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刘少奇奉命到湖南调研。
湖南是刘少奇的故乡,在故乡调研的44天里,刘少奇深入农村,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密切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深受群众爱戴。
调研期间,刘少奇忙里偷闲,回了一趟老家——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
刘少奇回故乡炭子冲
在炭子冲,刘少奇住在自家的老宅里,熟悉而陌生的老宅,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对母亲的思念。自从当年离开,他再也没回过故乡,一晃40年过去了。
一天,王光美陪刘少奇到山上散步,刘少奇突然说想找找母亲的坟墓。在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的帮助下,刘少奇终于在一个山洼里找到了母亲的坟墓。
坟头很小,平凡而普通,墓前一块石碑上刻着“刘鲁氏之墓”,这就是母亲的墓。
墓周围很冷清,甚至是荒凉,没有像样的树木,更没有苍松翠柏。
在追思母亲的过程中,刘少奇突然跪在墓前,长跪不起……
王光美很惊讶。她出身名门望族,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却也知道按照农村习俗给父母扫墓是要磕头的,但他从没见过刘少奇下跪磕头,可刘少奇却跪下了,而且长跪不起。
良久,刘少奇立起身来,在王光美和李强的陪伴下,挥别母亲,一路无语。
直到回祖宅,刘少奇才跟王光美讲起母亲的故事,讲起自己儿时的经历,讲起母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讲起35年前母亲对着儿子那一次突如其来的下跪……
伴随着刘少奇的讲述,他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
伴随着刘少奇的成长,他开始不听母亲管教
1864年,鲁氏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一个叫顾庐塘的地方。
鲁家是顾庐塘的富户,鲁氏是鲁家最小的女儿,从小聪明伶俐,勤劳朴实,长大以后嫁到离家数里外的炭子冲,和一个叫刘寿生的农民结了婚。
婚后,鲁氏十分能干,一个人挑起了料理家务的重担,任劳任怨,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先后给丈夫刘寿生养育了九个子女。
1898年冬,鲁氏生下了最后一个孩子,这是一个男孩,乳名叫“满崽”(湖南俗话,家中最小的儿子),因为排行老九,又被称为“九满”、“九伢子”。
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刘少奇。
刘少奇同志故居
刘寿生家境很殷实,拥有数十亩田地,但他并不热衷聚敛钱财,而是把财力、精力放在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上,几个儿子都被他送去私塾读书。
刘寿生对年龄最小的儿子刘少奇充满了期待,他希望儿子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悬壶济世的中医医生——无论在什么时代,医生总是最安稳的职业。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刘少奇深受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钟爱,但他并没有因此娇惯,而是从五六岁就开始参加劳动,这极大锻炼了他的体魄,也让刘少奇体会了劳动人民的艰辛。
1911年,刘寿生患肺痨病逝,13岁的刘少奇失去了一位开明的父亲。但幸运的是,刘少奇还有其他亲人,还有勤劳坚强的母亲和哥哥姐姐们。
丈夫去世后,鲁氏坚强地挑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担,她含辛茹苦,克勤克俭,操持着整个大家庭,把刘家的产业料理得蒸蒸日上,可以说是又当爹又当妈。
刘少奇少年时品学兼优,思想活跃,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二哥刘云庭曾参加响应武昌起义的长沙新军起义,探亲回家时给刘少奇讲了很多革命见闻,还送给他一本《辛亥革命始末记》。
刘少奇如获至宝,反复读了好几遍,一颗革命的种子在他的心灵中悄然萌芽。
按照父亲的遗愿,刘少奇本该读完私塾就去学中医,但在刘少奇的坚持和努力下,母亲最终还是同意了儿子到宁乡县城的玉潭学校读书,没有去学中医。
1915年,17岁的刘少奇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示威游行,高呼“勿忘国耻”、“打倒卖国贼”等爱国口号,反对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投敌卖国的行径。
