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是一名科学家
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会在世界上留下不平凡的痕迹。
墓志铭、遗物、骨骼甚至牙齿...可能看似微小,但在考古学家的CT扫描下,他们可以推断出这位痕迹大师生前的琐事,这些琐事平凡而激烈。
那么,恐龙作为前地球霸主,有没有留下过什么痕迹,让我们知道它曾经有过什么生命?
当然有。恐龙化石有一个特殊的分类叫“遗迹化石”,比如恐龙脚印、粪便、巢穴等等。但遗迹化石虽然常见,但一般不会和那些醒目的固体化石同时发现,就像零散的未签名恐龙遗书一样。
当然,稀有是罕见的。1.6亿年来,恐龙仍然有一些遗迹化石和固体化石一起埋藏的情况。这些珍贵的资料为古生物学家们“八卦”恐龙的生活史揭示了恐龙生活的另一个生动的方面——也许与你心目中的“大家伙”不同!
挖龙可能是照顾宝宝的好家长?
最先出现的是会挖洞的恐龙。他们的遗迹化石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的晚白垩世地层,埋藏在约9500万年前。
这种恐龙名叫掘奔龙(Dig-Ben Dragon),意思是“掘奔者”(Digging Runner),是一种小型的鸟脚恐龙,属于原始恐龙家族。东奔龙是历史上第一只被证明会挖洞的恐龙,证据来自于它强健的前喙、膨大的肩胛骨和强健的骨盆[1]-这些特殊的身体结构都表现出“天生会挖洞”的特征。同时保留了敏感的后腿,有助于快速移动或在后腿的支撑下向上推前肢,在吻部挖洞。
挖龙挖的洞是什么样子的?看起来像这样
掘奔龙的洞穴 | 参考文献[1]挖掘龙奔的洞穴|参考[1]
从上图可以看出,洞穴中充填的沉积物与围岩质地明显不同,因此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洞穴以前的面貌。科学家们注意到,这个洞穴除了拐弯外,还有一些小树枝,结构精巧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龙奔挖的山洞终于成了他自己的葬身之地。在洞穴中,科学家不仅发现了沉积填充物,还发现了屯本龙的骨骼化石,包括一只成年恐龙和两只年轻恐龙。这说明,除了挖洞,地圈本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家长,保护家里的幼儿,挖洞也可能是地圈本照顾后代的一种手段,因为洞穴有助于躲避捕食者。此外,洞穴有利于维持温度,也是适应极地、沙漠或山区等极端环境的好方法。
掘奔龙生活场景复原图 | dinosaurpictures.org挖掘龙族生活场景复原图| dinosaurpictures.org
偷蛋龙:是道德沦丧还是母爱的验证?
我们要讲的第二种遗迹化石,涉及到一个历史冤案。
1923年,探险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在戈壁沙漠发现了一个恐龙蛋窝。因为当时周围有很多原角龙的化石,他误把窝蛋当成原角龙的孩子,把窝里的一只兽脚类恐龙当成偷蛋的,取名为“偷蛋龙”[2]。
后来更高精度的研究分析了蛋壳中的胚胎形态,发现它们不是原角龙,而是幼虫偷蛋龙。现在我们知道偷蛋龙不是贼,而是那个窝里真正的父母[3,4]。但遗憾的是,受制于国际命名法律法规,除非原命名人主动改正,否则很难更改名称,原命名人已经死亡。所以偷蛋的骂名恐怕是改不了了。真的是最委屈的恐龙。
正在孵蛋的窃蛋龙化石 | 参考文献[3]偷蛋龙孵蛋化石|参考文献[3]
对了,这个标本也是遗迹化石和固体化石共存的经典案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个偷蛋龙的蛋窝也帮助科学家恢复了恐龙的诞生过程。
通过研究蛋的排列,科学家发现每条偷蛋龙都是成对产卵的。也就是说,它们每次产卵,每侧都会生一个输卵管。成对的蛋在同心圆里排成一圈,一层满了就多堆一层,最多三层[5]。产卵后,偷蛋龙的母亲会张开双手躺在巢上,静静地等待新生命的诞生。可惜化石标本中的偷蛋龙并没有等到新生命的到来,反而也死了,最后带着自己的孩子死在了黄土里。
此外,还发现了与蛋一起埋藏的齿龙化石。无牙龙的卵直接插入土中,排列方式明显不同于偷卵龙[6]。科学家推测,在下蛋时,齿龙的妈妈会蹲下,将新出生的蛋插入土壤中,扭动臀部,这样蛋就可以更牢固地固定在地面上。
部分保存的伤齿龙骨骼及周边保存的五颗蛋素描图 | 参考文献[6]部分保存的骨头和五个保存在骨头周围的鸡蛋的草图|参考文献[6]
难忘的标记
上述两种遗迹化石独立于固体化石而存在。但是有一种特殊的遗迹化石,残留在固体化石的表面,比如恐龙战斗狩猎时留下的骨头上的疤痕和齿痕。
先说大家最关注的明星霸王龙。
在北美,霸王龙的齿痕出现在一些三角龙的颈椎化石上。考虑到三角龙有颈盾保护,这部分在有生之年不容易被攻击,所以可以推断这种霸王龙应该吃过尸体。但是,现在说霸王龙是食腐动物还为时过早,因为霸王龙在另一群鸭嘴龙身上的咬痕显示出治愈的迹象。当然,尸体的伤口是不会变的,只有活着的恐龙才有机会愈合伤口,这说明它们经历了可怕的“龙口逃脱”,活了下来[7]。因此,霸王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新鲜”和“腐烂”的。
除了欺负“素食”恐龙,食肉恐龙偶尔也会自相残杀。
比如在马达加斯加出土的玛君龙身上就可以发现很多牙印,可能是当地资源匮乏造成的[8]。霸王龙也有同类相食的迹象,但伤口大多在脚或手指上——很难想象霸王龙在战斗中互相撕咬对方短小的手或脚趾的“神秘场景”。毕竟打架要针对头颈等关键部位,所以这应该是饿死吃同伴尸体的情况[7]。
此外,在一些食肉恐龙的脸上,如海贼、暴龙、阿尔伯龙等,也有一些食人并愈合的咬痕。但是,研究人员并不认为这是自相残杀,而是更容易争夺地盘。
在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三角龙和霸王龙这一对“老冤家”的化石被摆在一起 | Matthew Dillon / Wikimedia Commons在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三角龙和霸王龙的化石被放在一起|马修·狄龙/维基共享空间
当然,有些食草恐龙攻击力很强,装备了很多精良的装备来抵御食肉恐龙。比如食肉异特龙发现了食草剑龙和尾刺攻击的痕迹。而且,“吃素”并不代表性格温和,三角龙和石棺都有与同类雄性激烈碰撞的疤痕,说明它们可能和今天的鹿一样,用角等专门武器单挑[7,9]。
最后说一下植物“咬回”恐龙的痕迹。
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物体受到外力时,肯定会产生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恐龙咀嚼食物时,食物也会反过来磨损恐龙的牙齿。比如有学者用显微镜观察过鸭嘴龙的牙齿,推测它一生中吃了大量土壤中的矿物质和硅质物质。由此,我们也知道鸭嘴龙向下寻找牛、马等食物,而不是向上寻找咀嚼幼叶[7]。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问一个问题——
如果人类在几万年后变成化石,你希望自己保留什么痕迹,把自己的一生展现给后人?
1.《掘奔龙、窃蛋龙恐龙化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掘奔龙、窃蛋龙恐龙化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82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