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医疗设备和医疗保健是中国开放进口的重点领域和最热门的场馆之一。展区吸引了一大批世界500强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包括罗氏、阿斯利康、诺华和诺和诺德,以及美敦力和欧姆龙等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
巨头们竞相展示业内领先的技术产品,让很多企业满载而归。美国医疗器械公司Intuitve Surgical收获颇丰,其明星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为热销商品。在博览会上,我们与全国各省市3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签订了意向采购协议,意向订单超过1亿元。
达芬奇的诞生
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火了,但是背后的公司不太知名。拥有自己“军事基因”的Intuitve Surgical通过并购把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
达芬奇机器人的技术起源于斯坦福研究院,有军事背景。80年代后期,这个机器人的初衷是开发一种适合战场手术的机器人。在随后的研发过程中,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应用潜力逐渐被开发出来。1990年,该项目获得了美国国防部高级项目研究局的投资。
1995年,弗雷德里克·摩尔(Frederic Moll)、罗布·杨格(Rob Younge)和约翰·弗罗因德(John Freund)一拍即合,开发了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应用,并获得了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知识产权,成立了直观手术设备公司(Infinity Surfacing Devices),该公司得到了包括菲尔德基金(Field Fund)、塞拉利昂资本(Sealaon Capital)和摩根士
直觉外科于2000年上市后,它与其竞争对手计算机公司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专利纠纷。计算机运动比直观手术更早开发出手术机器人,但其产品ZEUS机器人并未获得FDA批准,因此很久没有进入市场。
2003年,两家公司宣布合并,ZEUS的技术被移植到达芬奇机器人上。直观外科通过并购淘汰了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和直观外科抗衡。
2005年,Intuitve外科公司开发的达芬奇机器人获得FDA批准用于微创妇科手术,极大地拓展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为公司的R&D和并购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该公司围绕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和专利技术发起了一系列并购。2007年,直观外科公司以398万美元收购了开发结肠镜检查技术的内导航公司。2009年,直觉外科获得了新指南,开发了机器人内窥镜。2014年1月,直观外科以3000万美元从露娜创新公司购买了形状传感技术和相关专利。2018年2月,技术先进的切割和缝合设备制造商德克斯特外科公司将通过此次收购,极大地帮助直观外科公司扩大其在心跳、冠状动脉和胸腔镜手术方面的业务范围。2018年3月,直观外科战略投资1500万美元,收购了肺部疾病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Broncus。双方正式成为战略伙伴。
直觉外科公司并购案例综述
来源:宣传手册
秉承使用微创方法进行复杂外科手术的设计理念,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腹部手术、泌尿外科、妇产科、胸外科和心脏外科。
收入稳步增长,毛利率达到70%
随着医疗市场认知度的提高,Intuitve外科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收入方面,从2000年上市到2012年,得益于达芬奇机器人的高价和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直观外科的运营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45%。2004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美元,2009年突破10亿美元。持续的高速增长使得达芬奇机器人能够快速覆盖美国各大医院。同时,由于设备是耐用品,在美国市场饱和,海外市场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问题。2014年营业收入21.3亿美元,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之后随着海外业务的发展,公司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直观外科实现收入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
资料来源:图片书,M&A早报
净利润方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医疗手术领域的稀缺性也让公司获得了超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从2005年开始,直观外科的毛利率可以维持多年在70%左右,净利率一直高于20%,两者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3年后,直观外科展开了以旧换新活动,用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取代了旧版机器人,导致2017年毛利率和净利润都有一定下降,净利润也有所下降。
由于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覆盖了美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大中型医院,甚至一些社区医院也配备了达芬奇机器人。它在美国的快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公司最初采用了快速开拓市场的代理模式,但随着市场认可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向直销模式转变。2011年,公司成功收购韩国销售代理。目前西欧大部分国家,韩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自2011年以来,复星制药控股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成为直观外科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分销合作伙伴..2016年12月,复星制药与直观外科开始战略合作,投资1亿美元在上海成立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复星制药(Fosun Pharma)持有40%的股份,主要开发、生产和销售基于机器人辅助导管技术的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创新产品,希望通过尖端技术的战略合作,成为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领域的领导者。
直觉外科近年来在非美国地区投资开发医疗市场后,销量迅速增长。过去三年,非美国地区的销量约占30%。长期来看,这部分收入会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剃刀+刀片”模式
直观外科的收入分为初始销售收入和经常性收入。其中,经常性收入是指来自工具及配件等耗材的收入和来自维修、培训等服务的收入。
其商业模式属于典型的“剃刀+刀片”模式,而直观外科依靠达芬奇机器人的销售,从耗材、配件、工具和服务的重复消费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近年来,公司配件和售后服务费的收入比达芬奇系统本身的收入增长更多。
达芬奇手术系统价格一般在50万到250万美元之间。2009年以来,配件和服务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系统销售的收入,这种趋势在未来还会继续。2012年,工具及配件服务等经常性收入比例仅为57%,但2014年这一比例上升至70%,且仍保持较高比例。
2017年,仪器及配件收入同比增长17%,达到16亿美元。仪器附件的收入增长是由于手术病例增加了16%。由于达芬奇机器人的设备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和健康,直观外科公司对机械臂和手术刀等耗材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每个机械臂只能使用10次。10次操作后,机器人会自动锁定,重启前必须更换新的机械臂。这个规定使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启动成本非常高,增加了患者的使用成本。但是对于直观外科公司来说,这是保证稳定经营收入的好办法。
所以达芬奇机器人一旦售出,如果没有重大质量技术问题,客户基本稳定,产生稳定的后续收入。
想戴王冠的人就戴王冠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手术领域的垄断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医疗机器人行业门槛高,另一方面是f Da要求高。主要原因是直观外科的技术造成了强大的障碍。因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最先进入市场,获得了医生的用户粘性,从而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当然,除了技术先进、用户粘性等核心竞争力外,直观外科近年来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来自医疗事故的法律纠纷。直观外科公司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过去三年共支付医疗诉讼和解金3840万美元,仍有1280万美元的责任索赔未解决。虽然这些金额对直观外科公司的总收入没有影响,但对于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来说,医疗诉讼对公司整体声誉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外,其他医疗设备公司觊觎直观外科70%的毛利率,并急于开发自己的手术机器人。
最大的潜在障碍是美敦力。美敦力最近宣布,将收购脊柱手术机器人系统领域的领先企业Mazor Robotics。虽然Mazor在技术上没有直接和直观外科竞争。但可以充分发挥美敦力的优势,在直观外科尚未占领的外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敦力的新系统将在2019年推出一个对抗达芬奇的新系统。如果美敦力决定采用价格战,直观外科的统治地位可能会动摇。
此外,Verb Surgical表示其运营成本远低于达芬奇系统。公司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都是在谷歌开发的“数字手术平台”上完成的,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生命科学部门Verily和制药巨头强生共同投资。
但是对于手术机器人行业来说,产品落地面临两大障碍:耗时的安全认证和临床试验。后来者在挑战直觉外科的统治地位之前,必须先战胜“时间”。
1.《达芬奇公司 进博会“网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竟是通过收购军方黑科技起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达芬奇公司 进博会“网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竟是通过收购军方黑科技起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03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