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名言“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还有一句名言“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其实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很有道理。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开国皇帝。他们做了同样的事情,但后人对他们有不同的看法。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开国皇帝名叫郭威。他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是被姑姑抚养长大的。这个出身比朱元璋强一点。
成年后,郭威选择了参军。因为又高又大,又勇敢,郭威在部队受到上级的赏识,被选入亲军阵营成为领袖的亲兵。虽然秦冰也是一名士兵,但与其他士兵相比,未来却大不相同。除了能整天围着领导转,还有很多“二代官员”来基层锻炼。所以做秦冰不仅待遇好,还能在家里认识一群厉害的朋友,为以后打下基础。
郭威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是加入了时任后唐陕西起义军省级统帅石敬堂的阵营,被分配到石敬堂最喜欢的刘知远手下工作。刘致远也是秦冰人,和郭为很熟,所以很信任郭为,很照顾他。此后,郭威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并被授予重要职务。
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郭威因为地位提升为中尉校对员司徒。一年后,刘致远病逝,又有郭威、石、、苏等。成了照顾孤儿的大臣,一起协助少爷刘成友。同年,郭拜唐,掌管全国兵权。
刘致远死前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意在让这些信任的大臣们帮助儿子稳定国家,但年轻的刘成友很苦恼。因为这些孤儿是他父亲的团队,不是他自己的,新皇帝登基的时候总是想让他能信任的人,而不是他能信任的人。所以刘成友暗中策划铲除这些老家伙,让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和亲信手中。
经过血腥的权力斗争,刘成友成功铲除了一批高官。但是,当他准备进攻郭威时,后者并没有轻易屈服。失去理智的刘成友下令杀光北京的郭为家人,“婴儿和儿童是必然的”。这让刘成友和郭威彻底决裂。此后经过激战,双方领兵,刘成友丧命。胜利后,郭威领兵入京。
然而,郭威并没有立即选择更换。取而代之的是,李太后(刘承佑的母亲)主持了一些重大事件来安抚民众。他还禁止士兵骚扰首都,恢复了首都的公共秩序。同时,郭威还派人迎接刘冲之子(刘致远之弟)继位,以稳定宗室。
一切形式稳定后,郭威让手下将领发布契丹入侵的假消息,然后奉太后之命领兵迎敌。当军队到达周哲时,郭威的士兵果然发动了兵变,在他们的身上加了一面黄旗。此后,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名“大周”,史称周朝。
郭威虽然篡位了,但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他不得不这么做。所以后人对郭维代汉建周的行为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批评,多是褒扬。而且郭威称帝后治国有方,使得混乱的北方社会逐渐走向稳定。对于百姓来说,皇帝郭威远胜刘成友。
但郭威万万没想到,他建立的后周政权只延续了三代。而且顶替后周的人所用的套路和他一模一样。他的名字叫赵匡胤。当时,当郭威发动兵变,黄旗加身于赣州时,赵匡胤只是郭威手下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
由于郭威的孩子都被刘成友害死了,他在弥留之际把皇位传给了养子柴荣。柴荣是历史上受到高度评价的皇帝,被称为“五代第一君”。柴荣在位仅六年,后周就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霸主,就连北方强大的辽国也闻风丧胆。
在柴荣执政期间,许多能干的公务员得到提拔和重用,其中最突出的是赵匡胤。在过去的六年里,赵匡胤从一个几乎被忽视的小军官迅速崛起,成为除皇帝以外的全军总司令。如果柴荣还活着,那么赵匡胤就是一把利剑,它会横扫一切。然而,柴荣在三十九岁时英年早逝,赵匡胤的“剑”很快对准了他的主人。
公元959年6月19日,周世宗的柴荣病逝。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跟随太后(柴荣的第二任皇后)。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和他的部下在首都散步,声称契丹军队入侵南方。于是赵匡胤奉命率领大军北上抵御敌人。结果,赵匡胤率军到陈桥驿后,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被部下逼迫。然后又率军回京,威胁皇太后和小皇帝放弃皇位,同时改国号为“宋”。柴荣去世才半年。
虽然赵匡胤篡位的套路和郭为一模一样,但后人对郭为的评价却不那么宽容。首先,由于他们的立场不同,郭威面临着鱼死网破的绝境,如果他不反抗就死路一条,但赵匡胤在这方面根本没有风险。其次,刘成友杀了郭威一家,两人血海深仇。然而,柴荣对赵匡胤和老赵的家人很好。结果,柴荣死后仅半年,赵匡胤就欺负了柴荣的孤儿寡母,这是不忠不义的。所以被后人鄙视是很自然的。
1.《郭威 同样是篡位,为什么郭威被点赞,作为“学生”的赵匡胤被鄙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郭威 同样是篡位,为什么郭威被点赞,作为“学生”的赵匡胤被鄙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12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