在母亲鲁氏的眼中,刘少奇带头对抗官府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她担心儿子在外面“胡闹”会惹祸上身,多次劝儿子老老实实读书,但都拦不住刘少奇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后来,刘少奇考入宁乡驻省中学,不到一年后又投笔从戎,考进了湖南陆军讲武堂,决心以武报国。这样一来,母亲就更管不住他了,母子间的矛盾也日渐激化。
刘少奇与母亲
可好景不长,1917年,湖南陆军讲武堂在南北战争中被战火摧毁,成了一片废墟,正在讲武堂学习的刘少奇为此差点丢了性命,只得回家自学。
刘少奇回来后,母亲很高兴,认为儿子不会再跑出去胡闹了,可刘少奇在家根本呆不住,动不动就往外跑,策划着继续回省城长沙学习,他离经叛道的行为距离母亲的期望越来越远,鲁氏对他管得多了、逼得急了,他干脆跑到同学家里去住。
为了挽留儿子,母亲给刘少奇包办婚姻
1919年春,刘少奇决定到长沙读高中,然后到北京考大学。
这一次,母亲坚决不同意,寻思着怎么把这个不听话的“九满”拴在家里,不要乱跑闯祸。想来想去,鲁氏想出了一条“妙计”:给他娶一房媳妇,拴住他的心。
这一年,刘少奇已经21岁了,早该结婚生娃了。给他娶上媳妇、生了孩子,他就得为老婆孩子着想,有了家庭的羁绊,他自然就不会再热衷外出闯荡了。
1919年春节过后,一场喜事在刘少奇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定下了。
3月中旬的一天,老家一位亲戚突然找到正在长沙读书的刘少奇,告诉他一个十分紧急的消息:“你母亲重病,嘱你赶快回家”。
刘少奇心急如焚,立即向学校请假,火速赶回家中。
可一回到炭子冲,刘少奇傻眼了。只见门口贴的都是鲜红的“喜”字,家里摆了好几桌宴席,亲戚朋友都向他道贺,就连母亲都笑容满面地出来迎接,哪像是得了“重病”?!
当得知家人是在未经他同意的情况下,为他包办婚姻,甚至为此谎称母亲重病把他骗回来时,刘少奇心情十分复杂,生气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搞啊!”
但作为儿子,刘少奇对母亲十分孝敬,他不能当众反抗母亲,那样一定会让母亲颜面尽失,于是只好保持沉默,甚至不得不违心地与新娘拜了堂。
刘少奇故居
当晚,洞房之夜,刘少奇向新娘子周氏摊了牌:
“对于这桩不合理的包办婚姻,我是反对的。我虽然同情你,但是我有我的事业,今后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希望你能找到一条好的出路。”
周氏听了,不知如何是好,一夜哭泣不止。
这桩包办婚姻,注定不会幸福,对刘少奇,对周氏,都是如此。
然而,对于这一切,母亲并不知情。
第二天吃过早饭,刘少奇立即向母亲辞行,动身返回长沙。
母亲很诧异,她以为儿子结了婚就不会走了,却没想到刘少奇这么快就要离开,但刘少奇的态度很坚决,而且儿子已经奉命成婚,她没有阻止的理由,也就放心了。
就这样,刘少奇逃一样离开了炭子冲。
刘少奇尊重母亲,不想让母亲伤心,但他更不想放弃理想。逃避,是唯一的办法。
时间一晃,六年过去了。
六年间,刘少奇已经从一名普通的热血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名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者。六年间,刘少奇遇到了真爱,和进步女青年何宝珍相识相恋,结为夫妻,也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刘允斌。
繁重的革命工作透支着刘少奇的健康,年纪轻轻的他就感染了肺痨,亟需休养。1925年11月初,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刘少奇回到长沙,一边疗养,一边从事秘密活动,妻子何宝珍也回到炭子冲,把儿子刘允斌接回来,照顾患病的刘少奇。
看到离别一年的儿子学会了蹒跚走路,还会叫爸爸、妈妈,刘少奇别提有多高兴了,身体状况也有了好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沉浸在难得的幸福之中。
刘少奇
刘少奇被捕后出狱,母亲突然给儿子下跪
然而,这样的幸福太过短暂,意外突然发生了。
就在刘少奇准备返回上海时,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湖南反动军阀当局得到刘少奇的行踪,立即派兵逮捕了他,并将其关押在长沙戒严司令部。
三天后,刘少奇遭到逮捕的消息才传到炭子冲。得知儿子被捕,母亲如遭雷击,想到自己的“九满”正在坐牢,她却无能为力,只得每日以泪洗面,连饭都吃不下。
所幸的是,在党中央的大力营救和社会各界的强大压力下,1926年1月16日,湖南军阀赵恒惕不得不释放刘少奇。在被关押32天后,刘少奇终于恢复了自由。
得知儿子出狱的消息,母亲立即决定动身去长沙,亲自把儿子叫回来,不让他在外面闯荡了。万一儿子真有个三长两短,自己怎么跟九泉之下的丈夫交代啊!
