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是陕西作家。他和路遥是陕北清涧的老乡,是陕西作协的同事。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去北京的火车票半夜在火车站被于航买走;路遥第一次在延安住院治疗时,只请了于航陪他。可以说,于航亲自参与了路遥一生中的许多重大事件。
作者 夏多路遥的父亲、本书作者航宇、路遥的母亲与路遥妹妹等人合照在姚橹的《时间见证姚橹的最后日子》中,于航从姚橹得知自己获得茅盾文学奖开始。当时他有隐疾,但不愿意面对。从1986年到1989年的三年间,《平凡的世界》陆续出版。1991年,路遥获得了毛奖,但谁想到他会在1992年英年早逝。年仅43岁的路遥,正处于人生最繁华、最有野心的时刻。他的作品风靡全国,自上而下像个偶像,冷嘲热讽散;陕西作协准备提名他为下一任作协主席,等待他的是无限光明的未来。他脑海中无数雄心勃勃的创意计划和美好的未来生活计划,在发高烧晕倒后的黄金时间戛然而止。
《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航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们在《时间》这本书里看到的是自信、自我怀疑的道路,直白的陕北男人,忧郁的艺术家,坚强不屈,脆弱到崩溃。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对路遥的作品和生活了解很多,但是看完之后,我的内心是震撼的,就像每天陪着他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条路。路遥不再是一个名字,不再是一个已经离开的作家。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面对的命运。
获奖只想痛快哭一场1991年初,茅盾文学奖启动,路遥苦心经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入围。他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他面对的是什么?根据《时代》杂志的说法,路遥“看似平静如水,甚至表现出漠不关心,但实际上,他的心就像一根线的水”。一是这次入围了十七部小说,都是优秀作品,最后五部获奖,竞争异常激烈;其次,这部作品自出版以来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批评家甚至有两极分化的声音,吹嘘它是经典之作,同时又骂它的表现手法过时,没有突破。作品出版时曾被评论家莫莫对待;第三,这部花了六年时间创作的作品,被路遥奉为生命,他迫切需要这个奖项来肯定他多年来的努力;第四,路遥自己也陷入了一个谣言,说自己“被捕”了,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个奖项会给他带来官方的认可,让他站得更高。此时,在被称为“陕西文坛三大树”的陈、、贾平凹中,他似乎是最风雨飘摇的一位。
于航仔细观察了姚橹,他在那段时间焦急地等待着,他的情绪变得波动。有时候他很坏,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当他看到任何人时,他感到不舒服。他在院子里默默低头,一根根抽着烟,漫不经心地走来走去,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在学者云集的陕西作协大院里,他甚至给人一种“不合群”的高傲印象。
路遥评选一结束,结果还没公布,负责《平凡的世界》的编辑李金玉就偷偷打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李瑾瑜跟他开玩笑说,他没得奖。他听到路遥语气不对,就知道玩笑开大了,于是赶紧告诉路遥,不仅中奖了,而且票数第一。“这时,路遥已经含着泪,急匆匆地从作协办公室出来,对身边的人视而不见,几乎一路小跑回家,只想大哭一场。”航空航天只用了一个字就把作者的心态写在了纸上。于航还描写了路遥此时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因为是小道消息,不能公布,怕结果还没公布。被临时除名怎么办?
一方面是狂喜,一方面是小心翼翼的隐藏。看到人就忍不住分享喜悦。一方面你要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路遥选了几个信得过的人分享。“晚上8点,我回到办公室。路遥从门里进来,一脸兴奋。他兴奋地说,你去哪儿了,这狗日的都崩溃了。”于航没有对回忆做任何艺术处理,而是直接写了路遥的话。正在眯着眼睛笑的路遥说:“哇,现在狗日的倒了,有的人看我都不顺眼,怕自己又不张狂了……”虽然陕西话听起来有点厚,似乎大作家不够宽敞,但却是路遥此刻最快的恩恩怨怨的想法。
装修心里只有这件事获奖后,路遥以女儿路远的名义将一万元的奖品全部保存,《平凡的世界》稿费三万多块,大部分保存下来。路遥一家一直住在陕西作协分配的老房子里。获奖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装修房子。不过装修也不全是为了自己,大多是为了给女儿一个惊喜。
获奖后,路遥在完成散文集和修改散文集《早晨从中午开始》后,把心思放在了装饰上。于航和他周围的朋友不明白。路遥“这大热天怎么了,他还要装房子”。但是,经过慎重考虑,当时婚姻亮起红灯的路遥,“恐怕唯一能支撑他幸福生活的,只有他的宝贝女儿了。他会不惜一切代价为女儿创造一个温暖幸福的生活环境”。
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手稿如果说常年透支身体创作是路遥生病的根本原因,那么装修的疲劳就是他倒下的导火索。Xi炎热的夏天很无聊,但姚橹不得不独自在家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这时,他的妻子琳达和女儿陆源在北京,正在商量离婚的事情,这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但路遥却充满了女儿回到Xi安后住上漂亮房子的期待和喜悦。
