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的时候就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有一次在科普书上看到一个“气质测验”,我测量了一下。很忧郁。听说林黛玉忧郁,果戈理忧郁,哈姆雷特和尤金·奥涅金也忧郁。于是,我以忧郁为荣,自我陶醉,刻意表现悲伤、多愁善感和“悲伤浪漫”,结果把初恋搞砸了。
高中教政治。我讨厌政治。学了十几年,唯一一次考砸是政治(大二)。只是那一年没考政治,不然大概考不上。
大二的时候,政治老师给我们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顺便介绍了其他哲学流派,给我打开了发现新大陆的大门!我发现哲学是如此有趣。
老师说哲学分为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三个部分。本体论研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起源,世界的运行规律,从原子到宇宙。认识论研究人如何认识世界,从感觉和知觉到记忆和思维。实践论研究人性与自然(善与恶),人的动机与行为。
认识论和实践都是研究心理学(精神),激发我对心理学的兴趣。老师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原始社会发展史,提到了摩根的《古代社会》。所以上了大学就跑去图书馆找和人有关的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
大学的时候,有两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一个是日本人写的《青年心理学》。书里介绍了精神分析,提到了本我,自我,超我,心理防御机制。内容很简单,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却没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所以我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自己编造拼凑,就像《基度山伯爵》里的犯人。在北京读书后,终于有机会多看了一些精神分析方面的书,发现我的编造和拼凑基本正确。我想到了大师们的所有想法,他们证实了我的想法。所以我学精神分析很有乐趣,好像在自言自语,很多内容都很熟悉。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我学的是神经心理学(现在叫“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是大脑和心理学的关系。具体来说,我借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主要是头部CT和心理测试)来研究脑部病变(脑外伤、中风)患者的心理功能。更具体的说,我的题目是“失语症”(属于神经语言学的范畴,后来接触到NLP自称“神经语言学”,我只能“呵呵”)。
而我的兴趣是临床心理学,也就是心理治疗。所以,在“应付”学习任务的同时,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精神分析书籍上,做自我分析,和同学们互相分析。
我“发明”了很多自我分析的方法(后来知道是别人发明的),比如回忆(专注于成长史)、“调查”(专注于家族史,类似于族谱技术)、“冥想”(其实就是发呆,类似于自由联想,但我不说,因为没有听众,当时没想到要录音,但我要记住我的想法,想起来就忘不了。
我发现“冥想”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冥想”中,自我分为两部分,一个观察者和另一个被观察者。被观察者会“胡思乱想”,观察者会看着“他”胡思乱想,记住狂想的内容。很多时候,思考是潜意识的产物,通过冥想可以“看到”自己的潜意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忘记观察,需要回忆后来的想法。熟练之后,你就能边思考边自我观察,保持思考的意识,在意识中思考。通过冥想,发现自己内心的戏简直太丰富了。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想去精神病院。精神病院院长认为我不能安心在那里工作。他们连本科生都留不住,研究生也留不住,就拒绝了我。我又回到了第三个医生那里,这次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医生。
研究生的时候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待了一年。当我回到第三医生身边时,我鼓励潘国华主任建立一个独立的神经内科。1992年,神经学独立于内科。然后,我开了一家心理诊所。
1.《心理医生怎么考 我是怎么成为心理医生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心理医生怎么考 我是怎么成为心理医生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74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