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坨是个千年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从古至今便是经济出口贸易发展集散地,又是九河下梢,河流纵横,河北、北京、蒙古上游的水,都自此流经天津入渤海,俗称“千里来龙必有接,”所以王庆坨,在历史上是块风水宝地。
王庆坨不仅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而且是沟通各地与对外交往的重要枢纽。从秦汉时期三角淀设雍奴县算起,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明、清以来,王庆坨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涉足之地,更是劳动人民创造和抗争之地。王庆坨人们丰富多彩的活动留下了很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也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事迹。比如说明清时期兴办教育,抗日的二十七支队,抗日英雄姐妹,首次解放后的群众运动等等,都如实体现了王庆坨人重教崇文,民风开化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更证实了这块土地上积累的灿烂文化,育出了济济人才。清康熙、乾隆帝曾到此巡游,文人留下的诗词歌赋和珍贵墨迹、碑刻等,都闪烁着先人们智慧的光芒,标志着古镇丰厚的文化底蕴。
岁月更迭、历史变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原始古村落已褪去了他本来的历史面貌,穿上了彩色的新衣,人们也更上了更加舒适的生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心中那份乡愁记忆却久久挥之不去。为了唤醒儿时记忆,留住乡愁,更让后生们了解历史、熟知家乡过去的点点滴滴,2013年,王庆坨镇当地的几位老师自发组织在一起,通过多方搜集史料,追忆王庆坨旧事,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产,写就了《王庆坨史话》一书,为家乡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月13日,《王庆坨史话》执行主编孙德恕先生在《乡村记忆》节目中为我们讲述了有关王庆坨镇的历史文化故事。
关于王庆坨名字的由来,流传着许多说法。其实早在汉朝,这里就有人居住了。那时这个地方叫什么地名,无据可查。究竟王庆坨名称是怎么形成的?孙德恕老师一共给大家介绍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契丹辽朝时,汉人从海河东岸、北岸南迁,许多汉人迁到这里。其中以王姓居多,并且是最早来到这里。人们都集中居住在高坡土堆之上,故名王家坨。附近有条河也改叫王家坨河。
第二种说法是早在燕王朱栋扫北前,这里已经有人居住了。燕王扫北时,从江南迁来众多大户、富户。百姓为效忠燕王朱栋,同时,庆贺北迁顺利住户们自称王庆庄。因当时此地处三角淀,人们都居住在土坨高地,渐渐演变成王庆坨了。
第三种说法呢就是明成化年间,一个叫王清的小官吏,被派到武清一带任锦衣卫干户侯。他看中了王庆坨这块风水宝地,便在此设立盐厂、苇垛,井居住下来。清雍正年间,天下大兴文字狱,王清因谐音“亡清” 受到牵连,吓得王家许多人郡逃跑了。当地的百姓畏惧朝廷怕受株连,便将王清坨改为主庆坨了。究竟哪一个说法是最为有根据的,也留作后人们去考据。
研究王庆坨镇历史的过程除了这些历史文献外,当地还有不少的古迹遗物能够见证这个地区在当年的兴衰,包括一些墨迹和碑刻等等。从明清到中华民国初年,王庆坨树立碑碣约20通,碑刻反映地方的风貌和人文情理。虽然只剩鸿爪雪痕,但是它彰显着当地的一种文化。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玄帝殿碑和观音阁碑。
明崇祯四年(1631年),由朝廷任司礼监职的曹化淳(王庆坨人)捐资在家乡王庆坨村偏南修建了观音阁、玄帝殿,并在阁前立碑二通,碑额分别篆书“玄帝碑记”和“观音阁碑”。两通(一声)碑文也都是曹化淳撰写的。
驮这两通石碑的赑屃体型庞大,石碑高2米有余。石碑的碑冠雕有精美的盘龙,石赑屃背部和头部花纹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碑身上的字迹清晰,详细记录了观音阁的建造情况。为了使赑屃驮碑免受风雨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现在已经被王庆坨镇政府安置在文化站旧址里供人们观赏。
关于观音阁碑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和不解之谜。(请您点击收听我们的音频来了解这个故事)
明天为您播出武清王庆坨史话下篇,欢迎您持续收听!
在咱们天津的乡村,有许多有趣的地名,每一个地名背后都会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节目中通过走访调查、专家解读、知情人倾情讲述等方式,我们会让听众朋友了解更多的地名故事。
正因为乡土传统文化体系一旦毁坏,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文化损失,所以我们专门找到了很多曾经参与过区、镇、村志编纂工作的文化专家,通过一段段口述史,唤醒大家留存在心底的那一份乡村记忆。如果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您对有关咱们天津乡村的某一段历史熟知,欢迎您打电话给我们,直播间热线电话23551018,乡村历史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有您的一份功劳!希望您继续在每周六中午十二点收听《乡村记忆》的首播,周日中午十二点听重播。
来源:天津农村广播
END
1.《武清人,你只听说过王庆坨,却不知他的由来(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武清人,你只听说过王庆坨,却不知他的由来(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