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第三方机构发布了《中国移动咨询白皮书》。这份白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医疗产业链的优化提供了优质的技术土壤,移动医疗在国家医改背景下发展迅速。在业内很多人眼里,移动医疗可以弥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缺点,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医疗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不能试错。它与远程技术的融合会有新的问题吗?对此,《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生病后,我经常通过手机寻求帮助。经过几年的发展,移动医疗已经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

业内通常将所谓的“移动医疗”定义为利用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应用是主要的应用。

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去医院看病的传统方式。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总是可以听从医生的建议或获得各种与健康有关的信息。移动医疗正在成为整个移动通信行业的热点。

虽然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似乎是大势所趋,但它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风险。

通常你只能在网上看小病

住在北京海淀区的张女士就使用过移动医疗。

据张女士介绍,有一天早上起来发现身上长了很多红色的痘痘,于是就用了搜索引擎上的“去问医生”功能。

“我按要求填写了主要症状和发病时间,上传了局部、整体、小疙瘩3张高清照片。提交此信息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您是否要绑定手机号码。如果绑定了,回答后会有短信实时通知,否则只能时不时打开网页看看医生有没有回复。”张女士说。

于是,张女士绑定了自己的手机号。大约三个小时后,张女士收到了一条短信,提醒她有医生回复了她的问题,但没有具体内容,所以她不得不再次登录网页。

“三个医生回答了我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诊断不一样。一个医生判断是急性荨麻疹,一个医生回答是过敏引起的症状,一个医生说是蚊虫叮咬引起的皮肤应激反应,他们没有问我的情况。”张女士说,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三个医生说三件事,没有办法判断哪个是对的。我简单涂了点消炎药膏外用,晚上症状逐渐消退。”。

张女士告诉记者,“这种网上免费医生只能要求小病,如感冒发烧、扭伤、伤口护理等。即使误诊,也没有法律责任,你连举报的地方都没有。感觉没什么保障,一般都去医院看病。”

手术不在医院进行

住在北京朝阳区的李女士曾经想通过手机医疗App联系医生割双眼皮。

“当时是被推荐后才知道这个App的。网上查询,发现App上的价格确实比医院和美容院便宜很多。”李女士说。

李女士告诉记者,去正规医院割双眼皮、开眼睛大概要花12000元,但通过移动医疗可能省下3000多元。

“具体方式是在App上注册后,App会派个人顾问联系你。于是我注册了一个账号,有人联系我了解我的诉求。聊了一会,我在他们的平台上选了一个医生,约了我的咨询师去北京某三甲医院的诊室找医生。会后医生根据我的脸做了一个效果图,我挺满意的。”李女士说。

到目前为止,李女士对移动医疗提供的服务基本满意。但当李女士询问是否在这家三甲医院做手术时,私人顾问和医生共同表示,医院的门诊不能开,要在自己合作的门诊做手术,并一直强调绝对正规。

“私人顾问带我去看手术环境,发现是一个类似社区医院的处置室,看起来很干净,但感觉还是达不到手术的标准。还专门问了是否签协议,是否承担手术风险。咨询师反复说医生很专业,做了很多手术都没有任何问题,不用担心。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没有具体说明归罪。反复想了想,没有通过App联系医生做手术,因为承担不起这个风险。”李女士说。

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侯老师一直想通过手术去除脸上的一块胎记。

“自从我通过App问了医生关于照片的事情,整形医院和美容院就不断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很了解我的情况,完全改掉肯定没问题。刚开始注册的时候只提交了手机号,平台的特别声明也说了不会将个人信息用于其他用途。现在,这些电话给我带来了麻烦,我觉得我的隐私受到了严重侵犯。”侯小姐告诉记者她的遭遇。

有人专门转售患者信息

为了进一步了解移动医疗的运营情况,记者联系了在某移动医疗平台工作的黄先生。

“医院有名气,但不一定是医生的资质,在大城市预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移动医疗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主动选择的权利。国家也出台政策,鼓励三甲医院的医生多就医,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黄先生说。

黄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移动医疗服务都采用模式。患者通过App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医生,并据此询问。如果觉得满意,可以线下面诊,一般在医生工作的医院。之后可以回网上和平台一起对医院和医生进行公开评价,也是一个监督的过程。

当记者问及在出现法律风险和纠纷时,如何在患者、平台和医生或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责任划分时,黄先生说:“移动医疗的风险仍然在法律的真空区。当初我们平台研究这个问题,想给做项目的患者提供一些保险服务。那段时间我们和各大保险公司谈过,但是因为没有先例,具体的责任认定和细节没有标准。如果互相配合,成本会很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据我所知,如果去医疗机构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机构会负责,但由于平台只是充当中介,应该由机构赔偿。然而,如果患者通过非正式渠道,如私下联系医生进行治疗,患者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因为这个原因,我工作的平台一直和正规医疗机构合作,这样平台本身和患者都有保障。”。

黄先生认为,目前移动医疗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跨平台的私下接触。比如第一次通过平台找医生做玻尿酸注射,效果不错,那么下一次患者很可能会直接找医生治疗。这样虽然节省了平台的中介费,但实际上患者缺乏保障,这是一种有风险的行为。

其次,移动医疗被滥用和误用,一些不适用的疾病被强力移植。

对此,黄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很多喉咙有问题的患者把自己的检查报告和高清照片发到平台上,希望得到专家诊断。但是声带问题往往很复杂,医生需要看到患者声带运动的实际情况才能给出准确的判断。单纯的“拍照问医生”给医生带来很大的误诊风险。说病情太大会被认为是小题大做,说病情太小会被认为是误诊,医生往往很尴尬。

第三,关于病人信息的披露。“现在医疗行业也有一个‘黑市’,尤其是移动医疗。全职转卖客户信息的人很多,还有黑客专注于攻击医院网络盗取信息。”黄先生说。

1.《揭移动医疗三大突出风险:有人专门倒卖患者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揭移动医疗三大突出风险:有人专门倒卖患者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3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