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宜黄的生态地理优势,践行城市发展新理念?我们认为,要以“一江两岸”为核心,大格局规划建设,精细化管理运营,着力强化城市核心功能,重点关注重点领域,打造优雅、品质、活力、魅力、文明的城市。
一、突出特色,打造优雅之城。根据宜黄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江两岸”的发展思路,建议城市发展定位为“三区一河”:仿古文化古城、现代商业新城、宜居北区、绿色生态黄河,使宜黄成为福州经济圈南部生态宜居、旅游休闲、投资创业的新城。第一,用古风文化提升旧城。抓住旧城棚改机遇,突出仿古与现代结合,完善绿地和功能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与“一江两岸”景观带有机融合。二是丰富现代商业新城。借助新城的发展活力,突出政治文化中心、商业、休闲、居住等功能,做好生态、历史、现代文化的融合,使“一江两岸”景观带与城市公共绿地有机串联,逐步形成“清水、平河、绿岸”的绿色生态系统。第三,加快建设宜居宜游的北方地区。尽快制定详细规定,并依法实施。四是打造“一江两岸”景观带。依托现有山川,结合宜黄人文景观,加快卓王山生态公园升级改造,围绕百花洲、沁水湾、白鹭洲、水贝、狮子山建设旅游步道,完善卓王山与百花洲交汇处沿河的公园设施和景观,成为宜黄标志性城市景观。
第二,夯实基础,打造品质之城。一是保证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重点改造旧城供水设施和管网,因地制宜,分批实施,确保供水。二是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沿江四车道和人行道改造建设,及时修复破损、翻浆、沉陷的道路和人行道。加强监管,及时维护和维修交通标志、路标、路标、路灯、井盖等设施,确保各类交通设施完好。三是建设一批卫生公厕。借棚改之机,在老城区建设一批卫生厕所,在新城区空找一批卫生厕所,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第四,继续做好棚改和城中村改造工作。棚改和城中村改造将促进环境的综合改善,改善城市的功能,产生商业形式。第五,规范公交运营。合理设置公交站点,丰富公交网络,提高公交运营能力。第六,改善城市绿化。巩固提高园林绿化水平,逐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及时对受损植被进行生态修复。第七,科学规划垃圾中转站,利用垃圾空建几个小停车场。
第三,合理布局,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第一,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要高标准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围绕城市发展、基础设施、民生和质量提升安排项目,实施高标准,使新城区城市背景更厚。第二,科学布局交通网络。开辟“外循环”:新城与老城、西环路与新城周边相连循环,有效分离公交交通量与城市短途交通,减少大货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明确“内循环”:杜东大桥至国际大酒店至水北的“一江两岸”人行通道循环,全面落实解决西路和城南菜市场交通拥堵问题的政策。
第四,保持文脉,打造魅力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宜黄的特色,努力保留历史记忆。第一,突出特色。注重历史传承,追求差异化发展理念,将宜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禅宗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和景观营造中,突出宜黄千年古城的独特风情,以及禅(禅)、剧(宜黄戏)、舞(河湟舞、傩舞)的独特魅力,使宜黄成为一座有温度、有厚度、充满情怀的城市二是突出重点。重点建设卓王山公园、白鹭洲公园、“一江两岸”,特别是重点建设凤凰山文化公园、狮子山生态公园,与沁水湾公园融为一体,成为黄河最美的景观。第三,注重融合。既要注重城市的有机更新,又要避免城市的千篇一律,让城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五、精细化管理,创建文明城市。要提高城市质量,必须大力创新治理和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规划执法监督,强化规划审批和总体规划,严控严查违法用地建设,完善城市建设整体推进机制。二是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尽量避免无序开挖路面和重复建设项目,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三是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认真做好环境卫生、绿化、照明工作,完善挂在通往宜黄县高铁线上的路灯,让宜黄真正美丽。合理规划安置垃圾投放点,配备封闭式垃圾箱,大力开展行人乱扔垃圾、建筑装修垃圾、路边菜地、杂物清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做好清理后的保护美化工作。第四,狠抓治安管理。要严打,彻底整顿交通、广告、市场秩序。特别是要下决心整顿“转”的违法经营,学习兄弟县市的做法,坚决取缔。第五,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强化网格化责任单位职责,协助做好“门前三包”和健康文明创建等相关工作。同时,要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社会文明宣传引导,积极开展“文明礼貌适宜黄人”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市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1.《五城 以“一河两岸”为核心 聚力打造宜黄“五城”新品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五城 以“一河两岸”为核心 聚力打造宜黄“五城”新品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51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