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师范学院老校区迁至现校区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新校区的选址和建设,为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10多年前,保山师范学院异地办学。条件简单,任务艰巨,手续复杂,感慨万千。当时全省高校新校区建设尚未全面启动,在欠发达的边疆地区建设大学是对地方党委政府如何办好高等教育的命题考验;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要保证其正常运转,筹集大笔资金建设新校区。应该建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建?这些问题是对领导班子勇气和魄力的严峻考验,是全体教职工解放思想、战胜困难、锤炼意志的重要经验。

搬迁的原因和过程

保山师范学院老校区位于保山市西南角罗易塘以西的黄龙山上,占地132亩。自1988年以来,它一直在这里办学。2001年7月,由于保山暴雨频发,地下水渗漏严重,4月施甸县地震频发,保山师范学院校园南侧生物工程实验楼至山脚篮球场发生大规模滑坡。约10万立方米滑坡向南移动,涉及近1.4万平方米的建筑、仪器设备安全和理科楼、文科楼、生物工程楼师生生命安全。学校将及时向市政府、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报告险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派出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赴保山。2001年8月23日至9月8日,武警宝山支队官兵协同全校师生进行紧急救援,运送碎石约5万立方米,装入6万多个编织袋进行“重力反压”,险情暂时得到控制。之后,原副省长梁公卿等领导和市领导多次来校视察险情。

滑坡治理期间,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经过分析鉴定,建议市委、市政府另选校址,对学校进行搬迁。同时,省政府拨款200多万元全面治理滑坡。

通过对CPPCC等相关部门的调查,本文提出了新的校址方案:首先,市政府将驻扎在太宝山西南的部队营房替换为新的校址。二是在现公交南站以东新桥路以南,永昌大道沿线约有800亩土地。三、永昌街道办事处白芝芳村北至北老埂,原市技校、化工厂以东约800亩土地。

2001年10月15日,保山市主要领导向前保山代省长徐荣凯汇报了异地建设保山师范学院的想法。2002年4月,经保山市委研究,保山市政府发文确定保山师范学院新校区位置:市技校,化工厂以东,根据办综合性本科院校规模选址。与此同时,市政府成立了由原市长王光兴为组长,原副市长杨靖建、杨延平为副组长的搬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原保山市教育局局长董和办公室主任,保山师范学院搬迁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30日,保山市人民政府召开了保山师范学院异地建设现场会。会议决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保山师范学院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规模6000人。项目一期有3000名学生,新增征地258亩;校址位于东起太保路以东30米,西至山脚,南至现村边缘,北至四环路,预留土地1000亩;一期总投资不超过9500万元,建设期为20个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山师范学院搬迁工程作为当年的“省长工程”,并及时推进。2002年11月,省人民政府召开特别会议,由前省长助理陈晓雅主持。会议决定,由于保山师范学院地处古滑坡,已不适合在原址办学,必须尽快搬迁,异地建校;保山师范学院异地建设要以学校总体规划为基础,尽快做好一期规划建设。一期规划按3000人规模计算,保证2003年9月所有学生进入新校区;资金方面,保山市政府将支付异地建设征地费用,所有物流设施由社会出资。学校建设费用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后确定,资金来源由省市按1: 0.3结算。需要省政府安排的资金由省计委和省财政厅承担,在学校开工建设后两年内到位。

2003年1月25日,保山师范学院异地建设办公室正式成立。4月11日,新校区建设奠基开工仪式在新校区现场举行,第一教学楼正式破土动工。2003年9月,学校使用了以前的技校建筑,一些老校区的学生搬到新校区上课。2006年9月,学生全部迁入新校区,搬迁工作基本结束。

一些理解

一个

保山师范学院异地搬迁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省市领导多次深入宝山师范学院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CPPCC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宝山师范学院新校区的选址和建设。为了推动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先后成立了保山师范学院搬迁领导小组和保山师范学院异地建设领导小组。宝山市、王光兴、熊庆华原市长,杨靖建、杨延平、张建明原副市长先后担任组长、副组长。保山市政府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拨出2000多万元用于一期征地,为新校区及时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宝山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学校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多次与商业银行协商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贷款后,需要偿还贷款本息,学校经费非常紧张。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职工以未来发展为目标,多次开会动员,要求大家树立“住得太紧”的意识,勤俭办学,适当减少个人福利,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工作,努力工作,没有怨言。

2003年1月3日,保山师专搬迁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鉴于市师专搬迁领导小组已完成阶段性任务,根据基本建设和投融资体制要求,撤销师专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新校区后期建设移交师专具体负责。1月25日,宝山师范学院异地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正式成立。原保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董、原学校副校长赵、原保山市计委重点投资处处长杨凌、原学校基建处处长、新校区基建小组组长子、校外建设办公室主任葛丽萍等工作人员,以学校为家,不放假,一个项目一栋楼。为了偿还银行贷款,分配基建资金,宝山师范学院原校长蒋永文以个人身份向朋友借钱,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新校区建设期间,政府没有出台招投标管理办法,基建工程招投标和大宗物资采购由学校自行组织。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保证质量,防止腐败,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投标会议,多次反复与施工企业和投标人谈判,有时谈判会议从下午到深夜结束。

学校边建边迁,分两个校区运行。条件非常艰苦,办学成本很高。新旧校区距离约7公里,部分老师在两个校区上课,来回奔波。有的管理者为了做好服务工作,分两个校区上班,煞费苦心。2003年9月,新校区道路未开通。只能沿着村与村之间的道路进入,需要经过百宝坊村。村里道路狭窄曲折,随时堵车,很不方便。学校聘请有管理经验的村民担任白宝坊村临时交通助理员,佩戴红袖章指挥车辆,确保校车畅通。2005年,保山市市政建设开始修建学府路,通往校园的道路有所改变,但并不是所有的路都修到了学校。教职工下车后要走一段路,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苦不堪言。

新校区位置特殊,附近有村庄,无法关闭校区。周边环境非常复杂,管理难度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学校里的南北路是传统的村村通通道。村民随意摆摊,占用通道,无证经营各种小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学校内东西向的道路是村民上山放牧工作的传统通道。由于学校处于开放状态,社会闲散人员随意进入学校,甚至闹事打架,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了加强管理,学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领导带班,中层干部值班,教师值班,辅导员住校,建立了师生联防、校警联防、校村联防的“三防”模式,消除安全隐患,创建和谐安全的校园。

从2001年到2006年,六年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六年里,保山师范学院异地搬迁建设充满艰辛。保山师范学院面对困难,不低头,不逃避,遇到困难,解决问题;保山师专面临困难,不坐等,主动出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保山师范学院工作任务重,不问问题,不问条件,不问回报,敢于承担责任。我觉得这就是宝山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努力、敬业、开放创新、严谨务实、包容合作”的凝练大学精神。保山师专全体师生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克服困难,用汗水、智慧、意志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为保山师专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宝山学院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师生近万人。学校设施齐全,风景优美,红墙绿树,溪水潺潺,是典型的山水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天堂,也是市民休闲、散步、健身的理想场所。2018年,在宝山东城区规划中,市委、市政府预留了1000多亩土地作为宝山学院东城校区,未来的宝山学院充满无限生机。

1.《保山师专 保山师专异地搬迁纪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保山师专 保山师专异地搬迁纪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8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