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1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德国博特罗普参加了鲁尔工业区最后一个煤矿的关闭仪式。矿工们在仪式上流泪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文|海外网严世峰
公元2018年的最后几天,历史再次被改写——12月21日,德国鲁尔工业区最后一个黑煤矿被关闭。
鲁尔区(Ruhr District)形成于19世纪中期,是一个曾经以煤钢闻名的欧洲老工业区,告别了曾经带给整个德国工业腾飞和民族荣耀的支柱产业,也告别了两个半世纪的辉煌。
曾经出现在我们地理历史课本上的鲁尔区,已经进入了历史,也许会像它的命运一样走出课本,直到被遗忘才被提及。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位于鲁尔河和莱茵河支流里佩尔河之间,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莱茵河-鲁尔城市群的一部分。鲁尔区人口5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9%,但曾经贡献了德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60%的钢铁、35%的炼油产能,孕育了多特蒙德、波鸿、埃森、杜伊斯堡等著名城市。
就像中国的山西省,几千年前,曾经是一个灰暗的地方。多年来,在地质作用下,森林长期演化为地下煤炭。这些“黑金”曾经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主要燃料来源,也是工业文明进程中永恒的齿轮。煤炭造就了鲁尔区,鲁尔区的兴衰也是德国的风雨之路。
早期鲁尔工业区场景(来源:维基百科)
兴衰:工业文明和近代史的见证
鲁尔工业区不仅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镇,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世界硬核。自19世纪中期以来,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工业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德国鲁尔的位置(来源:维基百科)
德国一直以工业发达著称。早在20世纪,强大的德国工业就在世界舞台上站稳了脚跟,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结束后,满目疮痍的德国依然能够迅速恢复,迎来经济腾飞,甚至成为欧洲的中流砥柱。除了一些外部因素,以鲁尔为核心的工业体系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早期鲁尔工业区的铁路(来源:维基百科)
鲁尔从煤矿工业起步,通过煤炭发展焦化、电力、煤化工等行业,从而推动了钢铁、化工行业的发展,在大量钢铁、化工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机械制造业。
一战期间,鲁尔扮演了兵工厂的角色。随着德国的战败,鲁尔地区落入法国和比利时的控制之下,但德国工人和公务员进行了“被动罢工”,导致生产和运输停滞,最终加剧了通货膨胀,迫使法国和比利时撤军。全国的通货膨胀也使德国无力偿还战争赔款,加剧了民众的不信任,为纳粹上台创造了条件,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期间,鲁尔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成为重点轰炸目标。从1940年到1944年,鲁尔区30%的工厂被炸毁。1945年3月12日,鲁尔区重要城市多特蒙德遭到1108架飞机和4800多吨炸弹的轰炸,这是二战期间最惨烈的轰炸行动。
多特蒙德在二战中被炸(来源:维基百科)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煤炭能源的地位下降,钢铁等工业部门对煤炭的需求急剧下降,鲁尔区经济陷入衰退。同时,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短缺和交通拥堵迫使许多企业将经济活动转移到德国南部,也使得鲁尔区的工业发展不可持续。以煤炭开采、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原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现出弊端。随着传统工业的衰落,煤矿关闭,冶炼厂关闭,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工业区一度陷入低谷。
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德国作家海因里希·波尔(Heinrich Bohr)曾这样描述鲁尔区:“各地的焦炭厂不断冒着黑烟,冶金厂不断排放红棕色污水,空气中漂浮的悬浮颗粒空使外面的一切都被黑灰覆盖。白色的衣服出门,很快就变成灰色。红色的瓷砖,白色的墙壁,郁郁葱葱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莱茵河两旁是沿海的化工厂,更像是由6万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的鸡尾酒。”
随着工业的衰落和环境的污染,鲁尔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一场“鲁尔的救赎”在众多工厂中上演。
痛苦:工业衰退和环境危机下艰难的转型之路
事实上,提到鲁尔,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为例”一章,该章明确阐述了鲁尔转型中的问题和策略。但鲁尔区的工业解体和工业转型措施,除了知道其作为试验中心的重要性外,也值得世界其他老工业区借鉴。
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为了“拯救”鲁尔区,一方面改革煤炭、钢铁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加强交通建设和产业调整,在此基础上逐步美化环境,发展科技,甚至发展工业旅游项目。
