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信息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杀魏延?魏延之死真相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杀魏延?魏延之死真相

魏延在演义里首次登场,乃是真正风虎云龙之时。曹操百万大军排山倒海而来,刘备残军拉着大队百姓杀到襄阳,蔡瑁拒绝开城。剑拔弩张之时,忽然:“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然后刘备假仁义了一下,率军闪了。魏延与文聘单挑了几个回合——注意此处,老罗不经意间在一出场就渲染了魏延的威武:能和文聘斗而且全身而退者,也算是高手了,毕竟文聘在刘表军团中是屈指可数的猛将。然后魏延很没面子地去投韩玄了。

这一系列画面给人的印象是,魏延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深有大志,而且善择明主,勇武不凡。大致如此。虽然有背主之嫌,但是中国人的思维:你反好人就是叛贼,可是反坏人就是弃暗投明,应该鼓励的。所以大家看了这里会对魏延有个好印象。

第二次出场就有名了。黄忠要被斩首了,魏延出来英雄救美:“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

厉害吧,一次很成功的内部政变。但注意此段文字中,第一次对魏延有了评价:“玄怪其傲慢少礼”。休小看此数字,含义巨大。几乎是盖棺定论。但这次魏延还是很酷的,救了黄忠,取了长沙。还有,能够一呼间让长沙人民反了韩玄,一方面借重了黄忠的魄力,一方面亦可见魏延的厉害。可是,之后就是诸葛亮忽然变脸,要杀魏延了:“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

我看了大大不以为然。如果以此为标准,法正呢?孟达呢?马超呢?刘备军团叛将多矣,何故就对此人耿耿于怀?我后来看了《三国志》才知道此乃虚构。老罗此处设这段话无非是要说诸葛亮有先见之明,其实是间接恶化了孔明的形象。

魏延归了刘备后,屡立战功,一直发展到他和黄忠随刘备入川,已经由刚开始的降将一跃成为仅次于关张赵三大猛将的重要人物了。后来在与冷苞邓贤的作战中还算有功劳——虽然多次被黄忠搭救,但多少是有功劳的,算得是猛将。在孔明策划的几次军事行动中,他都干净利落地完成任务。可是后来与马岱一战颇没面子:“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

但注意此后的一段:“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觑我!’挺枪跃马,直取张飞。战不十合,马岱败走。”

虽然单挑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但是毕竟能在十合中挑败马岱的人不是很多——魏延和张飞都是在十合中打败马岱,虽然考虑到马岱与魏延挑时的诈败因素,依然可以视为魏延勇武的象征。

还有,可能魏延没想到。此时射他一箭的男人,二十年后还取了他的首级。

后来就是汉中之役。魏延先是跟着张飞大破张合,然后在与曹操斜谷会战中:“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

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

魏延的功劳很大了。射中曹操(之前审配和陈宫都有射中曹操麾盖的记录,但是射中本人印象里似乎没有),而且大战庞德(庞令名的勇武我不多谈了,大家都清楚),真是骁勇无双的猛将。还有,此处曹操对魏延招降,魏延“大骂”。可见其忠。

汉中平定后,魏延升任汉中太守,在《三国志》里有一段精彩无比的文章谈论此事。我一直奇怪,为何如此漂亮的传奇没有被老罗收录,想来是因为魏延是叛将,不能美化他。但无论如何,都很动人:“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要知道,汉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荆州。而刘备不托马超黄忠赵云,独托魏延,可见对他将才的信任。而魏延之言(对不起我想再重复一遍,太帅了)“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实在气吞山河。而事实上,在他镇守下,汉中固若金汤,确实如此。要注意,他承受的压力比关羽荆州大——关羽在荆州拥有绝对独辖权,而且兵力强大。而魏延在汉中是被控制使用的,可是在曹操那么大的压力下依然可以坚守。不能说其将才超越关羽,但显然没有决定性差距。

