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
山东可分为五个地理区域:鲁中地区、胶卫地区、登来地区、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山东的人口由陆机、邓辽和中原的部分地区组成。山东五大地理区域中,鲁中、鲁西北、交尾(与冀中、冀南人口相同)属于冀鲁系,约占山东总人口的60%;登来(含辽东半岛人口)属于登辽民族,约占山东人口的10%,而鲁西南(含河南、徐州、江苏、皖北大部)属于中原民族,约占山东人口的30%。
一.导言
民族是指在文化、语言和历史上客观上不同于其他群体的一群人。是近代研究人类进化和种族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
人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方言、文化、习俗,彼此认同。目前,汉族可分为八个民族,又可细分为16个民族。民族的划分不仅基于方言使用者,还基于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族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地理条件的限制是人们交往的一大障碍,长期缺乏文化和基因的交流,导致了一定地理有限区域内的人们有着相似的方言、文化和习俗。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来自山川的阻隔,族群的划分也不是一刀切,存在明显的过渡和纠结。
更应该注意的是,族群和方言的划分并不统一。方言划分的主流方法主要是基于汉字的语调而不是整体的听感,所以会出现一种方言区的人互相听不懂的奇怪现象;也提醒我们主流的方言划分方法不是很合理。但毫无疑问,方言是划分族群的重要载体。
图1。汉族的一般分类
自古以来,中国行政区域的划分遵循山河易走,犬类交错的原则。山川的含义是以自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山川方便利用原则是最自然直观的原则。所谓“州县有时多,山河不易千古”,可见山河在政治区划中的重要象征作用。特别是在山川两岸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地貌、气候和土壤,形成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和不同的风俗。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礼记·知望》云:“光谷大川易造,民生易变。”也就是说,山川的形状造就了人。以山河变形划分行政区域最大的弊端是,方言、风俗、信仰相近的人容易形成群体割据局面,从而对中央集权国家造成危害;所以引入了一个更重要的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犬牙交错。从图1可以看出,基本上没有所谓的有山有水的省份,所有的省份都是犬牙交错形成的。所以一个省有很多民族,一个民族分几个省是普遍现象。
基于上述原则,本文主要介绍了山东省的民族及其地理状况。为了让更多的人搞清楚山东省的人文状况,消除认识上不必要的麻烦。
二、山东的地理和地形条件
图2。山东地形图
山东省中部山地隆起,西南西北低平,东部丘陵平缓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纵横交错的地形走向。泰山是山东省最高的山峰,主峰海拔1532.7米。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m,是山东省最低的陆地。境内地貌复杂,大致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种基本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全省的65.56%,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北部和西南部。平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4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丘陵地区占全省面积的15.39%,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东部和山东省西南部。山区占全省面积的14.59%,主要分布在鲁中和鲁西南部分地区。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在山东中南部山区和胶东丘陵地区。属于鲁中南部山区,主要由片麻岩和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属于胶东丘陵地区,由花岗岩组成。泰山、蒙山、崂山、庐山、宜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大泽山等。
根据上述地理和地形条件,山东可分为五个地理区域:鲁中地区、胶卫地区、登来地区、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下面介绍一下这五个地理区域的范围和界限。
(3)鲁中
