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读完小说《青年》的读者一直在和我讨论这些故事。其实这本书出版后我就没看过了。在心里蛰伏了这么久,想一个一个的写故事也不容易。写故事和看故事是两种不同的心态,要靠时间去改变。今天在微博上收到一个在读大学的女生写的感受,看完感觉有些感慨。一个故事作家能遇到这样的读者,是命运和幸运,值得珍惜。

这里贴的是女生的《读青青的感想》和我写给她的随想。如果有人愿意看就好了。

以上。

读《青青》有感

安娜贝尔_2019_

06.26 07:01

在书的开头,安东写道:“他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当他靠近我时,他带着风。他从哪里来,风从哪个方向来。不管我在做什么,我都会在这风中知道他来了。”

看完这一段,突然有种恍惚的安心感。

书中以“情清”为比喻,描写了周与蒋母女的跨国恋情和两代人的恩怨情仇。世界上的母子,像青青一样,环顾四周,重复着各自的生活,却永远不会分开。

周作为一个深受传统影响的女性知识分子,性格内向、严肃、自持。她也是一个在思想和情感上都有追求的女人。她的人生命运就笼罩在这种观念和思想里,“很多事做不到,很多事做不到,很多事做不到”。即使丈夫殉职后,她依然保持着尊严和修养。董进形容母亲“近乎变态的隐忍”。

这样的女人在少女时代,遭受了人生的颠覆和背叛,差点被强奸,未婚夫却逃之夭夭。也许是因为颠覆对金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她对人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当她看到丈夫和堇在一起时,她选择了不沟通,不确认。她的内心已经失去了再次信任丈夫的能力。紫罗兰和金兰是一体的两面。金兰对人性和爱情持怀疑和刻薄的态度;而紫罗兰是纯洁宽容的。然而,即使金兰能感受到丈夫的爱,甚至深深地爱着丈夫,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相信的能力。不能说是悲剧,因为完成一个爱情注解太贵了。是相爱一生的人的疏离和陌陌陌,最终生死分离。

我个人很佩服女性知识分子。我非常喜欢王海玲作品中的成林。她也是一个坚强而含蓄的女人,但她不像金兰那样刻薄。这种刻薄甚至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有几次感到不舒服。甚至在我看来,她是在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女儿的思想和行为。她把女儿不符合自己认知和价值观的行为和思想视为背叛,无视董进作为个体的主体性。一个健康的家庭三角,应该是建立在夫妻关系的基础上,但似乎在中国家庭中,共生的亲子关系随处可见。我经常听到老一辈的人说,他们会为孩子活一辈子。

其实某种程度上我能理解董进和她妈妈的关系。初中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妈结婚累了,身体不好,脾气也不好。有时候她告诉我,如果有一天她死了会怎么样。当时我经常处于恐慌状态,害怕放学回家妈妈会死。我很爱我妈,想让她幸福,但是不知道怎么和她相处很久。我们是亲密的母女,但我永远无法向她吐露全部心事。

曾经看到一个写家庭教育书籍的作家公开批评公安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说她冷血,主张把孩子当训练犯人一样对待。看到这里,我想起约翰·沃森的话,“我可以让孩子看起来像你想要的任何样子。”他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出身家庭作为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什么?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家的精神气质往往与他的精神家园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在自己的经历构建的这个精神家园中行走和探索。贾平凹老家是陕西,所以他以北方小城市知识分子的身份写秦腔和废都,他的文学语言根植于陕西顾言;虹影是重庆人,所以写的是浓雾笼罩的山川城市,天气潮湿多雨;沈从文是湘西人,所以写了《三三》、《边城》。风景是湖光山色,小镇傍水而立;范小青是苏州人,所以她写苏州弄堂,连她的“拉拉”都是当官的,心里充满了千千万万遍;不言而喻,张爱玲的故事大多发生在上海和香港,上海的魅力远在天边。即使是曹文轩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有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游马地”;80后作家狄安也有一个不变的“龙城”。

