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文件

田家炳

慈善家、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始人、董事会主席

籍贯:大埔高贝银潭村

主要经历:1919年出生,18岁去越南卖瓷土。1939年,他移居印度尼西亚从事橡胶工业。1958年举家迁往香港,在屯门填海造地,兴建田的化学工业城,逐渐确立了香港“皮革之王”的地位。

社会荣誉: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小行星2886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王在白金汉宫亲自授予她医学学士学位;几十所高校先后授予他们荣誉博士、院士、教授等荣誉称号;中国70多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和荣誉市民称号。

《南方日报》记者2006年独家采访了田家炳先生,现在这篇文章是纪念田家炳先生:

130所中学,80多所大学,40多所小学都收到了他的捐款,不是捐的最多,而是把总资产的80%用于慈善事业。中国只有一个人,就是田家炳。

24年前,田家炳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向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捐赠了10多亿港元,其中教育占90%。

近日,田家炳来到广东参加第三届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满鹤,年老,却朝气蓬勃。“我学历低,今天不好意思跟你谈学历。但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我毕生的希望。中学教育是学习教育人才的基础,校长是整个学校的掌舵人。真的希望你努力。”

之后,这位88岁的老人向中学校长深深鞠躬,坚持不被别人搀扶,一步步走下讲台。

教学和教育

捐中小学是因为“利润回报”比较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为他的事业捐赠公益:1982年,他捐赠了4栋价值10多亿元的工业建筑,成立了纯粹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每年将有数千万元。租金收入用于公益事业;1984年,他把化工厂移交给他的儿子,成为一名职业慈善家。

记者:你为什么热爱慈善捐赠教育?

:我父亲在我16岁的时候去世了。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我刚上初二,不得不忍痛退学,接手父亲的砖窑生意。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游历了一些欧洲国家,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的素质很高,其中之一就是教育的发展。

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我才能深刻理解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创业,对国家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性。13亿人口是中国的一大“包袱”。怎样才能把这个“包袱”变成财富?我觉得是做好教育!

记者:与其他慈善家不同,你的资金主要集中在mainland China的中小学,而且你似乎有一个基础教育综合体。

田:搞好教育,首先要搞好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最基础的。如果做不好,北大清华这样的好大学是不可能有好学生的。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大学,但是有了中小学,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

受过基础教育的儿童比例高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儿童比例。换句话说,投入捐赠可能会有更大的效果和更高的“回报率”。内地的基础教育也很需要发展,这也是我主要捐助内地的原因。尤其是山区的贫困儿童,我希望看到他们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样捐款100万。如果在内地使用,效果可能比香港大几倍。因此,基金会的捐款有90%用于内地。虽然基金会在香港注册,但根据法律,对内地的捐赠是要交税的,但我不在乎税收得失。

我最愿意捐钱给内地经济贫困、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看到到处都是自己名字的中学,看到那么多孩子有书读,会是我人生最大的寄托。

富友

卖掉“花园式豪宅”,住进出租屋

当别人的孩子还在拥挤的双层床上睡觉时,田家炳开始关心他们的生活。1959年,他担任香港新界最大的慈善机构博爱医院的院长;1965年成为香港最大的华人慈善机构东华三院的院长,参与推动社会福利工作。

记者:听说2001年香港“金融风暴”后,为了多捐点钱在内地建学校,你甚至宁愿卖掉自己住了37年的“花园式豪宅”,和老婆一起搬到出租屋。

田:香港金融风暴之后,基金会的收入大幅减少,几乎没有什么钱可以周转。但是,我已经答应别人的申请了,我已经下定决心卖房子帮助学生。当时我在香港有二十多个后代。孩子不同意我卖别墅,但都结婚了。为什么我和妻子想要这么大的房子?而且别墅销售的钱可以捐给20所学校,我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我很开心!