三国的猛将陆续谢幕后,魏延和赵云成为诸葛亮仅有的可依靠的人。在平云南之役,魏延起到了以老带新的作用,把一些年轻将领拉到前台,而他依然是定海神针。值得注意的是,在与藤甲兵会战中,他第一次担任了丢人的角色,连丢十五个营寨,如鼠贼一般逃跑。魏延“面有怨色”。换了我也是。举世名将,当时天下屈指可数的猛将,居然要这么丢人的逃窜。当然不爽了。我开始认为诸葛亮对魏延的这种使用,几乎算得上折辱,此类活要王平高翔做岂非更适合?但后来一直到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时,却有了一个新看法:

诸葛亮策划了一个很漂亮的战役。要求几个将领先与张合作战,牵制其兵,另几员将领做埋伏合击。而司马老儿大军拥来时,这些将领必须以少打多,强行与其周旋,而姜维率军偷袭司马老儿大营,迫使其退兵,所有人马可以随之掩杀。在选择那个负责独战张合和司马的人时,诸葛亮说:“非智勇之将不能当此任。”还“目视魏延”。但此刻“延低首不语。”

后来此次战斗打得很成功。我从中得出以下结论:诸葛亮对魏延的最初希望是可以通过磨练和提携(包括让他守街亭附近,在北伐时任命他为前督部等)为自己培养一个接班人。可能最初的想法,自己百年之后可以由魏延接任大将军。但是,在历次实践中,他都发现了魏延的一些致命弱点,这使他开始倾向于姜维。对魏延表现出的某些问题他开始予以注意。诸葛亮对于任何有小问题的人都不放过,例如李严、廖立,可是对于魏延却无比宽容。六出祁山时,有如此事:“权笑曰:‘此人(指魏延)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

演义中这么说,几乎是盖棺定论了。

《三国志》里对魏延的功绩如是说:

“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

还有,忘了说。王双是魏延斩的。射杀张合则是魏延又一次成功的引诱。其实,即使魏延和张合强行单挑,应该也有胜算。不知道老罗为何如是写。

六次北伐与历次一样,魏延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又一次扮演了丢人角色,引诱司马老儿入上方谷,可是一烧之下未曾成功。然后就轮到了那件事,孔明死了。

演义里,魏延是先要求由自己统兵继续与司马老儿交战,在杨仪和姜维、蒋琬商定退兵后悍然起兵追击,然后被诸葛亮安排好的马岱杀了。一切都理所当然,一个有勇无谋的叛将被神机妙算的孔明杀了,着实呱呱叫,大快人心。我最初也有此快感。可是看了《三国志》后,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给延曰:‘当为郡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有一些曲笔,但想来大家都看得明白。诸葛亮是把魏延作为重要的断后者,但考虑到一旦他不肯,那么大军自己进行。而魏延与杨仪在此时彼此攻击,谁对谁错不知道。魏延是不肯给杨仪为下,要求自己独立率军北伐,而杨仪则是伙同了更多人反魏延。而在彼此上书中,后主身边的人都“保仪疑延”,这可能和平时魏延“刚而自矜”有关。但我实在找不出魏延要谋反的意思,他的意思最多是不想让诸葛亮的心血白费啊!

而杨仪则率军追杀,杀了魏延。何必杀呢?为何不把他擒拿后拉回成都对质呢?还踩着魏延的头说:“庸奴,复能做恶否?”还灭门。这是什么行径?禽兽之行啊。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都有个注脚:“杨仪自以为年宦先于蒋琬,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赏,口出怨言,曰:‘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后主大怒,命将杨仪下狱勘问,欲斩之。蒋琬奏曰:‘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多立功劳,未可斩也,当废为庶人。’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嘉郡为民。仪羞惭自刎而死。”

你看杨仪是个什么东西?如此猪狗不如的东西,我根本不相信他会是什么好人。

《三国志》在魏延传末尾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连陈寿都委婉的说:魏延是冤枉的。可是老罗还是义无返顾地把魏延写成了叛贼。

魏延死了。蜀汉最后的五虎时代猛将消失。

姜维登上了前台,成为了蜀汉的一号人物。

29年后蜀汉灭亡。

屡败于魏延之手的郭淮后来数次遏止了姜维的北伐作战。

而魏延在史书中与杨仪放在了一起。天意吧。

两次说不清道不明的背叛,一次救了黄忠,归顺了蜀汉,一次则很可能并不存在,却使他死去,而且留下了千古骂名。

我想起杨仪踩在魏延头上的那只脚。想起杨仪狰狞的嘴脸。

那又如何办呢?那只是个叛将。历史就是历史。

本来,如果他不“背叛”,他必定可以和关张马黄赵并列在一起的。

以前看过一篇小说,魏延的一句话:“我只是不想让丞相的心血付之东流。”

诚如所言。

我很关心的是,姜维看着魏延死时,想到了什么?