鲁中地区以山东丘陵东缘和胶卫地区、牛山-狼莱山-蒙山-孟良崮-五莲山一线和鲁西南地区、黄河和鲁西北地区为界。区划包括济南、淄博、莱芜、东营大部、泰安中南部、日照。因为地处山东省中部,所以被称为鲁中地区。大致包括:济南市、淄博市、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泰安市(部分)、莱芜市、章丘市(区)、邹平县、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博兴县、蒙阴县、广饶县(部分)。
(4)鲁西北
鲁西北以黄河和鲁中为界。划分包括聊城地区和德州地区、滨州地区、东营地区和济南地区。大致包括:德州、聊城、滨州、临清、禹城、乐陵、东营(河口)、利津、沾化、惠民、济阳、商河、阳信、宁津、武城、临沂、平远、夏津、高唐、齐因为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所以叫山东省西北部。
(5)鲁西南
鲁西南以黄河为界,鲁西北、牛山-狼莱山-蒙山-孟良崮-五莲山为界,鲁中、五莲山、交尾为界。主要包括临沂市、济宁市、枣庄市、菏泽市、泰安市(部分)、日照市(部分)、兖州市(区)、滕州市、新泰市、肥城市、邹城市、曲阜市、郯城县、莒县、莒南县、沂南县、平邑县、肥县、苍山县,因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故称山东省西南地区。需要说明的是,河南省范县、台前县在建国前属于鲁西南,因黄河泄洪划归河南省管辖,由濮阳市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相邻地理区域的边界都具有相同的阻断能力。例如,将鲁西南地区与省内其他地区分开的牛山-庐山-蒙山-孟良崮-五莲山脉线,对大丘陵地形的阻挡能力较强;同样,区分胶卫区和登来区的大泽山-小姑河线,位于胶东丘陵西缘(过山或过山),阻断能力也比较强。黄河是鲁西北和鲁中的分界线,阻断能力没那么强。这是因为黄河山东段水量少,流速不急,所以双方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沟通,这是长江那样的屏障无法比拟的。但鲁中与交尾北部没有地理边界,莱州湾沿海冲积平原赋予了鲁中-交尾相互沟通的能力。此外,从古代(官道)到现在(吉焦铁路),鲁中交尾通过强大的官方交通渠道相连,这进一步导致了两个地区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下面我们可以看到,鲁中和交尾的“边界”附近存在着强烈的方言纠缠和交错,这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
第三,山东人
图3。山东少数民族的大致分布
如上所述,山川是造就民族的主要因素,山东不同的地理区域也造就了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介绍一下山东三个民族的分布范围:
图4。山东三个民族的分布
1.陆机人民制度:陆机人民制度由西至太行,东至胶东丘陵西缘,南至黄河山东麓,北至蒙古高原南缘形成。
2.登辽民族:登辽民族是由胶东丘陵西缘至北部千山南缘的地理屏障区形成的;胶辽人起源于胶东半岛,清末逐渐传入胶东半岛,占据多数。
3.中原族群:中原族群的分布是由北起黄河,西至黄土高原东缘,南至秦岭-淮河线,东至大海的地理屏障区形成的。
从本文的介绍可以看出,山东人口由陆机、邓辽和中原三部分组成。山东五大地理区域中,鲁中、鲁西北、交尾人口(以及冀中、冀南人口)由于地理限制较弱,容易流动,属于冀鲁系人口,约占山东总人口的60%;由于山东丘陵的强屏障效应,鲁西南地区(和大部分河南、徐州、江苏、皖北一样)人口属于中原地区,约占山东人口的30%;登来地区的人口因在胶东丘陵屏障较强而与鲁中、胶卫、鲁西北分离,故属于登辽人(以辽东半岛人口计),约占山东人口的10%。可见,冀鲁族是山东的主流,也是全国人民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山东。
山东的民族/地理划分总体上没有争议,但仍有一些模糊的细节。本文以我自己的观点作为介绍标准,现在只讨论这些有争议的观点,说明为什么我的观点有效。
(1)为什么胶尾地区方言官话青州片在某些材料上属于胶辽官话?
图5。山东及其邻近地区方言的分布在某些材料中是错误的
如前所述,主流方言的划分是基于语调,即古入声(清入声、全浊、亚浊)的划分,而不是语音,导致方言划分的模糊性。交尾青州官话片实际上是唐宋殷琦向现代冀鲁官话过渡过程中不完全演变的结果。那么,为什么会错误地把胶尾地区使用的普通话青州段划分为胶辽官话呢?青州片在整体模式感知上更接近吉鲁官话(比如青岛话不能和烟台话交流,但可以和济南话、淄博话交流,甚至青岛话比莱西话更接近300公里外的济南话。由于古汉语中有入声,河北-山东官话形成于金元时期,并开始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逐渐消失。而交尾地域方言位于古代非临界区,受游牧民族影响较小,所以保留了一部分入声。潍坊、东营、滨州、日照的部分地区,都是介于青州片和国语世纪片之间的交错、锯开的区域。
