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47年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爱丁堡边缘艺术节都在今年8月庆祝了70岁生日。这两大艺术节创造了二战后世界表演艺术的新地图,不仅牢牢占据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高地,也深刻影响了当代表演艺术的发展方向和产业路径。
《待命》 图片来源/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官网可以说,每年八月的爱丁堡是艺术的海洋,只有潜入海底深处,才能领略到它的无限风光和神秘。今年是我连续第六年去爱丁堡看艺术节,15天看了75部剧。我还应邀参加了英国文化协会和爱丁堡边缘艺术产业组织的许多活动,以便深入、全面地观察和研究艺术节。在一年一年的积累中,一方面感叹这两个艺术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共同构成爱丁堡艺术节的主体部分,以及他们优秀作品的艺术高度;另一方面,他们庞大而复杂的运作机制和无数精致而高效的细节更让我印象深刻。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国际一流,国际主流
多年来,我们一直看到国内一些媒体发表的稿件,声称某作品被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邀请到爱丁堡演出。这些手稿的来源包括一些国有剧团或导演工作室,以及某市、某小学、某省的一些儿童艺术团。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都是“拉”。
在过去的30年里,mainland China很少有表演团体被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邀请表演。戏剧类为2013年北京人艺林兆华导演的《将军口柳兰》,2015年天津人艺与苏格兰国家剧院、格拉斯哥Vox Motus剧团联合制作的《龙》(国外演出版);唯一的歌剧和舞蹈是2011年上海京剧院的《王子的复仇》(改编自《哈姆雷特》)、2015年中央芭蕾舞团的《牡丹亭》、2015年陶舞剧院的《三重五重》、1987年上海昆曲团的《血手印》(改编自《麦克白》)。
爱丁堡边缘艺术节可以自由参观,但登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舞台,意味着入选作品真正被纳入国际主流视野,这一邀请本身就代表着莫大的荣誉和认可。而那些故意混淆概念,声称自己或自己的作品“被邀请”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基本上都是在边缘艺术节上表演,谎称被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邀请。
1.《爱丁堡艺术节 爱丁堡艺术节历久弥新70年 挑战一切可能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爱丁堡艺术节 爱丁堡艺术节历久弥新70年 挑战一切可能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61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