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修的涝坝之前,单季福讲了坎儿井给大家的生产带来的好处。本报记者王瑟照片/亮片
3月13日下午,人们开始在新疆吐鲁番葡萄谷景区的葡萄园工作。远处隐约传来悠扬的歌声,这是苏醒令人欣慰的一幕。
“这个涝坝是去年4月10号修的。这片土地过去没有水。每年都是5月10号以后,大家都可以用水了,比葡萄需要水的时候早,所以每亩葡萄的收成才3000元左右。去年修完Kaner井,这里的葡萄地亩产量达到6000多元,翻了一番。”吐鲁番市葡萄谷风景区大富三盖小区第二组组长单继福,年近60,看着能容纳近600立方米水的涝坝。
这个坎儿井名叫西凯边克,可以耕种两组15户,灌溉48亩土地。由于多年不挖等原因,坎儿井早在几年前就断了。这群农民必须看着上游的河流被其他人的家充分利用,才能勉强浇灌他们的葡萄田。
“据我爷爷说,这个坎儿井是他小时候用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想修好它,几十万元的钱从何而来?这时,听说国家有专项资金用于坎儿井文物修复,于是我们成立了吐鲁番文物局。没想到从前期勘探,施工,修复,只用了半年时间。要知道葡萄谷景区甚至吐鲁番对水的依赖性有多强。没有水,我们的农民就没有收成。”单季福说。
Kaner井的意思是“井点”,是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新疆Kaner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经文物普查,吐鲁番共有坎儿井1108个,其中298个至今仍在使用并发挥灌溉作用。坎儿井的地下长度超过5000公里,是一个真正宏伟的地下水利工程。2009年,国家启动了坎儿井维护和修复项目。截至去年年底,已开展了5个维护和修理项目,维护和修理了130个坎儿井。
吐鲁番研究所副所长Eriken Balati说,从坎儿井最初的维护和修复到现在,可以边做边探索和升级总结。因为世界上没有坎儿井的维护维修经验,只能边摸索边完善。维护和修理的内容也在扩大。从坎儿井井口维护修复开始,到涵洞维护修复,解决出水口坍塌问题,一步一步,五期工程还包括了出水口除涝坝加固,有效解决了坎儿井多年来遇到的各种问题。
Erikan Balati说:“坎儿井虽然是文物,但多年来吐鲁番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一直依靠坎儿井。没有坎儿井的水,吐鲁番农民就没有生产和生活。这一点都不夸张。所以吐鲁番市政府不仅把坎儿井的维护修缮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还把这项工作作为每年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
吐鲁番地处戈壁沙漠,对水的需求和对自然的尊重比其他地方更重。多年来,坎儿井因其珍贵而有了自己的名字。它的命名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不拘一格。有的以投资建设的人命名,有的以坎儿井所在的地方命名,有的以挖掘者的职业命名,有的以坎儿井的长度命名,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据了解,坎儿井覆盖的土地面积随流水量而变化。小坎儿井一般可以灌溉5到10亩土地,大坎儿井可以灌溉100多亩土地。
单季富第二集团拥有的西开边克坎儿井,意思是“西边的坎儿井”。当时坎儿井在距离出水口100多米处开始坍塌,出水量很小。坍塌处出现了一个深达近10米的大坑,维修时土方量巨大。
“如果没有国家投入近30万元的维修保养费,我们的葡萄怎么能长得这么好?我们农民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收成呢?感谢党和国家。”回族老人单季福笑着说。
Erikan Balati介绍说,去年坎儿井五期维修项目完成后,国家已批准坎儿井六期维修项目于今年开工。主要内容是扩大坎儿井普查范围,将维护修复范围扩大到干坎儿井维护修复。“因为坎儿井仍然是吐鲁番各族人民的生活之源,它仍然在哺育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相信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坎儿井的维护和修复力度,新疆坎儿井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埃里克·肯·巴拉蒂坚定地说。
1.《坎儿井图片 涵育绿洲文明的坎儿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坎儿井图片 涵育绿洲文明的坎儿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78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