▲鲁尔区大量工厂和矿区已开发为工业旅游项目(来源:法兰克福汇报)
转型之路不易。多特蒙德是鲁尔工业时代的明星城市之一。煤炭和钢铁曾经是著名工业城市多特蒙德的两大支柱。本世纪初,多特蒙德被迫关闭了硬煤矿,随后,由于蒂森克虏伯对其钢铁产能的集中转移,曾历经数个世纪阵痛的钢铁行业在多特蒙德陷入停顿。
“不幸”从来不会单独降临。多特蒙德,曾经的“欧洲啤酒之都”,拥有70多家啤酒厂,由于啤酒产量持续下降,短短几年内只关闭了一家。在过去的20年里,多特蒙德已经失去了近9万个工作岗位,这种情况已经在鲁尔区的工业城市上演。
多特蒙德早已废弃的希勒(资料来源:DPA)
就像多特蒙德足球场南看台上无尽的欢呼声,这座城市在不归河的产业转型之路上找到了新的方向。1968年多特蒙德大学成立,伴随而来的是科研和教育的大量投入。学校附近设立了科技研发基地,聚集了众多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企业。这些科技研发基地提供了约8500个高科技岗位。至于关停的钢厂,倒卖工业设备后,拆厂建人工湖,湖滨是高档住宅区。
鲁尔区在改善交通、建设大学和科研机构、集中土地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后,逐步扩大了内部不同的区域优势,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优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改造后,鲁尔区成为以服务和技术为主的城市群,保险、零售、物流、信息和微技术产业都得到发展。
钢铁厂改造人工湖(来源:政治部)
如今的鲁尔区早已看不到工业时代的繁忙和喧嚣,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群。
告别:难以割舍的矿工精神和鲁尔情怀
2017年,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决定逐年削减煤炭补贴,争取在2018年关闭最后一个黑煤矿。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沧桑,鲁尔区最后一个黑煤矿于12月21日关闭。
德国网友留言表达失望和祝福(来源:推特)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出席了最后的纪念仪式。人们唱“矿工之歌”是为了纪念一个时代和一个行业的历史。1500名矿工伴随着“鲁尔!鲁尔!”大喊一声,挖出了最后一车黑煤。
但这一天,不仅矿工们会深感失望,当地的球迷也会为这个国家的工业支柱感到惋惜。对于鲁尔区的人来说,煤矿、足球、啤酒永远分不开。
鲁尔区下班后踢足球的矿工(资料来源:政治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鲁尔区已有七个职业俱乐部。如今,鲁尔区大约有500万人口。在欧洲,这么小的区域,只有伦敦能有更多的队伍。德甲最著名的两支球队多特蒙德和沙尔克04,相恋已久,他们的对决也被称为“鲁尔德比”。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多特蒙德和沙尔克04上演了近150场“鲁尔区德比”。面对矿工的退出和煤炭工业的终结,两队也以各自的方式纪念和告别了煤矿的关闭。
12月19日,德甲沙尔克04俱乐部邀请2000名矿工观看其与勒沃库森的比赛,并在比赛前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仪式,向为鲁尔区带来足球生活的矿工们告别。
比赛当天,沙尔克04足球俱乐部的球童也装扮成矿工(来源:法新社)
多特蒙德俱乐部的球员也戴着“丹克!Kumpel”(感谢老铁!)的定制球衣。作为前欧洲冠军,多特蒙德俱乐部也以球迷的热情著称。在工业信念下,煤矿赋予了鲁尔区人民勇气和激情。人们热爱足球和啤酒,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经济奇迹,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兴衰。
多特蒙德球迷的热情席卷了威斯特法伦球场(来源:《法兰克福汇报》)
道不全是感情。但对于鲁尔来说,这种告别是尴尬的,但能源和工业的转型只是开始。德国虽然关闭了境内所有黑煤矿,但并没有彻底告别煤炭。在德国,化石燃料仍占其能源结构的40%,这是由于德国决定在2022年前放弃核能。为了弥补核电缺口,保证电力供应,无烟煤和褐煤电厂仍在运行。与黑煤相比,褐煤质量低劣,污染更严重,这也是一些人关心的问题。德国还有很多露天煤矿开采褐煤。2017年,褐煤发电总量约占德国电力供应的14%。所以在很多环保人士眼里,德国弃煤并不彻底。
还有其他关于关闭黑煤矿的声音(来源:Reddit)
放眼世界,从教材内容到学术论文,很多国家都以鲁尔区改造经验为模板,希望实现老工业区改造。近年来,以煤炭工业闻名的山西省和以钢铁工业闻名的河北省,都面临着产能落后、成品滞销等直接问题,甚至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被誉为“共和国之子”的辽宁中南工业区也在寻求新的出路。40年来,我们已经覆盖了鲁尔区,甚至整个德国和整个西方世界几百年了,我们也在遭受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痛苦。
鲁尔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污染治理和产业转型还是需要足够的信心和耐心。这个过程需要规划,需要技术,需要资金,需要法规,需要更多的时间。
鲁尔矿区场景(来源:政治部)
鲁尔区,从绿林到黑城,用了几十万年。而且洗掉这个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矿工离开,鲁尔的传说在莱茵河畔继续。
下半场哨声刚刚吹响。
1.《鲁尔 鲁尔区:德意志工业心脏,“硬核”不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鲁尔 鲁尔区:德意志工业心脏,“硬核”不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0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