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面对欧洲大陆老牌军事强国波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认为此时德国进攻波兰是死刑犯。这将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陷入波兰战场的泥潭。
但是德国利用"闪击战"给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甚至整个世界好好的上了一课,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的疯狂进攻仅有了36天(1939.9.1-1939.10.6)就击败了拥兵百万的波兰。
波兰战役让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感到巨大的压力,虽然此时的战争还只是发生在欧洲,但是美国军方清楚的认识到当时美国陆军装备的坦克性能与德军的主力坦克I号坦克、Ⅲ号坦克相比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
迫在眉睫的升级换代—T6原型
为了应对这样的技术差距,美国军工部门在当时的主战坦克M2A的基础上升级了新型坦克M3型中坦,随后又以M3为蓝本设计出底盘、发动机、变速器与M3坦克完全一致的T6原型车,这就是后期大名鼎鼎的M4的系列的雏形。
1941年5月,阿森纳公司为T6原型车安装了1门M3型75毫米40倍径坦克炮进行测试,M3型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6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穿甲能力要强于前文中T-34早期使用的F-43型火炮(二战十大坦克之三,钢铁“红”流的—T-34系列)。
此时德军装备的Ⅳ号E型坦克正面装甲只有50毫米,M3型火炮具备在1000米之外击穿正面装甲的能力,已经可以满足当时英国本土防御的战争需要。作为美国《租借法案》的最大获利国,英国对这款坦克很满意,不久之后,以T6原型车为基础的M4型中坦正式定型兵投入生产。
1941年10月,M4中型坦克正式投产,这里要说明一下,M4"谢尔曼"这个名字并不是美国对M4的官方命名,而是英国对通过"租借方案"所获得的M4的称呼。虽然M4是美国军工企业制造的,但却是英国首先在战场上使用,因此我们在分析M4坦克的时候需要注意英军对同一款坦克的不同称呼。
不同企业制造的不同型号—子型号复杂的M4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M4型坦克无疑是英美盟军装甲部队的核心力量,与德国具有代表性的Ⅳ号、"豹"式以及苏联具有代表性的T-34一样成为最能代表英美装甲部队的坦克型号,因此在战争中英美也不断的为M4做力所能及的升级与提升,这也使得M4型有许多复杂的型号分类。
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德国的军工部门,与严谨的德国相比,美国与苏联在坦克的型号确认上真的是太过随意。面对二战战场的大量消耗,美国对于M4的生产狂热的追求生产速度,几乎动用了所有可以生产坦克的工厂参与到M4的生产中但是却并没有制定严格统一生产的标准,这造成M4的子型号统计成为一个很麻烦的工作。
为了避免说起来复杂听起来麻烦,本文主要分析七种M4的主流子型号:
第一种,M4型,英军型号为"谢尔曼I型"。1942年7月量产,1944年停产,早期采用M2型短身管75毫米坦克炮,1942年3月以后升级为M3型40倍径75毫米坦克炮,正面装甲51毫米,总产量6748辆。"谢尔曼I型"是英军在非洲战场的重要的坦克型号,在面对德军主力的Ⅳ号H型时暴露出火力不足,装甲防护不够的问题。
第二种,M4A1型,英军型号为"谢尔曼Ⅱ型"。1942年2月开始生产,1943年12月下线。早期型还是采用M2型短身管75毫米坦克炮后期改装M3型75毫米坦克炮。但是随着Ⅳ号H型的升级以及"豹"式坦克的投入战场,M4的75毫米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战场的需要。美军只能为后期生产的M4全面换装76毫米坦克炮,美军官方型号为M4A1E4,英军型号为"谢尔曼ⅡA型"。M4A1型产量为6281辆,M4A1E4型产量为3426辆,合计9707辆。
第三种,M4A2型,英军型号为"谢尔曼Ⅲ型"。1942年6月开始生产,1945年6月停产。M4A2最大的改变是将之前一直在使用的汽油发动机改用新型柴油发动机。在火力方面也同样在早期使用75毫米坦克炮,后期采用76毫米坦克炮。M2A4的总产量高达10968辆,其中有1/3送到了急需坦克的苏联战场,虽然战绩平平但却在危难之中拉了一把苏联。
第四种,M4A3型,英军称为"谢尔曼Ⅳ型"。1942年5月开始生产,1945年3月结束生产。和绝大多数M4子型号一样,M4A2早期型采用75毫米坦克炮,生产了4761辆,中后期升级为76毫米坦克炮,生产了4542辆 ,此外还有3039辆装备了105毫米榴弹炮,,合计生产了12342辆,M4A3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场几乎全部装备了美国陆军用于对日作战。
第五种,M4A4,英军型号为"谢尔曼V型"。1942年7月开始生产,1943年9月停产,是M4系列坦克中最早停产的子型号。M4A4基本没有装备美国陆军,全部提供给了英军作战使用,实战中M4A4装备75毫米坦克炮在面对德军的"豹"式以及"虎"式时已经力不从心,于是英军为该型坦克换装了17磅(约重7.7kg,76.2毫米口径)坦克炮升级为"谢尔曼VC型",也就是升级版的"萤火虫"。
