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诸多误区。话题空广泛、漫无目的、无法吸引教师积极参与、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

你们学校存在这些问题吗?找到问题后怎么解决?你们学校的“法宝”是什么?欢迎与我们讨论。

有哪些问题?

1.“只抓大,不抓小”

校本教研管理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

学校更注重制度的建立、模式的探索和理念的创新,但缺乏扎实有效的具体实践;我们可以注重对研究成果的评价,但往往过于注重教师论文和课题总结报告,而忽略了对校本教研过程的跟踪和管理。比如学校的教研制度是否符合教师的需求,能否吸引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主导权是否掌握在教师手中,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和导向,并不能真正由教师自己决定。

2.“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

校本教研成果显著,但过程数据不足

有些学校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但通常不注重及时总结,甚至没有留下过程数据,以至于校本教研只看到形式,看不到内容。有些学校有全面的规划、设计、流程和成果,但在研究中缺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影响了相关讨论的真实性。一些学校做了大量的实证统计,但缺乏分析、比较和对策研究,使得校本教研缺乏针对性。一些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积累了大量的描述性材料,但不注重整理和梳理,浪费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3.教研只是一个空外壳?

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在制度下运行,但对教师成长影响不大

很多学校都有教研制度,每学期都有教研计划和课表。《中国教育报》2015年对苏州10所学校进行调查后发现,98%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其中78%的教师反映教研活动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学科知识难点、教学管理等方面,认为学校最重要的教研活动是讲课和评价,占68%,72%认为是集体准备,24%认为是合作交流;人们认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专业发展、学生发展和学生成就。教师认为,校本教研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在于42%的教师工作繁重、工作量大,24%的教师缺乏专家指导,14%的教师缺乏能力自信,10%、6%和4%的教师认为自己对继续教育没有帮助,学校对此重视不够,评价体系不完善。

4.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不是好题目

选题空广泛,缺乏针对性

一些校本教研课题缺乏针对性。经过讨论,没有实质性的问题可以解决。备课组长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但往往主要是改进教学的建议,零散、零星、肤浅,与校本教研的问题有着根本的区别。

5.讨论是“速战速决”还是“深入研究”?

对这个问题缺乏充分的讨论

有时在一些教研活动中,评论比较零散,对公开课存在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没有系统地研究问题的根源,也没有找到切实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6.研究成果被利用了吗?

教学和研究成果无效

经过校本教研,成果是否全部用于提高教学?应用于教学后是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校本教研本质上是应用性研究,不建议搁置研究成果。然而,一些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在一些学校已经开展了几年,甚至形成了传统。这说明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不高,教师与科研教师相差甚远。

7.老师被推着去做教研?

教师对校本教研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指导和主动意识

理论学习不足。由于多年来对教学研究的重视不够,许多教师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研究,而忽视了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

教学反思慢。由于教学科研评价机制单一,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教学反思,对工作中的问题视而不见,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缺乏同行合作。由于缺乏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尤其是教师小组教研的评价机制,很难形成教师之间沟通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同行也很难真正合作。学术带头人、名师等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接触较少,积极帮助普通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意识不高。

如何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

从主要层面来看:

1.做一个正确的学校领导和决策者

在学校调查和访谈中,学校领导普遍非常重视教学成果和教师的工作时间,而忽视了校本教研的研究过程。在教师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校长在各级会议和公共场所最强调教学工作,很少强调教研工作;教研工作的重点只在学科申报、中期报告、总结,平时大多没有时间过问校本教研。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校长科研能力强,思路多,校本教研涉及项目太多,出现一人负责多个项目,一人参与多个项目的现象,导致下属部门负责人和老师不堪重负。

教研组和备考组的活动中,学校不同程度没有过程性的检查和评价,或者有检查和评价但只有形式主义,使得教研活动和备考组活动难以形成良好的氛围。

学校领导必须是校本教研发展的决策者,具有校本教研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制定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和机制,正确评价校本教研的过程和结果,走在校本教研的前沿。

2.校长应该有创新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校本教研,而是以它为中心的一切学校事务和活动。现实中,许多校长往往按照上级行政部门的标准行使职权,以标准化工作为导向,跟风行事,从不越界,导致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依赖性很大,办学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忽视了以学校为导向的工作方向,进而失去了学校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损失。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科学的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加深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教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养成反思的习惯,成为教研的主人。自我反思是教师审视和分析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的过程。本质上是理解和实践的对话。美国学者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所获得的经验,而不去深入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是下降。”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反思,反思现有行为与新思想、新经验之间的差距,反思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之间的差距,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加快专业成长,成为理论基础深厚的学者和专家。

密切同行合作,提高教学和科研效率。教师之间的同伴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时,应与同行密切合作,打破教师之间的自我封闭状态,使不同的理念、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合作中冲突和交流,实现互补思维,有效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

校本教研要打好“三张牌”

四川省平山县学院街小学教师张认为,校本教研应该打好“三张牌”:

打好“主题内容卡”

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找到相关的研究课题。讨论的内容要从老师自身的问题出发,不要另辟蹊径,离题目太远;或者等待上级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中心的“命题作文”。换句话说,校本教研的学科内容要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围绕我校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确定学科内容是校本教研成败的关键。

学校要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选择一两个重要课题作为校本教研的内容。试想一下,当校本教研真正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让教师的工作更加省力有效时,他们一定会心甘情愿地参与研究,而不是在外界压力下走过场,效果不言而喻。

打好“方法策略牌”

有了好的研究内容,就需要科学的教学和研究策略、方法或路径。以“课例”为载体是目前许多校本教研的普遍做法。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许多学校主要讨论公开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老师独立“磨课”后,不与年级组老师交流,也没有得到教学部门负责人的指导。

这样“单打独斗”的缺陷在于,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设计只是自己的想法,没有借鉴、融合同龄人的思想和智慧,难免会迷失。还有一些老师看课前不“备课”,不理解教学内容,自然无法融入课堂,缺乏深度思考,效果不好;有些老师不参与或不能有效评价班级,不与别人的想法和意见碰撞,缺乏对老师的反馈。老师上课没有回顾自己的教学,反思得失,总结利弊;教师不需要文字梳理教学思想,为以后的教学参考做准备。这样的教研活动效果非常有限。

在校本教研之前,应该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教研方法。以“课例研究”为例,建议教师不妨注意以下几个步骤:自主备课——交年级组集体备课和复习——教学部指导、反馈和修改定稿;教师课前要了解教学内容——科学地观察和评价课堂——写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要训练,让大家知道备课、集体备课、观摩评课、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玩“分享结果卡”

教师如果能体会到教研的乐趣,自然会增强教研的动力。这就要求学校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发布教研成果,让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获得教研乐趣。

学校对待教学科研成果应该是多元化的,只要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图像、视频、多媒体、文字都可以视为教学科研成果。鼓励教师将上述内容发布在学校的QQ群和网站上,甚至提交到县、市、省的报刊杂志上,让更多的同行观察、学习、交流、讨论,扩大交流范围。

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研成果发布会,分享教师的教育故事和教学反思;除了最佳公开课奖,还可以选择最佳教育叙事奖、最佳教学反思奖、最佳教育随笔奖等等。通过活动,教研工作中的优秀教师将脱颖而出。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老师受到同行的赞赏,得到同事的支持或专家的指导,受到编辑的青睐。他们自然可以充分享受到教研的乐趣,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爱上教研,产生更多的成果。

摘自:中国教育报

版权声明:微信官方账号编辑转载的这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校立场。如果涉及作品的内容和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1.《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这些问题可能都是你遇到过的,看看他们如何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这些问题可能都是你遇到过的,看看他们如何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7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