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公共租赁住房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已经升级。
11月1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通报,为进一步加强对违反公租房规则家庭的信用约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管理部门签署了《关于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收集公租房违法信息的合作备忘录》。对于擅自转租、出借、空和装修等非法使用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其处罚信息将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这是北京首次将公租房违法家庭信息纳入金融系统的征信平台。
众所周知,个人信用信息一般是指央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是央行为个人建立的“信用档案”,相当于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全面客观地记录个人的信用活动,如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
如果个人征信有不良信用记录,如连续3次逾期还款、6次累计逾期还款,信用卡恶意透支套现等,不仅影响个人出行,还会影响后续贷款,如信用贷款、按揭买车买房等。随着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对失信人员的惩戒作用越来越强。
信用遍天下,但没有信用很难动。个人行为一旦被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可能“难以移动”。所以现在很多居民非常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生怕留下不良记录,在日常生活中碰壁。将公共租赁住房违法行为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不仅可以加强对违法家庭的处罚,还可以震慑其他租赁家庭,不断提高其遵纪守法意识,促进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的形成。
事实上,近两三年来,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的违法行为虽然有了很大的减少,但仍时有发生。去年9月,媒体曝光了通过中介转租公租房、私自将公租房改为日租房的行为。经调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通报,延保双桥家园和延保景苑家园有两户家庭非法使用公共租赁住房。11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对公共租赁住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检查,上报了8起公共租赁住房非法转租案件的家庭信息。
“公租房胖,大家都愿意咬一口。”与市场自发形成的租赁价格相比,北京的公共租赁住房价格更低,价格差异相当大。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租住公租房的家庭非法转租公租房。这背后有一些原因,比如一些家庭法律意识淡薄,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
因此,2018年底,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文加大对违反公共租赁住房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查实存在转租或出借行为,需及时解除合同,收回房屋,取消各类保障性住房(含公共租赁住房补贴和市场租赁补贴)资格,停止支付租金补贴,并记入不良信息档案。家庭5年内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含市场租赁补贴)和共有产权住房。
同时,北京利用大数据加强监管。根据今年7月的数据,北京59个公租房小区已经完成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全覆盖。从7月份开始,人脸识别系统将分三批推出。人脸识别既能保证小区住户的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转租和出借事件的发生。
用人脸识别加强监管,惩罚措施再次升级。北京市公租房违法行为有望得到进一步根治,使公租房成为真正的“公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房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1.《公租房违规纳入征信 有效控制公租房违规行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公租房违规纳入征信 有效控制公租房违规行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02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