最后他们打不过我,我成功把房子卖了。按照当时香港的房价,房子的价格可能超过1.2亿港币,但为了尽快换成现金,我把价格降到了5300万。后来买家给了我5600万,他对我的做法很感动,就加了300万。

记者:后来,我向银行借钱?

田: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所有接受私人资助的大学都可以得到政府同等的资助。当时很激动。虽然当时基金会已经超支,但我还是向银行借了600万港元支持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

记者:有香港媒体报道,捐得越多越过瘾。会不会担心自己对捐款上瘾却负担不起?

田:其实很常见。当时手头现金不够的时候,找银行帮忙很正常,就像做生意一样,但是有额外的利息负担,没什么。

记者:几十年来,您在mainland China、港澳台地区捐赠了1000多个项目,捐赠金额超过10亿元,捐赠了您80%以上的财产。

田:虽然我不是最富有的,但我一直在努力。钱是外国的东西。尤其是看到教学楼拔地而起,听到成千上万的学生读书,精神上的享受比物质上的享受要好得多。

而且,捐钱不是浪费。它带来的收获和效果肯定比放在自己口袋里更大。什么是财富?什么是满足感?身家一亿和十亿,生活享受没有区别。最重要的是把钱用好。我的生活并不苦,精神上也能得到安慰,这让我觉得真的很幸福。

记者:听说每次建校,都要亲自给学生“打气”。

田:我希望能去哪儿就去哪儿。去那里只是讲故事,给孩子讲“脚踏实地”的故事,因为捐款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修身”。我有时候会对老师说:“我捐钱盖楼。你不用谢我。你可以把我捐的学校办好。我也要谢谢你。”。我最怕的不是捐了多少钱,而是学校有多差!

保存和保存

身家上亿,月入不足3000元

正是为了把所有的钱用在一个“更有意义”的地方,田家炳被称为“吝啬”:他从不在商业上搞奢侈的仪式;孩子的婚姻很简单;80岁生日我不放酒;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以前戴的电子表太旧了,不能给人看,只好放在口袋里…

记者:我听说不管你去哪里出差,不管你住在多高级的酒店,你总是用自己的肥皂。

田:在我爸妈经营家庭的格言里,一顿饭和一碗粥是很难的。很多东西来之不易,我不愿意浪费,比如“出门带肥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觉得太浪费了。

我是农村的,经历过辛苦。很容易意识到一切都是一种社会物质,来之不易,哪怕是一根针,一粒米。当你花了很多钱,浪费了很多物品的时候,你心里会感到不安。

记者:在商业上,作为一个商人,除了“不浪费”之外,是否为了省钱而对待金钱和商品?

田:你也可以这么说,但要看是为了什么,怎么省钱。

比如我觉得“够了”就好,所以到现在都没有买专车,每天都坐地铁上班,所以房租就成了我每天最大的支出。这样当然能省下一部分“小钱”,但我希望我的“小钱”能用在对的地方,比如对孩子,对国家,对民族。

记者:王先生捐了很多钱,虽然不是最多的。很多人说你为社会树立了“慈善”、“好人”的旗帜。

田:这个评价太高了,我承受不了。

其实,“慈善”与身份、地位、财产无关。我们都可以做好事。只要你善良善良,你就可以到处做好事。另外,人要舍得吃亏,不要吃小亏就以为自己是傻子。不斤斤计较可以吃亏,但与人交往却让人心安。

明升

担心太出名会华而不实,制造负担

田家炳自己的曝光率极低,大多数人只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一个朋友推荐他成为CPPCC全国委员会的成员时,田家炳一口回绝了。

记者:我听说王先生捐赠的学校将全部更名为“学校”。

田:刚开始只是捐款,没有命名。

在香港,用捐赠者的名字给学校命名是很常见的。香港有两所学校以田家炳的名字命名,而大陆则是从它的家乡大埔县开始的。他们把我的项目命名为“田家炳”,希望推广这种文化,表明一些海外华人热衷于公益。

