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臣
赵立晨,男,62岁,住昆曲区巩坤路街友谊东路22号,已退休。他的妻子赵已经病了29年。他唯一的儿子赵雷在外地工作,80多岁的父母孙子女需要他的帮助。
他的妻子赵于1989年患病,2006年病情加重,无法行动。在她人生最繁华的岁月里,赵立晨并没有抛弃她,而是没有抛弃她,直到现在都很照顾她。她照顾生病的妻子近30年,没有抱怨,没有抛弃,没有放弃。赵立臣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生活中的强者。对于赵立晨来说,每天都很忙。每天早上五点,赵立晨起床照顾老婆的尿,帮老婆刷牙洗脸梳头。准备好之后,她潜入厨房为她做早餐。饭做好了,他把饭端到床上,亲自喂她。晚饭后,他给妻子喂药,打扫厨房,问候妻子。他不得不再次奔向他的父母。已经8点了。
因为他父母喜欢在外面吃早餐,所以他会在前一天晚上打电话给他父母,问他们明天早上想吃什么。第二天一早回家,他会帮父母打扫卫生,然后带他们出去。他会每天用不同的方式陪父母吃早饭,把附近的早点摊都吃了,然后中午帮父母准备午饭。他还定期带父亲去理发、洗澡、帮父母买药。
从父母家出来,你要买菜,赶紧回家。回家后会关注老婆,给她喂水喂药,帮她上厕所。之后还要准备午饭,等媳妇把孙子从小学接回来吃饭。因为儿子在外地工作,帮助照顾孙子成了赵立晨的一项重要任务。晚饭后,他会安顿妻子和孙子睡午觉,他会叫醒孙子送他去学校。这时,赵立晨可以喘口气休息了。赵立晨一天中最空的休闲时间是下午2点准时到达小区,打开活动室的门,但这“空休闲”也是他服务小区的时间。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党员,赵立晨从不忘记党的教导,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仍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社区的余热,默默为社区建设做出诸多贡献。如东友谊22#小区一楼活动室如果缺少管理人员,由他主动承担管理任务。两年来,活动室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开放,无论风雨、爆炸还是节假日。居民可以在活动室看书、练字、下棋、打牌、玩乐。大家都很开心,增进了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此外,他还主动承担了活动室的卫生、杂物整理和花卉保护工作。他以火热真诚的心点燃了社区居民心中的太阳,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
从小区回来后,他忙着抽牛奶,买菜,给妻子准备晚饭,和她聊一会儿天,剪剪指甲,聊聊小区里的新鲜事,天气好的时候推她出去晒晒太阳,让妻子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饭后,他伺候妻子洗漱,安顿妻子休息,才可以洗漱休息。赵立晨忙碌快乐的一天结束了。
世界自有真情,爱情谱写新篇章。生活无所畏惧,生活有爱支撑。这份情分,这份给予他人和社会的情分,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是我们共同的学习榜样,也是社会的道德楷模。
热爱和奉献包头好人
马志杰
“我愿意做一个犁头,只是为了耕种和教育这片土地;我愿意做一盏灯,只是为了照亮学生的眼睛;我想成为一把泥土...“1991年师范毕业的时候,他就要当老师了,做出了这样的承诺。
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马志杰,是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骨干教师,包头市名师。一个一直站在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耕耘者,他的犁、灯、手,耕耘了26年的教育乐土,点亮了无数双儿女的眼睛,赢得了成功的荣耀。
第一,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坚定的信念
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的九原区公卿农场,带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和一个铝制饭盒,这是他当时所有的家当。工作之初,他担任小学一年级教师,从此扎根农村基础教育,成为地地道道的“儿童之王”。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始终以“启迪农村孩子心智”为己任,始终想为孩子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克服办学条件差的困难,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制作教具和学习工具,剪报,查找信息,开阔学生视野。从一个普通的老师逐渐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中层干部,到成为校长,就是这种坚持和努力,这种对教育的信念。自担任校长以来,他始终把“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办学理念,积极努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新的条件。
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成立于2007年,按照撤点并校政策整合万水泉地区五所小学,优化教育资源。时任共青一小学校长的马志杰同志被高新区社会管理局党委任命为万水泉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别人眼里,这似乎是一个欢欣鼓舞、高调祝贺的时刻,但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从那一刻起,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五所农村学校合并形成的新学校,一定要建成现代教育、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的“新名片”。经过近十年的奋斗和实践,学校从36个1500多名学生的班级发展到48个2300多名学生的班级,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发展到在包头乃至自治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学校。