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变化,偏头痛的形式也在变化
前庭偏头痛与精神性眩晕的关系
2011年发表的研究表明,有时可在心因性条件下诱发(有偏头痛史的心因性头晕占6%,偏头痛多发,导致患者心理发生变化,引起焦虑、抑郁,因此有时需要进行精神状态评估。治疗中应注意偏头痛相关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抗焦虑/抑郁)、对症治疗。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加深对PPPD诊断的理解。
有时,在核磁共振成像上可以看到前庭偏头痛。在德国的一项研究中,60%的前庭偏头痛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上会有病变,但这些病变是什么仍然没有定论。
3.与器质性疾病后的头晕
在许多器质性疾病之后,特别是外伤和严重疾病:头部外伤、长期困扰肿瘤患者的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治疗后有中风残留症状,可能与人格不健全有关。
在一项关于慢性主观头晕、焦虑和内向性格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包括40名急性事件患者,其中24名患者患有慢性主观头晕(CSD),16名患者没有慢性主观头晕(CSD)。
结果表明,急性事件后的主观头晕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使患者在发病前的自我状态无法完全恢复。焦虑、抑郁和/或内向的患者在事件发生后容易出现慢性心因性眩晕(P
总之,生活中适应性强、开朗、快乐的急性事件患者,病后慢性心因性眩晕要少得多。
PPPD案例分享
案例1:
主诉:女,56岁,走路不稳站立半年头晕。
现在的病史:半年前,起床或站立时逐渐出现头晕或眩晕,后来走路不稳,可以左右摇摆摔倒。有支撑稳定行走。在国外医院,人工复位确诊为“BPPV”,而机械复位未发现明显改善,根据“颈性眩晕”进行物理治疗和多种药物治疗仍无效。
体检:颅神经无异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指鼻、旋转、膝胫测试卧位正常,站立不稳,行走摇摆(从不摔倒)。双侧病理反射为阴性。
精神状态评价:轻度抑郁,中度焦虑。
诊断结果其实是心因性头晕。因为学历低,我们采取暗示疗法,葡萄糖酸钙诱导,边诱导边心理咨询,越走越好。
案例2:
主诉:女,60岁,反复头晕一年半。
目前病史:每周开始几次头晕,然后每天逐渐昏厥。患者说头晕也与体位有关,有时头晕,有时头晕,有时伴有心悸。他报告说没有明显的抑郁或焦虑。
没有“三高”,颈部血管内膜略粗糙。
国外医院诊断:颈椎病伴颈性眩晕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精神状态评价:无抑郁,中度焦虑
由于这个病例很难确诊,我们请了心理医生帮忙诊断,最后确诊为癔症(转化障碍)。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5~8分钟;结合心理暗示诱导疗法,效果显著,第二次后完全没有头晕。注意妥善处理毒品问题。
案例3:
主诉:患者男,85岁,头晕2个月。
目前病史:2017年7月(就诊前2个月)患者出现头晕,无明显诱因,持续存在。症状站立时加重,躺着时减轻,有时伴有呕吐、轻度耳鸣、忽略物体旋转、无所畏惧的光和对声音的恐惧、胸闷、心悸、吞咽困难、被饮用水呛到。根据PCI和BPPV的诊治,仍然无效。平日脾气暴躁,睡眠尚可。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控制稳定。十年前做了冠状动脉支架和锁骨下动脉支架。
精神状态评估:躁狂症状,轻度焦虑,轻度抑郁。
诊断:PPPD(慢性主观头晕、精神性头晕、恐惧姿势性头晕)
尝试: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言语诱导。用药后,患者抱怨头晕有所改善。
最后,齐教授与我们分享了PPPD在诊治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1.病人是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注意随访。
2.不诊断颈源性眩晕和PCI随意;
3.掌握PPPD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仔细评估精神状态:焦虑、抑郁、躁狂等。;
4.注意与BPPV和前庭性偏头痛的鉴别;
5.“每天头晕/头晕”、“没事找晕”要考虑心因性头晕的鉴别;
6.头晕的初诊可随病程转化或结合其他诊断,尤其是久病者,更容易转化为PPPD
7.头晕的诊断不要“见树不见林”!
1.《乐喜林 戚晓昆教授:持续姿势知觉性头晕诊治进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乐喜林 戚晓昆教授:持续姿势知觉性头晕诊治进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20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