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伪RPG迷,我玩过的角色扮演游戏很少,比如世界著名的《龙斗士》《最终幻想》,塞尔达系列刚刚过了《小曼帽》。因为小时候一直以为只有动作或者格斗类的游戏才是“游戏”,玩FC的“沈峰棒”就变心了。即便如此,我对踩雷RPG的个人并不感冒,所以后来更喜欢玩战争棋策略类游戏,比如《幻想曲模拟战争》《光明与黑暗》,直到遇到《幻想曲之星4000年的终结》。
当我第一次在同学家看到幻想之星4的照片时,我惊呆了。很难想象是16位游戏。其精美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远远优于同时代的RPG。每一个剪辑都由大量绘制精美的静态动画组成,是非常史诗级的电影。
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幻想和科幻的完美结合。有剑和魔法,也有激光和科技;有巫师和怪物,也有科学家和机器人。主角们的足迹从虚拟的幻想大陆延伸到无限的宇宙,小黑卡盒子里似乎包含了无尽的世界。
于是迫不及待的借了这盒封面贴纸略破的《奇幻之星4》,戏就失控了。刚好是寒假。我没想到白天会做作业。晚上爸妈睡觉后,我会拿出MD,在电视上疯狂的玩。记得那年冬天冷得刺骨,我握着手柄的手在半夜抖得瑟瑟作响,但一点也不影响我的兴趣。我带着主角们在蒙塔比亚的世界里冒险了几个小时,没有一点睡意。
由于卡牌上的游戏是日语的,上面的对话和提示几乎没有一个能听懂,手边也没有什么攻略,所以大部分只能靠猜。而且当时没有微信,也没有互联网,找学生咨询极其不方便。所以很多地方浪费了很多时间。比如挑战杰奥,发现货半天伤不了他,第二天才知道要用魔杵才能打。后来同学把卡拿回来,我只好放弃。
虽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碰过幻想之星4,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很遗憾,我没有在假期里把它清理干净。后来在大学接触到模拟器,很快就在盗版光盘的rom库中找到了幻想之星4,而且还是英文的。当时有一种一下子成了宝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多年后的重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比日版更容易读懂里面的信息,通关也会更容易。因为当时没买过电脑,不能在同学的电脑上玩太久,最后等放假回家才可以认真踏上通关之路。
有了以前日版的基础,第二局的过程明显顺畅了很多。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天堂之城空遇到了一个很难缠的家伙。在有限的RPG游戏体验中,我发现最难打的家伙往往不是最终的BOSS,因为当主角们走到游戏最后的时候,无论是能力还是装备都已经处于巅峰状态,就像变身为超级游戏的吴空对抗费利萨兹,即使是最难的战斗也能扛下来。
相反,游戏中途遇到的神经病可以让主角无法动弹,比如天堂之城的BOSS LASIK空。这家伙不仅脸皮厚,而且每回合都来个全屏幕攻击,消耗了主角一半以上的体力。如果回复魔术还不如让他再来一次,那他基本就要从头再来了。好在模拟器有“SL解决方案”可用。当情况不利时,它会反复加载齿轮。运气好的话可以降低lasik放大的概率。经过大部分的努力,终于可以报销这个神经病了。
特别记得刚看完《奇幻之星4》时那种说不出的兴奋,却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我当时没有很好的运用组合特技,错过了很多精彩的选角画面;在没有帮助鲁迪获得终极魔法的情况下,在最后的战斗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然后就是八项委托任务,只完成了两三项,有一种通关的感觉。所以一直想再玩一次,一直没找到机会。毕竟世界观宏大的RPG游戏需要很长时间,不能像格斗或者清场游戏那样几手就到此为止。就像看小说一样,间隔太长很容易忘记之前故事的内容。而且如果游戏周期过长,玩家本身很难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
这时,好消息悄悄传来。第九届全运会将于2001年11月举行。我们班有幸被选中在开幕式上表演。整个暑假,整个级别的学生都必须留在学校排练。因为广东夏天闷热,我们经常从早到晚排练,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中午或者晚上解散后睡在宿舍或者在外面喝一杯,我就利用这些空的闲暇时间再玩一遍英文版的《奇幻之星4》。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研究过程更加顺利,八项委托任务全部完成。最让我兴奋的是主角们使用了终极组合魔法,看着全屏的闪光灯激动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奇幻之星4》不愧是世嘉的杰作,连通关情节都安排得像电影一样。最后,Faer放弃了和弗洛伦斯一起去人造星球,从半-[/k0/]宇宙飞船上跳下来,跳到鲁迪的怀里。剧情很日式爱情动漫。看着一个个各奔东西的人,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白天排练时的疲惫感似乎一扫而空空。
虽然《奇幻之星4》是这个系列的第四集,上一期的回忆也有上一代主角的集体出场,但好在剧情和上一集关系不大,玩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来欣赏。
还是意犹未尽,决定趁着暑假在学校排练的大好机会,把之前的工作通关。但是“翻箱倒柜”了好几天,只找到了《奇幻之星2》和《奇幻之星3》的rom,却始终没有找到第一个。
但是《奇幻之星》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效果还是让我觉得惊天动地,不是说他们惊艳,而是他们和第四代的差距太大了。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都和我玩《天地创造》后接触《世界创造》的感觉一模一样。
至于第一本书找不到的原因,后来才知道是短信上做的。世嘉在1994年推出了MD复制品,但数量非常稀少。如果原厂卡带今天投入使用,估计能卖个好价钱。上一代的作品虽然不起眼,但其中的很多创意理念为四代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如自动战斗功能、科幻与奇幻世界观的结合、第三人称视角的战斗场景、双卷轴迷宫图、猫女与机器人主角的人工设计等等。
虽然世嘉后来退出了主机市场,但还是在其他平台上制作了《奇幻之星》的后续作品,但在我眼里,能代表“奇幻之星”——《奇幻之星四千年的终结》的金色标志只有一个。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模拟器资源越来越丰富,各种论坛上中文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高质量的经典RPG中文版相继出现在网络上,包括梦之队出品的《梦幻之星4》。当我在MD模拟器上看到汉字跳出游戏界面时,我心中的波澜顿时汹涌——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完美梦幻之星!虽然离开校园加入社会的我已经不年轻了,但我的游戏之心依旧。洗去了晚上白天工作的疲劳,我又一次在《梦幻之星4》的世界里战斗...
1.《梦幻之星 我的《梦幻之星4》回忆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梦幻之星 我的《梦幻之星4》回忆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88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