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产生后,被史书记载,从政府继承,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书院、学校和专门的图书机构收藏,广泛流传于藏书家和学者手中。因此,自《隋书经志》以来,史籍、官方校订和私人书目中对这本书的描述很多。中国国籍传到海外的人不少,抱朴子也传到海外,日本最多;《抱朴子》记载在日本、美国等海外书目中。本部分以历代史籍和公私书目为线索,对历代抱朴子版本的描述进行评价,这是进一步研究抱朴子版本之间的关系和探索其版本体系的基础和依据之一。根据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情况,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察史籍、官校、私校和海外书目中对《抱朴子》的描述,可以作为研究《抱朴子》版本的辅助和参考资料。
《抱朴子》灭绝版本考
从历代目录著作对《抱朴子》的描述中,我们发现有些描述与目前流行的《内篇》20卷、《外篇》50卷的体系不一致。和现在的版本相比,卷数多多少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因为古代通行证在流通过程中丢失了一些零件,或者是另一个版本系统中有一个足够的书与现在的通行证不同,也可能是因为描述错误等等。但总的来说,找出《抱朴子》的失传版本,发掘原著的旧貌,对我们还是大有裨益的。
(1)宋刻本
清代纪的《集》和徐的《宋元诸事录》记述了宋代刻书的版本。纪书目提要:《抱朴子》二十卷,五翁跋;宋班《抱朴子》二十卷。徐书目著录:宋代《抱朴子内篇》20卷5册;宋代《抱朴子内篇》二十卷,《葛洪》十卷。可见清代宋代《抱朴子》有两个版本,其中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有五个版本保存在辽宁图书馆,另有十个宋代《抱朴子内篇》已经死亡。
(2)元刻本
关于元刻本,罗振昌主编的《子曰斋藏书目录》(一卷)中有描述。描述:《抱朴子外篇》卷二,卷二,金歌鸿的元雕。罗振昌先生曾在《自义月斋图书目录序》中说:“十几年前,姑苏就收藏了姚的《志金斋图书》,还有一本《自义月斋图书目录》,不知是何人收藏。书不多,但很少,记录考证不是无知。如果你把红丝带写在纸上,你会想把它卖给姚的人...或者你不想自暴自弃,也不知道名字。”罗氏的“伪称出售”是对这一书目来源的看法之一;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书目是常熟人张大镛写的。也就是说,元刻本《抱朴子外篇》曾为张所有。如果描述没错,原来的刻字就死了。
(3)《内篇》
《内篇》共30卷,10卷。其中《内篇》三十卷,为清代朱学勤《解疑录书目》(四卷)所记述,为抄本。其内容提要:《抱朴子内篇》30卷,《外篇》50卷,其中有金手稿本4册。
《新唐书》记载了十卷内篇,即《道观抱朴子内篇》十卷葛洪;圣人《抱朴子外篇》二十卷葛洪。从卷数来看,这个“内篇”和“外篇”都是不完整的。从清代至清代,钱著的《江云录书目》中还有十卷《内篇》,其中《抱朴子》十卷,《抱朴子外篇》二十卷。这种描述与《新唐书》完全一致。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版本。珍惜还没有蔓延。
(4)“外章”
至于《外篇》,其他五卷:五十一卷、四十五卷、三十卷、二十卷、十卷。《隋志》记述《外篇》五十一卷,即《抱朴子外篇》三十卷,葛洪《撰梁》五十一卷。所以梁尚有五十一卷《外篇》。
1936年编纂的《江苏省图书馆总目录补编》外篇共四十五卷,即《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四十五卷,《内外佚文》四十五卷,《金丹阳葛洪》两卷。
30卷的《外篇》最早出现在《隋志》中,即道家的《抱朴子内篇》有音21卷,葛洪1卷;圣人《抱朴子外篇》三十卷,葛洪《梁》五十一卷;明代焦红《史记》中也有出现,即道教《抱朴子内篇》二十卷,葛洪《外篇》三十卷。
《外篇》二十卷,从唐、宋到清代都有记载。《新唐书》描写:道家《抱朴子内篇》十卷葛洪;圣人葛洪《抱朴子外篇》二十卷。宋代官方目录《穆宗崇文外篇》也有20卷,即道教《抱朴子内外篇》有葛洪所撰20卷;《抱朴子外篇》二十卷,为葛洪所作清代钱的《江云录书目》和朱学勤的《别本解疑录书目》共记载外篇二十卷。其中明抄本《外篇》存《解一录》,共两卷。
宋元至明朝。《外篇》也有十卷。宋超·吴公写《翟军读书志》,说“洪子直传,丹阳句容人。当我在元帝的时候,我不能被叫。停止罗浮山炼丹,写书宣扬飞升之道,指导修炼之道,使物黄而白。二十卷称为“内篇”,十卷称为“外篇”。自号抱朴子,因传玉玺”。马援端麟的《教科书与经典考辨》还收录了十卷《抱朴子外篇》。从明代到明代,陈帝收集并撰写了《世善堂藏书目录》(一卷),记述了“百家课”中的“抱朴子外篇十卷”。