后来我开始捐款给梅州,甚至广东以外的地方,他们都是从我的家乡学来的。我没打算用“田家炳”来命名。他们觉得我捐的几百万是巨款,是免费的,于是自动效仿我家乡的做法。

记者:目前以你命名的学校有130所,只有中学,需要一个“门槛”。所以市场上有一些负面的论调,说你的名字比你的真名多。

田:我不在乎他们说什么。

让学校以我的名字命名。一方面,我想在资助学校之间建立更好的关系,如田家炳奖学金和校长论坛;另一方面,我们通常捐款数额较大,基金会章程规定500万或300万。如果我不问,很多学校可能会上门要求捐款30万或者50万。钱太少做不了大事,基础应付不来。

希望接受捐款的学校可以向田家炳基金会申请捐款,我们将在捐款金额方面信守承诺,更名的请求由申请人自行衡量。如果你愿意来,说明你愿意。然后我们心安理得,没有诈骗任何东西。

记者:当你听到不好的评论时,你会感到沮丧吗?

田:做人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生活平淡,求真是我的宗旨,良心还行。

这当然不影响我继续对教育的贡献。相反,当我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有田家炳中学,田家炳美术学院等等,我觉得很光荣,也很开心,我会努力做得更多。

记者:全国这么多学校你都捐了,媒体上却找不到关于你的专访。为什么这么低调?

田: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我不需要大吵大闹。我捐款帮助内地学生,有朋友曾经推荐我成为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我表示感谢。我不想用钱换什么名誉,我只想快乐,对社会有益。

我总是喜欢做真实的事情。名声太响,就会华而不实,觉得自己是负担;老实不做作对我来说比较容易承受,所以不太注重如何提升自己。

记者:你获得过无数的头衔或称号,哪一个最让你开心,最受重视?

田:应该是以我命名的“之星”。这是天文学家艰苦探索的结果,但它使用了我的名字。据说这是中国第五颗以一个人命名的小行星,应该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我们周围的玉林市田家炳中学

玉林田家炳中学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原名玉林市玉林十二中,是广西玉林市教育局直属的国有公办全日制高中。是学生寄宿学校,没有双班教学。学校1968年成立于玉林名山高中,1983年改为玉林名山高中。2008年8月,经玉林市人民政府同意,更名为玉林十二中。田家炳教学楼于2011年秋季竣工投入使用,并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更名为玉林田家炳中学。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玉林市十二中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特别是大学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在玉林市同类高中中名列前茅。在4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2万多名技术人才。被评为自治区一流学校、广西交通安全高考工作先进单位、校园三化建设先进单位、体育卫生先进单位。随着对高质量高中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玉林十二中招生人数成倍增加,但教学设施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学校的发展。2008年9月,原市委书记温明在香港出席2008中国玉林投资促进会时会见了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创始人田家炳先生。田先生说,“田家炳鱼雨回族”打算捐款在玉林办一所学校。经过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认真研究,他决定以玉林十二中为资助对象。2009年春节期间,田家炳基金会组织代表团实地考察玉林十二中,认为玉林十二中发展潜力巨大,对玉林十二中的未来充满信心。代表团回港后,田家炳基金会召开董事会,2009年4月1日,资助玉林十二中建设教学楼的决定正式通过。

玉林十二中田家炳教学楼计划总投资750万元,其中田家炳基金会捐款250万港元;榆林市政府支持250万港币;玉林市政府提供250万,学校自筹部分。教学楼总建筑面积5579.5平方米,主体为五层框架混凝土结构。该项目于2011年1月完成。实际上,田家炳教学楼主体工程已于2011年1月竣工,建筑垃圾已于7月清除,并于秋季投入使用。田家炳教学楼建成后,缓解了学校教学和辅助用房的不足,为师生提供了更好、更优美、更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网民们珍惜这段记忆

转载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共青团中央”

1.《玉林市田家炳中学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上午辞世享年99岁 | 玉林也有所田家炳中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玉林市田家炳中学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上午辞世享年99岁 | 玉林也有所田家炳中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50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