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一定会征服自然
在中国传统的“高贵和谐”的文化体系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境界。在对待自然时,我们古人讲究“不违农时,谷不能得食;如果你不能算进池塘,你就不能赢得食物。斧金随时间进山,木不能用”(《孟子·惠亮·王上》),也就是说,按季节进行农业生产,更不能竭。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天人合一”的呼声逐渐弱化,并日益被“人定胜天”的宣传思想所湮没。
在工业化时代,我们断章取义地拿“人定胜天”,这意味着人类征服自然是“一定”和“一定”的,这就导致了对自然的盲目甚至疯狂的战争。大规模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围湖填海,掠夺性开采各种不可再生资源,肆意掠夺各种野生动物资源,严重遏制了经济发展,我们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后工业化时代,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方针,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CHIRU
2002年6-8月,是藏羚羊每年迁徙产仔一次的时间。此时,青藏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繁忙的施工现场让准备分娩的藏羚羊流连忘返。全国第一个民间自然生态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建议在藏羚羊迁徙季节的固定时间和地点停止建设,工程车辆停止运行,为藏羚羊提供暂时的宁静,帮助其顺利迁徙。提案提交后仅三小时,负责该段施工的中铁十二局负责人就带着青藏铁路指挥部的三名环保监督员来到保护站,讨论停工让路的具体问题。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青藏铁路建设者不惜遭受巨大损失,当即决定立即停工。同样的场景在重演。2003年8月中旬,施工单位停工五六天,施工人员采取降低缓坡高度、派人巡逻看护等措施,为的是让藏羚羊尽快通过路基,但藏羚羊似乎也在考验施工人员的耐心,拒绝通过。无奈之下,施工单位发电报给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关于请求协调藏羚羊通过铁路站点的紧急报告》。时至今日,这封电报早已“名闻遐迩”。当然,故事的最后,藏羚羊逐渐适应了环境,终于安全穿越了铁路路基。
在这种情况下,铁路建设者不仅关心藏羚羊,也关心自然环境的保护。为了减少铁路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国务院于2003年3月10日发布了《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白皮书称,政府对整个青藏铁路环保项目的投资高达12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纪录。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是,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号召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毁林、围湖开垦、过度放牧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后果充满悲剧色彩。
舟曲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然遭遇暴雨,该县北部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自北向南排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毁,泥石流堵塞了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统计,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已造成1434人死亡,331人失踪,门诊人数共计2062人。之所以会发生如此惨烈的灾难,是因为当地为了经济发展大量砍伐森林植被,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不断,而这场暴雨最终导致了一场大灾难。素有“甘肃小江南”之称的甘南舟曲县,向来以风景秀丽著称。白龙江像流动的哈达一样流过县城,穿过美丽的森林,山谷越深越多彩。然而,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加剧,舟曲县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白龙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恶性变化,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安全。舟曲曾经有茂密的森林。在过去的50年里,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了掠夺性的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共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次生林。再加上民用木材,乱砍滥伐,倒卖挪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减少10万立方米,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破坏超出极限,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近年来,舟曲的生态灾害不断,但地方当局仍然不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森林。森林植被每年被进一步破坏,最终导致这场灾难。
不仅是舟曲,还有内蒙古越来越厉害的风沙,滇池越来越少的水,黄河高高挂在地上等等。,都无时无刻告诫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千万不要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森林、湖泊、湿地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生物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由于过度开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正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正是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环保运动才在世界各地慢慢兴起。著名的世界地球日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它提醒人们注意保护地球环境,阻止生态恶化。地球上的每一个居民都应该为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做出贡献。自然的和谐状态是“崇高和谐”意识的基础,人们在对自然物质世界的观察中逐渐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变异性、和谐统一性,从而孕育了“崇高和谐”意识的萌芽。我们应该用自然的启示来反馈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和谐的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文章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结束
主持16个国家和省级项目,发表论文200余篇,转载《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多篇文章;他已经写了60多本书。曾赴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省等地讲学交流。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23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