此外,清代陈济撰写《集如楼参考书目》(一卷),其中记述了许的校本《抱朴子》(八卷),为内篇与外篇结合,疑已亡。此外,还有一些书仍然活着,但其中一些已经丢失。比如宋代刻的荣六郎《抱朴子内篇》共18卷,死的两卷是互补的。再比如:明代叶盛诸塘有《抱朴子》三卷,现在上海图书馆叶明诸塘《抱朴子外篇》一卷或本书残存部分。
浅析两朝抱朴子描写中的错误
古籍目录是我们了解古籍流通和保存的重要媒介之一。但我们在利用古籍目录进行学术研究时,也会发现其自身的疏漏甚至谬误。以下是几个例子,简要分析如下:
(1)拼写错误的例子
1.《汉芬楼藏录》记载,金·撰《亭》八册,白石堂刊本四册。这一描写中的白的“诗”是“韵”的一个错别字。在本书目“续版”中,改为“百君堂典藏版”。
2.清代徐撰有《唐书目》,记述《抱朴子》二卷(八卷)、《普普子》五卷。其中,“璞”被怀疑是“不”的错别字。
3.清代莫友芝《乔婷知行书目》(16卷)中的记述:金葛洪《抱朴子内外篇》八卷,嘉靖定丑录稿。其中,“丁丑”应该是“乙丑”;“鲁早”应该是“鲁凡”。
4.宋代晁吴公《翟军读书志》述略:《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十卷。怀疑《外篇》中的“十卷”是否应视为“二十卷”之误,因为解题云是“此世只传四十篇”,应与《内篇》合并,共四十篇。这里的文章数就是卷数。如果内篇是二十卷,那么外篇应该是二十卷。
(二)燕文例子
宋代王、欧阳修《崇文总目录》(附录、补遗七卷)记述:葛洪《陶抱朴子内外篇》二十卷;葛洪《抱朴子外篇》二十卷。其中《抱朴子内篇外篇》怀疑“外”是一个派生词,因为还有后贤者的《外篇》二十卷。《幽毛隋初堂书目》中确有《抱朴子内外篇》,应视为内外篇结合的合书。但隋、老唐、宋三代编年史记载的内篇数量与本卷相同。并且从内容上看,《内篇》说神仙的变化是黄白相间的,属于道教;很难解释的外篇,属于杂家。综上所述,此处视为《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为燕文。
三代《抱朴子》描写中的抱朴子生存形态考察
《抱朴子》自成书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如单版内篇、单版外篇、内外篇合版等。根据刊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内版、外版和内外版两种。明代以前的目录学著作多记载于《内篇》和《外篇》的单篇版本中。例如《新唐书》、《宋书》、《翟军读书志》、《崇文总目录》、《文学总考》等。然而,也有内部和外部部分的描述。比如宋代有毛写的《隋初唐书目》。
明清时期,目录作品多由内外抄本组成。如明代赵的书目和麦王关书目;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裴琳唐书目》、《池静斋书目》等。不过也有单刻的书。清代《纪藏书目录》、《宋元传世楼图书目录》均有“内篇”的单刻图书著录;《别本解疑录书目》、《群碧楼珍本书目》、《紫月斋书目》、《史静图书馆珍本增补》等对《外篇》单版进行了描述。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自明代以来,《抱朴子》的出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上一代的内篇、外篇,变成了内篇、别志、外篇刻于一书。这种刊刻形式的变化直接体现在目录学著作中,目录书的描述内容也随之变化。
因此,在各种书目对《抱朴子》版本的描述中,要特别注意两类版本:一类是明代以前的内、外抄本;二、明清内篇外篇单刻本。这两个版本与他们现有年份的流行版本不同。
在明朝以前,很少描述目录的内部和外部。宋代游懋《岁出堂参考书目著录:道教抱朴子内外篇》。这个描述很简单,从中很难推断出是哪个版本。但应该是内外合二为一的书,是组合版画的典型描述。如果描述正确的话,可以推断出共刻版是在宋朝时期在世界上出版的,但这个版本并没有流传下来。
明清时期记载的内篇、外篇单刻本比前者多,传世。这种版本要么是明清流传的宋元古本,要么是与大多数明清版本不同的版本体系。从这些版本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些不同于当前系统的版本形式和版本条件。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进行具体分析。