对于我们个人的精神来源,大概可以回到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的父母。那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在人生的前十年,会真正深刻地影响我们未来的人生方向。正如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安东所说的,完成了对家庭的反叛与回归,自我反思与建构,人生的和解。

回到书中,董瑾一方面深受母亲的影响,精神内核是传统和知性。她深深认可母亲的教育,“悄悄疏远了李思思”;她爱上了一个优雅的男人,“像水一样简单,但语气丰富”。另一方面,她想脱离母亲无形的“控制”,所以她独自离开家,从不表露自己的想法;她怨恨母亲的傲慢和刻薄,反抗母亲说:“贞洁什么都不是,我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这次我做到了,我可以做一辈子。”。最后,在了解了母亲的过去之后,她理解了母亲,然后完成了和解,开始了大洋彼岸的新生活。

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绝望,因为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的“精神胚胎”就已经形成了,父母也证实了,我们要面对的各种遭遇似乎都写好了。有些人一辈子被困在贫困家庭,他们的苦难根植于他们的精神。前几天我姐,我大学最好的朋友,跟我说了她的室友。毕业的最后一天她痛哭流涕,说她知道很多男生只是想和她上床,但是她忍不住在网上认识了新的男生。我心里觉得这是不对的,但还是觉得很孤独空空虚,然后说“我永远不会幸福”。我问大姐家里人不高兴,她说不高兴。

苦难不是财富,苦难的反思和超越才是财富。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在精神世界中是非常贫穷的。他们只是跟随主流社会工作生活,被动接受生活,缺乏思考能力,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突破环境和精神上的困境。

刚上大学时,喜欢上了香港卫视中国电视台的一个男主持人。每次开圆桌,三个人就聊政治,聊社会,聊男女。后来有人问那个对婚姻制度不满的未婚男子,他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他说他喜欢有质感的女人。看完这个回答,我忍不住笑了。我喜欢“质感”这个词。同样,我也愿意在一部作品的“语言”中使用这个词。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结构是骨骼,而精致的结构很重要,那么用来填充骨骼的语言就是文章的语言,它相当能体现我这个作家的内在力量和生命力。所以很多时候看一些作家的作品,往往刚看完一段就觉得很压抑,因为文字所表达的自然感性会让你觉得,是的,我一辈子都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在我看来,或许是因为是小说而不是采访记录,青青的语言比我之前看过的文字更文艺,更细腻。然而,对我来说,我更喜欢面试记录。我比较喜欢女权主义的作品,但是我发现很多女作家的作品往往只有情感却没有事实,只有情感却忽略了逻辑。但是,当我看采访记录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作品的感性却又冷静,细腻却又内敛的魅力。在我看来,只有克制才能表现出真正炽热的东西,只有平静的话语才能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痛苦。

也许是“真理自有其力量”,所以在我心中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存在。甚至特别到我不知道怎么形容,特别到我从来没有写过任何和她有关的东西,但它一直占据着一个很特别的位置。我人生中第一本真正接触到情感和家庭的书是《回家》。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看完之后哭了一晚上,眼睛都肿了,让我大为震惊。那天晚上,我似乎意识到了生活的复杂性,也是第一次了解到所谓的“叛逆”和“回归”。

当时在书的扉页上看到一张安东的照片,第一感觉是一个特别会发光的女人。后来去书店的时候也特别关注。后来看了《中国人的一百个梦想:你照亮了我的人生》。我又一次在书的扉页上看到了安东的照片。我觉得真的很美,姿势特别别致。那是我第一个仰慕的女人。

刚上大学时,我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李导演的《绝对隐私》。有几天,我陷入情绪中,走不出来。那是我第一次在视频里看到安东。突然有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她的服装非常传统。她在镜头前说话有点不自然,但是看起来很舒服,声音也比我想象的要柔和。那一刻,我看到她走在90年代的北京街头,向对面咖啡馆的人招手。很喜欢。

回顾过去,我的青春期大概在精神上处于一个特别困难的阶段,甚至是刚开始上大学的时候。感情上有一种特殊的不安全感,价值观特别动荡。自我和解已经进行了很久,探索整个世界观。但是,直到现在,我还是避免冲突,内心叛逆,外表理智。