1926年1月18日,天气特别冷,鲁氏不顾家人的劝阻,一大早就从炭子冲动身,雇了一乘轿子,在大儿子刘墨卿的陪同下辗转去往长沙,寻找儿子刘少奇。
见母亲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刘少奇大大吃了一惊。再细看时,母亲眼角泪痕未干,人明显比以前消瘦了,两鬓的白发也增添了许多,心中百感交集。
父亲过世以后,母亲将自己拉扯长大,现在母亲年过六旬,自己本该在膝下尽孝,可却让母亲为他担惊受怕,母亲是为自己才变成这样子呀!
一念至此,刘少奇愧疚万分,赶紧搀扶着母亲,禁不止热泪盈眶。
母亲眼中只有儿子,仔细端详,见刘少奇精神头还好,只是瘦了一圈,肯定受了不少罪,心中一酸,强忍眼泪说:“九满,你人好,娘就放心了,不过娘有事想跟你商量。”
“娘,有什么事情,您尽管说吧!”刘少奇有些诧异地问。
母亲犹豫了一下,用试探的语气问:“以后你打算去哪里?”
刘少奇听出母亲话中有话,含糊其辞地说:“娘,还没有决定呢,过些天再说吧!”
刘少奇
鲁氏是聪明人,听出刘少奇在故意躲闪,便下定决心,拿出了做母亲的威严,以不容置辩的语气地说:“我看你哪里都不要去了,跟我回家去!”
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儿子再跑了。
刘少奇故意把话题岔开,试探着问:“那……我回家过年?”
母亲岂能看不出刘少奇的“小九九”?她当即戳穿了儿子的小算盘,一脸严肃地说:
“对,回家过年。过完年就在乡间办一间学堂,你和宝珍都喝过洋墨水,都是可以教书的。咱们安安稳稳地在家过日子,再不许往外跑了!”
刘少奇惊讶了,他没想到母亲这一次的表态竟如此决绝。母亲这个人性子刚强,她认准了的事,谁都很难改变,就连一向冷静的刘少奇,居然一时也没了办法。
鲁氏看出了刘少奇的心思,感到他根本没有回家的打算,但这一次自己无论如何都要阻止,不能再眼看着他拿着性命出去冒险,必须阻止!
突然,鲁氏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扑通!一下子跪在刘少奇面前!
“九满,求求你别干这种事了,太危险了!”鲁氏几乎是在哀求。
从古至今,只有儿子给父母下跪,哪有父母给儿子磕头的道理?现在母亲给儿子下跪,说明鲁氏为了挽留儿子,已经下定了百分之百的决心。儿子不答应,恐怕她会长跪不起!
这一刻,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刘少奇也慌了神,一阵手忙脚乱,赶紧把母亲扶起来坐下,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说:“母亲,别的事情都我可以依您,唯有这件事不能答应您。不过,请您老人家放心吧,我一定会小心,不会有事的!”
