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粘菌素B是一种多肽类抗生素,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临床应用,由于其严重的肾毒性,逐渐被新的抗生素替代。近年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这些细菌对现有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明显增加,但对多粘菌素B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多粘菌素B被再次激活[1-2]。多粘菌素B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包括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皮疹。但目前的报道显示,它能引起一种不良反应——皮肤色素沉着,不影响疗效,但可能引起心理障碍。
2例肝移植术后男性患者(1.46岁,2.41岁),因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每日2次静脉滴注多粘菌素B 75 mg(首剂150 mg)。头颈部皮肤色素沉着分别出现在第13天和第15天,其他部位皮肤颜色无变化。病例1由于感染失控,头颈部皮肤颜色持续加深,用药第29天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时,头颈部皮肤呈深褐色。病例2,多粘菌素B因病情好转于31日停药,停药时头颈部皮肤呈深褐色;随访4个月,头颈部肤色明显变淡,但未完全恢复。
文献显示,新生儿和成人患者均可出现多粘菌素B相关色素沉着,且多为可逆性。与新生儿相比,成年患者的肤色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新生儿停药34天可以好转,46天左右可以观察到肤色恢复到基线水平[3-4];但成年患者停药3 ~ 5个月后肤色逐渐好转。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医生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5]
图1:实施例1涂抹多粘菌素B后第20天的上身照片(头颈部皮肤为褐色,明显比手部肤色深);图2:多粘菌素B应用后第15天实施例2的上身照片(头颈部肤色明显比多粘菌素B停用后第15天浅)
注:冯·卢森的色彩学肤色等级显示在图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
胡福平,郭燕,朱德梅,等。2016年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7,18 (5): 481-491。DOI: 10.16718/J.1009-7708.2017。
胡福平,郭勇,朱,等.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2016年结果报告[J].中国感染化学杂志,2017,18(05): 481-491。DOI:10.16718/j.1009-7708。2017.05.001.
于美玲。多粘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0 (4): 112-115。DOI:10.3969/j . ISSN . 1674-4985 . 2015.04。
于ML。多粘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泛耐药的疗效分析: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中国医学创新,2015,10(04): 112-115。DOI:10.3969/j . ISSN . 1674-4985 . 2015 . 04 . 038。
[3]哥特瓦尔S,米娜K,夏尔马SD。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印度儿科杂志,2016,83(2):179-180。DOI: 10.1007/s12098-015-1798-z。
[4]扎瓦斯基AP,舒斯特LF,杜琪亚RP。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国际抗菌药物杂志,2016,48(5): 579-580。DOI:10 . 1016/j . ijanitimcag . 2016 . 08 . 010。
[5]施立克,盖克.多粘菌素B诱导的婴儿边缘化皮肤色素沉着过度[J].j儿科科学,2014,6: e215。DOI:10.1007/s12098-015-1798-z。
本病例改编自《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第20卷,第6期,2018年,第460-462页。
1.《多粘菌素b (总第561期)ADR分享:多粘菌素B致色素沉着2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多粘菌素b (总第561期)ADR分享:多粘菌素B致色素沉着2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04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