与其他北方官话相比,连登官话的发音颇为奇特。一种可能起源于古齐的东部方言,也就是赖艺(赖子国)使用的语言。另一种是起源于明初填川滇胶东。因为元朝统治者昏庸无知,山东半岛人烟稀少。同时,四川在元末起义中被红巾军控制。朱元璋打败红巾军后,动员红巾军残部防守胶东边境,稳定四川局势。蜀国教授陈权威地揭示了这个秘密:四川曾盛山东。所以说洪武五年三月设立“胶州卫千户”。六年,于贤为连长,出海巡敌。第七年正月,连长吴珍在海上巡逻抓捕倭寇。在这种背景下,大夏阵亡将士被部署到日本受灾严重的胶东半岛前线,以便在抵御海上侵略者的战争中工作。这不仅有助于增加维护边防的力量,加强胶东卫生中心的建设,而且对瓦解明残余势力也起到了作用,从而有助于消除对立势力的隐患,稳定四川的社会秩序和政治局势。此外,明初胶东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入侵,明帝调兵把守皖北凤阳(朱元璋故里)附近的海域(明初著名学者马未都先生一家从安徽淮河流域迁徙到荣成)。这就造成了“金元丙贤以来土著少……成都人多”,“十有八九是来四川的,但我是鲁家在东莱”。由于官兵对胶东有绝对的主导影响,普通话整体的语音听感在中世纪已经成为川黔方言和皖淮方言(也可能是古代的“启东野话”)的混合体,与吉鲁官话明显不同,从青岛市向东通过胶卫-登来区域边界(大泽山-小姑河线)的口音也能发现明显的差异。
无独有偶,普通话中的登连片也具有古汉语入声的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登连片的入声是由川滇移民的入声方言引起的。也就是说,虽然胶尾和登来地区有入声,但不是一个家族的,一个是吉鲁官话最后的声音,一个是移民造成的。但按照官话方言的划分标准,即古入声(清入声、全浊、亚浊)来划分。青州片帮连片符合《中原音韵》三声调入校规律,故归入胶辽官话一类。我个人认为这种划分是不合理的,因为官话的灯莲片和青州片不是一个源流,不应该属于所谓的“胶辽官话”。
图6。山东省民族变迁示意图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梳理山东少数民族的形成过程。从隋、唐、中国重新建立统一王朝,直到北宋,鲁西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当时应该是被“冀鲁豫人制”占领的,读音也应该是“”,其中“董祺野语”的特点可能保留在登来地区。北宋至金元时期,山东尤其是鲁东地区人口大幅减少,于是山东被四川、云南所填,鲁东的登来地区成为登辽人所占。现在的邓辽官话,是中古时期的四川贵州话和安徽淮地方话(也可能是古代的“祁东野话”)的混合体。明清时期,结合山东方言分布图可以看出,无入声的冀鲁官话《史记》段以入声向青州段呈现出明显的入侵趋势,即冀鲁官话在近代形成了重要的古代官道和吉焦铁路沿线(淄博、济南)的突出部分,但在一些边缘地区(日照、东营滨州)形成了强烈的纠结跷板,以益都为治地的青州政府成功保留了入声。因此,从模式分析的角度来看,青州片的官话属于冀鲁官话,用音义的标准方法应该更接近冀鲁官话。
同时,方言只是划分族群的依据之一。交尾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与河北、山东较为统一,但与登来地区略有疏离。
图7。红烧杂鱼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鲁菜里的一道菜——红烧杂鱼,属于鲁菜派系之一的博山菜,但是这道好菜在青岛的每一家餐厅都有。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是蛤:蛤在青岛话中读作gála,与冀鲁官话的发音一致,而在登来地区则称为单音节gm。
图8.gala
所以经过讨论,可以说交尾地区的人口实际上是冀鲁豫人,但受邓辽人的影响。交尾地区的方言也属于冀鲁官话,但具有入古汉语音的特点。
(2)胶东包括哪些区域?
主要争议是青岛地区。从地理上来说,胶东这个词一般指明清时期的胶州东部(注,不是现在的胶州市)。青岛老城区无疑位于胶州,而青岛西海岸新区也在胶州管辖范围内,所以青岛地理位置在胶州。参考图10,我们可以看到“胶东”是指我省地理区域内的“邓来地区”的一部分,即烟台威海地区(莱州市除外)和莱西市。
图9。山东省联络网地图
但从文化上来说,又是另一番景象。首先,刚才提到的青岛土著民族属于冀鲁族,但受登辽族影响。另外,青岛是个移民城市。德国占领青岛并修建吉焦铁路后,加强了与冀鲁豫腹地的联系。所以在普通青岛市民的心理认同中,半岛这个词比胶东更容易被接受(青岛到底是胶东吗?胶东包括哪些地方?也就是说,青岛无论在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不属于胶东,属于郊区县(如即墨平度等)。)都是受胶东影响。所以一般来说,青岛不属于胶东。
图10。清代胶州地图
综上所述,胶东在地理上一般指胶莱河以东;文化上指登来地区,即烟台(莱州为过渡)所辖县市,威海、莱西所辖县市。
四.结论
本文从民族分析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山东省五个地理区域的划分和民族状况,澄清了“胶东”等名词的概念,最重要的是,探讨了青州官话片的成因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希望在大家的讨论中看到和听到真相。
1.《费县属于山东哪个市 山东竟然分为这五大区域,看看你在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费县属于山东哪个市 山东竟然分为这五大区域,看看你在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78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