清代纪的《藏书》和传世楼的《宋元书》都记载在单刻本《内篇》中,是宋代的古本。其中南宋五卷本《容六郎本》至今犹存。其版本形式与明清时期常用的内篇不同。荣六郎本的排版特点是每半页十五行二十八行,是典型的小字。在明清版本中,每半页十行和两个十字是布局的主流。包朴子也不例外。明路范本,明路顺治评论学校,和孙情邢燕系列都是内部和外部版本。其中,鲁凡每半页九行,两个十字;陆顺之的评价派,半页九行,两个十字;孙星衍系列每半页有11行和两个十字。从文字内容来看,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以明代流传甚广的陆顺的评价学派为例。荣六郎学派没有,但陆顺的评价学派多达157个字,每卷不仅有字、词,还有大句。容留郎版多达323字,而陆顺之评价派则没有。不仅有单词和短语,还有多达39个完整的句子。还有两种学校语言。至于句子中语序的变化,以及句子完全不同的事实,数量众多。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看出单刻和合刻在版本的内部文本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
明代的另一个单幅版画也是如此——明樊姬本。《樊姬》原本是《外篇》的单行本,与明清时期内外篇合编的《外篇》有明显区别。这个责任由两卷组成:第一卷是二十四卷,第二卷是二十五卷。而明清内外章中的“外章”则是一卷,共50卷,如范版、系列;或者将几篇文章合为一卷四卷,如明代《申卯》官本、明代《陆顺》校本评本、1912年出版的《湖北官书馆刻本》等。具体来说,我们以陆顺对明代校本学校的评价为例。这本书分为四卷。第一卷包括:嘉顿、益民、劝学、崇教、君道、陈杰、桂良、石山、关里、五正、五正第二卷包括十一篇:神驹、通信、备荒、蔡照、任用、史明、清涧、杭品、诉讼、九节、疾病。第三卷包括《傲慢与困惑》、《傲慢》、《百里》、《舒洁》、《石军》、《胜番》、《尚波》、《汉国》、《吴诗》、《寿民》、《安穷》、《任明》、《于波》第四卷包括《广批》、《辞异》、《训本》、《鹰巢》、《余明》、《白家》、《文行》、《郭征》、《旦尼》、《保宝》、《直志》、《钱大》、《再谈》等,此外,季番版的版本形式与明清内外版本的《外篇》不同。纪梵文版本形式的突出特点是字与字之间经常出现“或”。;《于波》、《广皮》、《词义》中有间隔符号“O”,前两个间隔使用频率较高,词义全文中有两个“O”;版面不统一,75、77、79页出现双黑鱼尾。这些特点在明清内外手稿《外篇》中是不存在的。更重要的是,樊姬版本的文本内容与明清内外版本的《外篇》大相径庭。樊姬文本的文本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二十三条《诉讼》明确规定“文本不雅且被驯服”;缺少“百校”、“文航”。但明清外章50篇,无一遗漏。
综上所述,就《抱朴子》的生存形态而言,历代书目著作中的单刻与合刻,无论是外在的版本形式还是内在的文本内容,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我们研究《抱朴子》不同版本关系、梳理版本体系的重要文献。
略论四代抱朴子描写中的未特指版本
历代目录学著作,尤其是现代目录学中对抱朴子的描写,都标有多种版本。但其中有些没有标注,是基于目测或相关数据,简要考察如下。
(1)通过目测确定版本
清代纪著《集》注释本。这是南宋容六郎的刻本,现藏辽宁省图书馆。本版以集印《纪集》和《印》为证。
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珍本书目说明:《新王包朴子内篇》四卷,《外篇》四卷。版本没有记录。本卷第一题《抱朴子序》有一篇。第二页末,书名为《新要宝谱子内卷之一》,书名为《轲对学校的伟大评价和官员们的认真阅读》。有“李宣口印”、“联合图书馆藏印”、“上海图书馆藏印”。这本书现在存放在上海图书馆,已经被眼睛验证,明申茂官方可以对学校做出很大的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书目说明:葛志川道长内篇,四卷,外篇,四卷,金葛宏明版。只描述了“明版”,没有标注具体的版本情况。本书共八卷,半页九行,两个十字。左右两边,白口,单鱼尾,书口刻“抱朴子”,中间刻页数,底部刻“内”或“外”。葛洪作序。每卷末题“葛之川新卷之一”,题“张金玲科大评,沈茂官读书”(第二至第八卷题“顺治陆之安评,沈茂官评”)。朱、蓝、墨手书,葛洪不注序,署名“冷家山人”。上面印着“顾增寿”、“育斋藏书”、“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这个版本没有明确的印刷日期,是关于明嘉和万剑的。
(二)从描述中的线索词或相关材料推断版本