当时,路遥的身体正处于崩溃的临界点。今年夏天,别人满头大汗,他却冷得发抖,甚至开始发高烧。据《时代周刊》报道,为了装饰,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但是当他忙的时候,他一顿饭也吃不下。一点食物使他的腹胀难以忍受。这个“陕北硬汉”压力太大,无视朋友的好建议,住在邻居家,凑合着一张小床。白天的“腹胀”每天晚上都伴随着肝疼,但那时候路遥给了自己一个借口说肚子痛。
“这时候,从早上中午开始的姚橹,彻底改变了过去晚睡晚起的问题。突然就变得跟正常人一样了。早上和装修房子的工人一起赶到建材市场看装修房子需要的材料。而且他刚从建材市场回来,也没休息,然后就去百货公司,小心翼翼的买了家里需要的锅碗瓢盆。”于航写道:“路遥把他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奉献给了房子的装饰,于是他投入战斗,拼命地指挥自己,就像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一样。”
此时正值壮年的路遥,第一次示弱。在帮忙布置的过程中,于航逐渐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不再是文坛上叱咤风云的作家,而是一个身患绝症的老人。在装修间隙,路遥给他发了感慨,唉,我彻底完了,他妈,我真的不行。
这句话似乎打开了预言,从此路遥的身体一蹶不振。不久,路遥发烧39.7摄氏度。他向朋友询问装修情况,但坚决拒绝去医院看病。他只是让于航要些退烧药。于航看到路遥这个样子。他和另外两个朋友一起,把他扶到自行车后座,并把他的车推到医院进行急救。值班医生看到情况严重,立即建议路遥住院,但遭到粗暴拒绝。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决定。据后来入院的主治医生说,此时他已经肝硬化腹水。
逃离活着有什么意思于航对路遥当时心理活动的思考可能更接近真实情况。“他一直隐瞒自己的真实病情,甚至他的亲人,他也没有告诉他。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生病了,把自己裹得很紧。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他觉得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干脆不去医院治疗,甚至悲观地觉得生命没有长久。”如果你不住院,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他“忍受着肝区的剧烈疼痛和失眠,一次次顽强地与疾病抗争”。
1992年8月6日上午,路遥前往延安处理文集。谁想到他在火车上被疾病撞倒,在朋友的帮助下下了火车?这个固执的男人只好暂时入院,住进了延安人民医院。住院后,路遥告诉该单位,他希望于航来医院接受治疗。
路遥在延安住院时的病例“我在病房里站了一会儿,面对一个独自躺在病床上的人,我很想拥抱他,但又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航发现,住院的路遥就像变了一个人,眼里总是闪着泪光。“人情味比以前浓了,我知道我是爱人的。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说实话,他以前只考虑自己,根本不顾别人。有很多朋友对他有这样的看法。有些人甚至小心翼翼地和他交往。他们认为他性格火爆,架子不小,大多数人进不了他的眼睛。”路遥同时变得温柔、脆弱、多愁善感,仿佛没有力量去对抗这个世界,与命运抗衡。这种温柔的背后是无限的悲伤甚至绝望。
夜对路遥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煎熬,痛苦让他彻夜难眠。每天晚上,于航都仰面睡在姚橹旁边的椅子上。他能睡,但床上的姚橹睡不着。于航不忍心向护士要更多的安眠药,并被告知他不能再吃了,再吃安眠药会很危险。白天输液,晚上失眠,是路遥在医院单调、烦躁、痛苦的生活。于航认为,路遥是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尽量不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给别人。“他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他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脆弱的一面,就是躺在病床上,假装自己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即使在我面前流泪,他还是不承认。”于航写道,“于是,我迅速拿起餐巾纸,慢慢擦去他脸上的泪水,然后对他说,你应该忘记过去所有不开心的事情,什么都不要想,一心一意治疗疾病。”
有一天,路遥突然开始念——逃离这个监区,哪怕一天。于航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同意,以确保如果发生任何事情,后果将由你自己承担。两人在酒店找了个房间,但路遥还是睡不着。他突然走到阳台上说:“我觉得这样不舒服。活着有什么意义?我真想跳楼。”
于航很快说服了姚橹,姚橹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但幸运的是什么也没发生。这也成为他死前住院唯一的逃避和放纵,其中包含任性和不甘,从中可以窥见路遥末世的思想。他没有在痛苦中放弃希望。每次有朋友来医院探望安慰他,他经常笑着说,我一定会站起来。他告诉大家,他的心里藏着很多精彩的故事。等他好了,一定要把这些故事写成小说,每一个都能超越《平凡的世界》。
1.《路遥的女儿 路遥获得茅奖后次年便英年早逝,人生最后时光念着这件事这个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路遥的女儿 路遥获得茅奖后次年便英年早逝,人生最后时光念着这件事这个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0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