刘少奇故居的室内陈设
这个时候的刘少奇,早已不是当初被母亲逼婚时的懵懂青年,经历了革命考验的他不畏惧任何困难,也不再选择逃避,而是直面困难,解决问题。
这一晚,刘少奇没有睡觉,和母亲进行了一次彻夜的长聊。
“我离开母亲远行,是为了祖国,是为了母亲啊!”刘少奇发自肺腑地说。
鲁氏被说服了,选择了尊重儿子的决定,她相信儿子的选择,没再阻拦。
这就是伟人的母亲,平凡、普通,却养育了一个伟大的儿子,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第二天,母亲离开长沙后,刘少奇也毅然踏上了远赴上海的征程。他在心中默念:娘,不管儿子以后多忙,一定会常回来看您老人家,不会让你担心的……
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刘少奇回乡祭拜母亲,在墓前长跪不起
此后的革命岁月中,刘少奇不管走到哪里都惦记着自己的母亲,他把母亲的画像一直带在身边,每当看到画像,就充满对母亲的愧疚和思念。
1931年秋,刘少奇返回国内,担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在上海从事地下秘密工作,他想等革命形势好转,就回乡探望母亲。
然而,命运之神没给他这样的机会。
1931年冬天,刘少奇的母亲鲁氏在炭子冲溘然长逝,终年67岁。
临终前,鲁氏念叨最多的就是儿子“九满”和他媳妇的名字,说“想见一见他们”,可惜直到老人逝去的那一天,刘少奇也没能出现在母亲的面前。
母亲去世前后,刘少奇的家人到处打听他的行踪,却一无所获,他们没能把这一噩耗通知到刘少奇,直到几年以后,刘少奇才得知母亲早已去世的消息。
那一天,刘少奇拿出母亲的画像,面对母亲矗立发呆了许久,一句话都没有说……
刘少奇的母亲画像
没了母亲的羁绊,加上革命艰苦,此后漫长的岁月中,刘少奇再也没有回过家。
再回家时,已经是40年之后。
1961年,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到湖南调研,顺道回了一趟炭子冲,探望亲友,还专门住在刘家的老宅,特意选择睡在母亲当初的卧室。
那一夜,刘少奇又回忆起儿时的场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更甚。
第二天,刘少奇和王光美到山上散步,突然说想要找找母亲的坟墓,只是他母亲病逝时他不在家,根本不知道母亲墓地的位置,在山上找了一圈也没找着。
最后,在时任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的帮助下,刘少奇才找到了母亲的坟墓。
鲁氏的坟墓很小,很普通,周围连一棵树都没有,显得十分荒凉,墓碑上刻着“刘鲁氏之墓”,下方的小字是几个儿子的署名,其中就有“绍选”(刘少奇曾经的名字),这是兄长们为母亲立碑时,代刘少奇署上的名字。
看到这一幕,刘少奇更加愧疚,母亲抚养自己长大,自己却不能生前为母亲尽孝、死后为母亲送葬,这是多么大的遗憾!
刘少奇将一把树枝摆在母亲墓前,和王光美一起鞠了三下躬。
正在王光美准备离开时,刘少奇突然一下子跪倒在地,在母亲坟头长跪不起。
这一刻,刘少奇或许想起了35年前母亲那感天动地的一跪,只是那一跪也没能留下他;如今,他只能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哀思……
返回的路上,李强问:“是不是把墓修一修?”
“不要修。也不要影响建设。这里是荒坡,将来如果搞绿化或者种树,修建什么公共设施要从这里经过,去了也没关系,不要因为是我母亲的缘故,就要绕道……”
刘少奇与王光美
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为我们培养了一名伟大的领袖,值得我们深深敬佩!
参考资料:人民网文史频道《害怕刘少奇“胡闹”,母亲设计诱其成婚》、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同志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刘少奇在湖南调查的44天》、《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等等。
1.《【一修】刘少奇给母亲扫墓,当地干部问道。“您要修理吗?”“刘少奇回答:不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修】刘少奇给母亲扫墓,当地干部问道。“您要修理吗?”“刘少奇回答:不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295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