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是他的办学目标,农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他谋划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大手”。自成立以来,已为2300多名农民子女、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在学校创造了多种选择、发展自己特长、全面发展的平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长,在学校设立的6个类别的54个小组中接受培训和晋升。特别是孕育了曲棍球、校园足球、音乐舞蹈、艺术书法等一批特色项目。学校男子曲棍球队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冠军,刘超、傅如意两名队员入选全国少年队。这是自治区第一次向国家少年队输送人才。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冰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冰球后备人才传统学校”。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成为包头市乃至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先后接待了台湾教育代表团、自治区文明办、各盟市文明办、教育局等1000多个来访代表团,大大增强了办学特色和知名度。2015年,学校荣获“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教师节前夕,他作为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代表,接受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慰问,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专注工作,敬业无私
学校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他十几年的努力。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总是每天早上七点到校。当老师和学生陆续来到学校时,他已经转过了学校的每个角落。晚上,当人们回到他们温暖的港湾时,他忙碌的身影仍然出现在安静的校园里。假期、寒暑假这些术语在他的字典里已经不存在了。平日里和家人同学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学校的事。他老婆习惯了他的工作节奏,开玩笑说他是个只懂学校不考虑家庭的工作狂。
2016年1月,临近学校放寒假,他以为自己身体很好,发现十二指肠长了个肿瘤。他默默的远离家人、同事、领导,坚持在学校结束后完成收尾工作,才默默的住进了医院。手术持续了九个小时。后来由于术后感染恢复不完全,身体休养,造成大出血。他被紧急转移到北京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手术,他的生活几乎达到了底线。他的体重从原来的160斤降到现在的120斤。他在医院养伤期间,仍然用看望病人、电话沟通的方法,打听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重点是他付出努力的地方。手术后一个多月,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说,毫不犹豫地回到工作岗位,看着他虚弱的身体和他在校园里艰难巡逻的身影,许多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被他深深打动。
三,立德庶人,崇德尚山
他是学校德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老师生病的时候会发慰问,学生有困难的时候会想办法帮助。该校退休老教师苗先生因病致家庭经济困难。他发动全校师生和全区学校伸出援手,捐款8万余元;患有白血病的高林同学组织全校师生给她捐了两万一千多块钱,把她的课本和学习资料送到了孩子的家里。小学毕业后,高琳联系了中学,解决了上学的后顾之忧。2015年春,通过多方沟通,我们联系了区内5家企业,筹集助学金10万元,帮助2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学习费用。2015年10月,组织全体师生向包头市诚实守信青年杨捐款共计26042.5元;2017年1月,捐款30269.7元给全国“孝爱”道德楷模朱庆章重病母亲;2016年,为午休期间住宿的学生赢得30万元住宿扶贫补贴。无数的捐赠活动使全校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校风、浓厚的学风、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飞跃。
正如陶行知所说,“成千上万的老师教人求真,成千上万的学生学做人。”学校在做好德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掘社会教育资源和道德榜样,引导学生崇尚道德,学会做身边有好人好事的真人。学校专门成立了“全国道德模范工作室”、“雷锋陈列室”,聘请全国孝悌老人道德模范朱庆章、全国好人陈文学、自治区道德模范黄河卫士王金庆等作为校外辅导员,通过榜样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和灵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位师生心中生根、发芽、成长。
在基础教育的天堂和他的岗位上,他用实际行动解释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我愿意做一个耕田的人,只是为了耕种和教育这片土地;我愿意做一盏灯,只是为了照亮学生的眼睛;我想成为一把泥土..."
1.《赵立臣 【好人展播】赵立臣与妻子相濡以沫用爱托起生命 马志杰甘于奉献做教育乐园的耕耘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赵立臣 【好人展播】赵立臣与妻子相濡以沫用爱托起生命 马志杰甘于奉献做教育乐园的耕耘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79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