑制分生孢子萌发 在不同光照下,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下降到黑暗的一半左右 光照也能抑制芽管伸长;水稻植株通常在黑暗条件下发展成急性病斑,而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发展成慢性病斑 营养氮是真菌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胆碱等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必需元素,硝态氮比氨氮更合适 氨氮难以利用的原因是由于低的酸碱度 在pH 7时,病原菌在氨氮中也生长良好,谷氨酸是稻瘟病菌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 一般情况下,田间大量施用氮肥会导致严重的病害,这是由于水稻中谷氨酸和天冬酰胺的积累,为稻瘟病菌提供了合适的养分。同样,冷水灌溉加重了疾病,这也是由于水稻中可溶性氮的增加 5毒素在稻瘟病菌的培养基或重发病植株的组织中,已发现该病原菌能产生5种毒素,即嘧霉胺、吡啶羧酸、尼辛、苯唑菌胺和香豆素,能抑制水稻植株的呼吸和生长 稻叶中的绿原酸和阿魏酸对稻瘟病菌有解毒作用 三、稻瘟病的发生和病原菌侵染过程稻瘟病的发生往往与寄主抗性、病原菌密度和致病性,以及与病害相关的各种气象因素和栽培条件密切相关 1.原发性感染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草上越冬,称为原发性传染源 病谷的小穗轴和保护颖果中细菌较多,细菌也可携带于内外颖和糙米表面,播种后可引起下胚轴、芽鞘和幼根病 病稻秸秆带菌更为常见,带菌率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越冬细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开始萌发,产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侵入水稻植株,形成病害中心 这种由越冬细菌引起的早期感染称为原发性感染 越冬菌在病谷的传播与气候因素、育苗周期和育苗方式有关 北方稻区的水稻育秧田,由于高温高湿,容易发生病害 2.在田阳或本田受感染的水稻植株再次发病后,病原菌增殖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感染叶、穗、节等部位,导致发病 这种由第一个被感染的植物产生的孢子引起的感染被称为再感染 四.综合治理措施1。控制策略掌握该地区稻瘟病的流行特点,了解该地区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发生和分布 科学栽培管理,培育壮苗,适当间伐,避免氮肥过量和后期施用,增加有机肥、磷、钾和硅肥的用量,合理灌溉和晾晒,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减少和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危害 2.化学防治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喷洒的适宜时间和质量 在防治策略上,应加强对叶瘟的监测和对穗瘟的治疗 (1) 23%嘧菌酯噻虫嗪(Walter Daoyou),吸胀持久,易被水稻根、茎、叶吸收进入水稻体内,并转移到整个水稻体内。 具有很强的预防和消除菌丝及菌丝侵入组织的作用 因此,需要在发病前施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可以治疗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细菌性条纹叶枯病等。,剂量为每亩50毫升 适时添加良好的叶面肥或意大利生物刺激剂——科乐子50毫升/亩,可增强叶片中的酶活性,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危害,同时补充水稻所需的中微量元素,色泽美观,增加千粒重 它可以安全地用于水稻的每个生育期 (2)在三环唑+勇敢保护稻发病前5-7天,勇敢保护40毫升+75%三环唑20-30克对水稻穗颈瘟、稻曲病、亚麻叶斑病等有较好的效果。同时生产出来的米粒是金黄色的,有千粒重
1.《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71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