这个年轻的男人,34岁的将领,从此看见了自己在这个国家军事上的近乎统治性的地位。可是看到这个人,他会想到什么?

什么都无须说了。叛将,老罗替陈寿做了盖棺之论。

我只是常想起汉中之时,五虎具在,刘备独选魏延后,“一军皆惊”的情景。还想得起那句话,叛贼的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1.《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杀魏延?魏延之死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杀魏延?魏延之死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287926.html

上一篇

邱服义 神奇武功不次于闫芳的凌空劲!8旬老汉自称能隔空打物、手掌煎鱼

下一篇

飑线 飑线是一种什么线(来,跟着一起念【biāo】)

历史上最能装的四大天才:刘禅装傻 孙膑、司马懿装病 王文韶装聋

中国历史上最能“装”的四大天才都是谁?关于他们“装”的小故事有哪些?下面来了解下吧:司马懿装病1、司马懿装病曹爽本来和司马懿同时托孤大臣,但是谁让曹爽姓曹呢?最后,司马懿靠边,曹爽一手遮天。他的手下劝他干脆把司马懿干掉。因为司马懿乃是三朝元老,如果能够不流血,曹爽希望尽量不动刀。曹爽几次派...

司马懿儿子们的生平故事和最终结局

司马懿儿子们的生平故事和最终结局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司马师(208-255年3月23日)即晋景帝,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长子,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

司马懿孙子司马攸生平故事与最终结局

司马懿孙子司马攸生平故事与最终结局司马攸(248年-283年),字大猷(yóu),小字桃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西晋宗室、书法家。司马攸年幼时就十分聪明,年长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亦乐于施予他人;而且爱读经籍,能写文章,尤其擅...

曹操传位给曹丕是为司马懿做了嫁衣吗

曹操传位给曹丕是为司马懿做了嫁衣吗曹操一直表白喜欢自己的儿子曹植,觉得他更像自己。真正要立接班人了,他又犯难了,于是准备考察一下双方的才能。曹植的老师是杨修等人,对于曹操的考题一眼就能看穿,所以屡屡得胜。而曹丕呢,只能打感情牌,表现自己多么孝顺,多么善良。曹丕的老师是司马懿。看来司马懿深得...

死的最窝囊的皇帝:孝武帝司马曜是怎么死的

死的最窝囊的皇帝:孝武帝司马曜是怎么死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有载的就有300多位,这三百多位中非正常死亡的就有很多。诸如明崇祯帝自缢身亡,以身殉国,赢得后世的赞誉。但若谈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非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莫属,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何说他死的最窝囊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蜀汉名将魏延“脑后天生反骨” 诸葛亮认定他“久后必反”

蜀汉名将魏延“脑后天生反骨” 诸葛亮认定他“久后必反”《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羽带兵攻打长沙,与黄忠大战,长沙太守怀疑黄忠和关羽里通外应,喝令要斩黄忠,幸而魏延挺身解救,杀死韩玄,献了长沙。这本是大功一件,但是诸葛亮却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认定他“久后必反”,要将他斩首。刘备以魏延功劳...

魏延“反骨”之乱:蜀汉名将魏延身后的真实历史故事?

魏延是蜀汉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可以说继关张马黄赵之后,他是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猛将,以其智勇双全,为蜀汉的伐魏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的死却成为蜀汉乃至三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没有之一。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延头后生有反骨,诸葛亮预料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所以诸葛亮在五丈原濒死之...

蜀汉名将魏延: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能不能行得通?

蜀汉名将魏延: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能不能行得通?对于蜀汉名将魏延,能凸显魏延名将之能,除了一路高升的军职,还有他的战略意识,即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首次北伐中,魏延根据战争形势,向诸葛亮大胆提出一个相当值得重视的战略设想——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mao)乃膏梁(肥肉和细粮,喻指富贵人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