《明代步师重刻书目》记载《抱朴子》十册。记录简单,没有版本。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行人部出版了《吕范》一书,共十卷。孔的微波馆曾经进过西藏的鲁凡的书,这本书后来进了傅增湘的双剑楼。傅在《双剑楼珍本书目》中说:“明嘉靖的《丑虏樊书院》的出版,九行两渡,孔的《微波亭库》,行人秘书朱,万历五申春行人发现,万历新海秋行人发现楷书朱姬,行人秘书正在读楷书墨。由此可以推断《行人重刻书目》中描述的是明路-范刻本。
1919年出版的《史静图书馆珍本书目补编》中有这样的描述:《抱朴子外篇》第二卷,该馆所购图书,《金阁鸿与明崇德书院》第二卷,明代出版。明代崇德书院碑文为万历六年(1578年)出版的纪梵文版。
在1913年出版的《国立北平图书馆珍本书目》中,记载如下:《谢明奇胜》二十卷二十九卷编《抱朴子》两卷,为明万历刻本。这是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刊刻的纪梵文。
清代倪墨《河上云林阁书目》中有孙学派20卷2册。顾光启《清代施思斋集外书书目》注:《抱朴子外篇》五十卷。前者是孙星衍平金博物馆出版的《内篇》单行本,后者是平金博物馆出版的《外篇》单行本。
(3)影印系列中的《抱朴子》底本
《孔德学校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目录》著录:包朴子内外金葛洪撰明六版(四系影印)。1935年出版的《国立北平图书馆珍本书目第二辑》著录:《抱朴子内篇》20卷,《外篇》50卷,金(王国维派)编4辑。1959年《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书目》出版:《抱朴子》(金)葛洪汉芬楼影印1920;包朴子(金)葛洪四系,1922年。这三部书目中记载的“四系”和汉粉楼影印的《抱朴子》,都是以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出版的鲁凡版本为依据的。
《1911-1984年影印版好书目录说明:鲍·的《集如秘藏》,石印本,上海文明出版社,1922年。葛志传《内篇》四卷,《外篇》四卷,是明代陆顺统治的校本评价。
《国家文化宫图书馆藏古籍书目提要》20卷《抱朴子内篇》50卷《外篇》附8种附章(金)葛洪1924年在上海撰《释印本》8卷。此版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出版的湖北局版。
简评《抱朴子》的描写
《抱朴子》在历代史籍、公私目录、各级各类现代藏书机构中都有记述,记述范围广,数量大。据不完全调查,在笔者查阅的300多种目录中,有100多种关于抱朴子的描述,遍布全国各地,这也说明抱朴子在历代都有广泛的分布。
总的来说,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抱朴子》描写比较简略。比如《隋初唐书目》只记载书名;《文渊阁书目》只包含“一卷三卷”等等。但标题下还有更详细的描述,如《翟军读书志》的卷数、作者、内容描述等。清代,随着考据学的蓬勃发展,书目编辑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清代书目著作不仅大量记述《抱朴子》,而且内容详实,其中《四库全书总目》是突出的代表。《四库全书总目》记述了明、吴时期陆顺治政的校本评价。在解决问题上,简要介绍了陆顺治评的出版过程和内容,并对版本的优缺点做了简要评论。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内篇和外篇属于道教的原因,即“黄老也是黄老的宗教”。此外,解题还选取了重要的对历代《抱朴子》书目著录进行考证,关于其源流变化的提示尤为清晰。清代私家目录的书写水平也远高于前代。莫友芝《乔婷知行书目》记载了明清时期的八种《抱朴子》。在《藏园预订》和《乔婷知见书目补编》中,不仅介绍了敦煌出土的《抱朴子》残卷,还介绍了卢繁本、沈茂官本和卢顺治。清代纪一真和徐干分别在目录中记述了宋本,非常珍贵。大藏书家傅增湘是近代最完善的私人目录。他在《藏园书铭》、《双剑楼珍本书目》、《藏园书目录》中记载了五种抱朴子:范刻本、顺校评本、二明抄本和《明慧记》牛楼抄本。每个版本的版本形式都有详细描述。在现代图书馆中,《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目录》、《国家图书馆善本》都对《抱朴子》的各个版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
1.《抱朴子外篇 历代《抱朴子》版本著录述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抱朴子外篇 历代《抱朴子》版本著录述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15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