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信阳中学男教师与女生打架事件”的舆论继续发酵,再次引发教育界集体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到底怎么了?应该如何看待师生打架的问题,如何重塑师生关系?
“河南省信阳中学男老师和女生上课打架”“湖北一中女老师和女学生打架”。最近接连发生两起师生打架事件,再次引发教育界集体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到底怎么了?有人认为,除了报纸上的少数案例外,这种不良现象已经在现实中的许多学校上演,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和反思,采取有效措施重塑师生关系。还有人认为,师生矛盾是教育过程中的客观存在,不能完全消除,没有必要把个别现象上升到普遍意义。对于师生打架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重建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一日为师,一生为父”,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些教师无法容忍学生的“不服从”和“反抗”。在学生方面,习惯了在家里“任性”,有时干脆无视老师的行为,于是矛盾爆发。
要避免或解决师生矛盾,首先,教师不应将学生视为接受教育和知识填充的对象,或操纵的对象。同时,学生也不能抱着“你能拿我怎么办”的心态反对老师的教育。德国教育家马丁·布伯认为,师生关系绝不应该是一种陌陌陌的主客“我-他”关系,而应该是一种感受对方情绪的“我-你”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孩子也是学生,也是“老师”。虽然老师和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上有所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一名成人教师,我们应该用良好的情感唤醒和影响学生,努力使他们形成一个健康人所必需的良好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教师身上的一些人格魅力,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教学的强烈责任感等等。所以学生自然会平等敬畏的对待老师。
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双方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你我”关系,而不是“我对你”的关系时,教师才能尽量避免在教育行动中使与学生的关系变成支配与服从、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意识、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学生只有理解老师所采取的教育行为,才能有意识地尊重老师。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依法治教意识和心理学视角,而且在采取具体的教育行动之前,要对教育对象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并指向他人需要成长的“前反思”。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反思,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我们就会在法律意识和教育关系的驱动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有效地影响教育对象。
具体到师生矛盾,作为学校,要从依法治教的角度反思学校管理,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角度重塑师生关系,从学校管理体制入手,完善相关制度,理清师生关系。除非达到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并且师生之间存在冲突,否则教师应当受到约束。同时,学校必须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止他们被当作质量问题,或者被提升为法律问题。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必须自觉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坦然面对批评和挫折,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学会合理表达个人意愿,树立尊师重教的意识。
你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一方
一旦发生师生之争,各种舆论迅速分成两派:要么指责老师忘了当“老师”,要么批评学生不懂“尊师重教”。作者认为,纯粹出于个人立场和情感,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妄下结论,指责一方是站不住脚的。
在师生打架事件中,教师被指控的原因是,普遍认为教师不能打骂学生,甚至不能轻微体罚,这是《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的。其次,教师是成年人,有理性的自控能力,学生是未成年人,自控有困难。这些说法不能说不合理。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舆论氛围客观上助长了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大多数批评学生的人都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老师即使打骂学生,也是为了自己好。学生要遵守谋生的仪式,绝不不尊重老师,更不要打骂老师。
公众看到师生打架的新闻,一定要先搞清楚是哪一方造成的,不要武断地认为一定是老师或者学生的错。我们应该在客观公正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结论,而不应该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事后都应该理性、冷静地对待此类事件。学校和教育部门在处理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教师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守则》等法规为准绳,绝不袒护任何一方,公正不偏地处理。事后,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尽一切努力防止师生再次发生争斗,营造“学生尊师爱生”的良好教育氛围。媒体也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要过度炒作此类事件,夸大案件似乎是普遍现象;或者发表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而不核实事实。
师生打架,可谓温柔扫地。双方都输了:伤了身体,伤了心。师生互斗,教育市场化、暴力文化等因素多,不仅说明解决师生冲突的手段少、力度不够,也反映出学校对师生缺乏心理关怀和帮助,也反映出社会道德底线在学校一再被打破的问题。
我也想和老师多说几句。古人云:“师必胜理,行义,然后敬。”它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美德,才能获得他人真诚的尊重。老师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学生是最好的方式,打架并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以德服人”,才能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一部分中小学生因为还没成年而固执、叛逆,这是事实。教师要“尊重”这个事实,采取“高调”的态度,“高看学生,深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1.《师生互殴 师生互殴孰是孰非 现在的师生关系怎么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师生互殴 师生互殴孰是孰非 现在的师生关系怎么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61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