总觉得自己是个热衷的人。现实生活中,朋友很少,但我是一个很随和,很健谈的人。但是,当别人想和我成为真正亲密的朋友时,我会很快跑开,因为三言两语就能知道我们是不是同类人,我无法承受别人的感受。当我第一次读安东的书时,我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同一类人。甚至在读《青青》的时候,也经常觉得自己写的也差不多。

安东,我还在路上。也许明年我会成为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生。之后,我会试着听更多的故事,走更多的路,读更多的书,写更多像你一样的文字。我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但我常常认为,人生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自己构建的。我想让你知道,你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上另一个人的人生意义。谢谢你,爱你。

2019.6.26

努力生活是一辈子的事

安娜贝尔_2019_女生:

早上看了这篇文章《读清清的感想》,让一天过得更好。谢谢你的善良和认真。对于你来说,花了一个多小时在微博上学会如何奖励。我想请你喝杯咖啡,庆祝一本书带来的缘分。

《青年》是新书,刚出版不久,但对我来说,是旧书。在我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想一点,写一点,过程很长。它既是释放,也是享受。有时候觉得很受虐待,有时候又觉得很幸福。一本书是给谁的?这个问题是每个写作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我故意尽量不去想。对于我来说,有一份工作必须全力以赴,永远记得要有一点创造力,让我给自己看看。然后,出版社帮我把这本书“走向社会”。然后,就像一个孩子,她会遇到各种注定的人,那就是她自己的命运。我只能在必要的时候做一些介绍,其他的都帮不上忙。有点缘分,难免的。

谈到母亲金兰带来的“不适”,这个词是准确的。我还能记得我写一些段落时的状态,仿佛被金兰附身了,我不得不撇撇嘴说些什么。那是她的优越感。我不喜欢,但我见过不止一个这样的人。她优越感的背后是什么?我经常在想。就金兰而言,看完这本书,你已经知道她的优越感和很多东西交织在一起,让她有了独特的克制和陌陌,这自然是刻薄。我也试着去思考,没有这种优越感和卑鄙,金兰怎么活下去。这个世界让一个人“不舒服”,她给亲人一种全新的、原始的“不舒服”。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吗?有很多孩子经历过这种情况吗?我也这么认为不知道有没有像你一样感受到金兰带来的“不适”的读者。如果有,我会暗自得意——我写对了。

写紫罗兰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她第一次在巷子里谈恋爱的时候,我甚至还挺开心的,仿佛回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北京,可以闻到当时空气中的阳光和树木的味道。当我开始写她的感情和婚姻时,我的心情变得复杂了。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命运安排的很差,但是没办法。小时候老师总说要尽全力扼住命运的咽喉。当我写紫罗兰的时候,我想,不,命运总是扼住人的喉咙,反之亦然。写作,就像面对一个熟悉的,命运多舛的好男人,很心疼。其实环顾四周,不同的人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冷门,结局都是好的,都是平静的,但这件事不能深入思考——哪个和平的结局不是经过一个不确定的过程才获得的?看结局就知道看起来很正常,其实不然。所有的过程每一秒都在被折磨,所以你不能也不忍心回头。既然不能也不能忍,那就不用了。我也这么认为

前几天我的一个中学老师读完了《青青》,她说大家都特别“残忍”。我同意。金兰有金兰的残忍,这已成为尊严;紫罗兰有紫罗兰的嫉妒,变成了忠诚;东晋有东晋的残酷,东晋已经从反叛转向回归。他们是那种认可的好人,接受自己的命运,努力奋斗,不奋斗。你说,如果没有这些恶意,怎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温暖,平静下来?努力活一辈子。所以我更愿意认为,清青的女人是在修行,借男人的手和写实的刀,成就自己。

我喜欢看你在读后感里写我。我喜欢看你说喜欢我,喜欢我写的书。是时候知道我的命运了。看到这样的赞美,我觉得自己还年轻。

谢谢!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1.《henhen 狠狠地过,是一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henhen 狠狠地过,是一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8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