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觉得这个作家不可爱、太严肃。在中学校园里甚至有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学生们为什么怕周树人呢?小编曾给学生们进行过一次题为“我眼中的鲁迅及其作品”的微写作,学生发表了不少“高见”,但普遍的认识是:
——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很拗口。
——鲁迅的作品语言晦涩,主题深奥,实在难以理解。
鲁迅这种高水平的思想内涵,和高超写作艺术表现手法,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师释其要义于前,要完全理解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名著阅读”的教学方面是否可以适当地加以改进呢?
我校七年级备课组的老师们结合教学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二十四孝图》为载体,对“通过作品的引导,让学生有进一步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这一教学思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那可怜的悲惨处境。作品也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一、导入
出示《二十四孝图》的图片
同学们,你知道《二十四孝图》讲了哪些故事吗?
问:同学们,你知道《二十四孝图》讲了哪些故事吗?(学生举手回答。)
谈谈你对《二十四孝图》的看法。(设想学生的看法大多是正面的。)
但是我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可不是这么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
二、出示学生问题
出示学生在阅读《二十四孝图》时存在的问题,确定上课突破重点。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对《二十四孝图》的教育意义的理解和疑惑、对鲁迅提倡白话文的不解、对文章主题的不理解等。所以课堂问题设计如下:
1.鲁迅对《二十四孝图》有怎样的看法?
2. 文章开头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鲁迅为什么要诅咒反对白话的人?
3.鲁迅写《二十四孝图》的目的是什么?《二十四孝图》与前文所写的“诅咒反对白话文者”有什么关系?
三、精读《二十四孝图》
1.鲁迅对《二十四孝图》有怎样的看法?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上兆下鼓〗也,朱熹曰:“〖上兆下鼓〗,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倦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
插问:为什么鲁迅当时所看的故事和旧本有这样大的不同?
为了宣扬愚昧的孝道。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小结: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是愚昧的,极其令人反感。“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2. 文章开头说:“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鲁迅为什么要诅咒反对白话的人?请结合以下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资料一:《二十四孝图》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之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资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资料三:《五猖会》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资料四:新文化运动
文言文原是古人口语的摘要,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到西汉,封建统治者独尊儒家学派,记载这些经典的文言文也就成了不可更改的万古楷模。越到后世,文言文同实际口语的距离越远。
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的。从唐宋以来,白话文书面语逐渐兴了起来。后来出现了用当时口语来书写的明清章回小说。不过直到清代末年,白话文还只是局限在通俗文学的范围之内,未能改变文言文独尊的局面而作为通用的书面语。
历代不少学者为了让更多的人看懂书面文字,都主张书面语同口语相一致。可是直到辛亥革命(1911)之前,还没有人自觉地去实现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个重大的变革。
1919年,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了 “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也称白话文运动。它在文艺语言上宣告了文言文时代的结束、白话文时代的开始。
鲁迅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小结:
鲁迅诅咒反对白话者的原因是传统的文化、传统的教育有极大的害处:教人愚孝,虚伪、残酷,违背人性;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发展。
3.鲁迅写《二十四孝图》的目的是什么?《二十四孝图》与前文所写的“诅咒反对白话文者”有什么关系?
(批判封建孝道、封建教育、封建文化。
批判封建卫道者,批判反对白话文运动的人。
卫道:卫护某种正统的思想体系或学说(多含贬义);卫护儒家道统。)
四、作业
1.思考:鲁迅批判了《二十四孝图》,你认为《二十四孝图》真的是一无是处吗?请阅读《二十四孝图》中其余的故事,做出自己的评价。
2.查阅资料,思考:白话文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小编语:
《朝花夕拾》一书是人教版初一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这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我想,随着学生(以及我们老师)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随着我们对于经典的东西比如鲁迅作品的不断反复地去读,我们会有更多的领悟。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去引导学生去关注作品之外的,比如鲁迅他的人生经历,他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与不同人交往的事情,通过这样的一些介绍,去引导学生去接触鲁迅先生的其他的作品。
最后,感谢我们学校初一备课组的老师们提供的详细资料和给予的热心帮助!
东方中学 张静静
西湖语文
1.《【名著阅读】鲁迅眼中的《二十四孝图》——《朝花夕拾》之精读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名著阅读】鲁迅眼中的《二十四孝图》——《朝花夕拾》之精读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