第六种,M4A5型,授权加拿大蒙军工生产的M4型坦克,从1943年8月开始生产,1943年12月就停产了,只生产了188辆全部装备了英军部队。M4A5型整体上参照M4A1型进行生产,但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M4A5增强了正面装甲的厚度,从51毫米降低到75毫米,并且车内配件也基本是英制而非美制。
第七种,M4A6型,英军型号为"谢尔曼VI型",是在M4A4车体的基础上换装柴油汽油兼容的发动机新型型坦克。M4A6型原计划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后勤补给而研发的坦克类型,但在实战中该类型发动机维护复杂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从1943年1月到1944年2月M4A6型只生产了75辆便草草收场。
"五维"属性的M4—火力、机动、防护之外的特殊属性
坦克的优秀与否往往是从坦克重要的"三维属性"判断,即坦克的火力,防护以及机动性,但是谢尔曼除了这三维属性之外还比其他一般的坦克多了两维。
第一维,火力系统:M4坦克主要使用75毫米、76毫米以及105毫米火炮,早期的M2型32倍径75毫米坦克炮在900米距离可以击穿55毫米厚的装甲,在面对德国后期升级的Ⅳ号以及"豹"式、"虎"式是十分被动,但是替代该型火炮的M3型40倍径75毫米坦克炮穿甲力的提升十分有限。
1943年7月,美国军工部门采用M7坦克炮改进的M1型76.2毫米56倍口径坦克炮,该炮的装甲穿深终于达到80毫米让M4与德国坦克在中远距离上有了一战之力,但是提升依然没有形成飞跃。
1944年初,美国军工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检测终于研发出M4型105毫米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100毫米装甲,直到这个时候M4才真正具备与德系坦克正面抗衡的能力。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英国在M4坦克基础上加装的17磅(重量17磅,约为7.7KG,口径76.2毫米)炮。17磅炮是所有M4系列坦克中威力最大的主炮。该型火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17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完全具备与"豹"式,"虎"式在中远距离对射的能力。
第二维,防护系统:M4型坦克的外形被称之为"馒头"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M4型坦克的车体外形高大,早期型号车高2.74米,后期更是高达2.97米,这样的外形特征不但不利于隐蔽而且被命中的概率也被提高。
早期型M4坦克正面装甲是56度倾角51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76.2毫米,后期型正面装甲采用47度倾角64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89毫米。德军Ⅳ号H型可以在1000米距离击穿M4的正面装甲,"豹"式和"虎"式的火炮完全可以在2000米之外将其正面装甲击穿。1000米之内击穿炮塔装甲,M4早期型的装甲防护无疑是最薄弱的短板。
此外,M4中弹之后非常容易起火,弹药架在被击中后更是极易殉爆,这些也都说明M4的防护力存在致命的缺陷。
第三维,机动性能:虽然M4采用了多达5款以上的发动机,但是每款的表现都相当不错,虽然M4的最大速度与最大航程都并不出众,但是发动机不但可靠而且容易维护。要知道德军"豹"式的发动机过热自燃以及动力不佳的问题几乎困扰了德军整个二战,相比之下,M4坦克故障率少,容易维护的特点让M4的战斗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在常规的坦克三维系统中,M4只在机动性上占优,而在火力与防护力上与苏德存在很大差距,那么为什么M4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改变二战的重要坦克类型呢,这多少与第四维的生产数量以及第五维的运输性能所决定的。
盟军生命线—自由轮
第四维,生产数量:在前文中T-34在火力与防护上的缺点被大量生产的数量所弥补,而这一项"技能"显然M4也是拥有的。
在二战期间美国有10家工厂生产M4坦克,因为M4结构简单所以可以采用流水生产线,这使得M4的生产速度让德国坦克望尘莫及。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生产了28.7万辆各种坦克装甲车辆,其中M4坦克的产量高达49422辆,而德国的"豹"式坦克的数量不足6000辆,所有坦克加在一起也仅有2.43万辆,如果说T-34恐怖数量带来了钢铁"红"流,那M4无疑是为盟军送去了"千军万坦"。
第五维,运输性能,M4制造之初因为美国盛行的孤立主义所以美国在短时间之内并没有参加战争的准备,本土也未受到任何威胁,所以M4的制造方向就是为了《租借法案》支援与纳粹德国作战的国家。
因此在设计之初,除了坦克重要的三大属性之外,M4对于自身的运输能力也是十分的重视,在尺寸上预先针对当时盟军最重要的运输船"自由轮"的货舱大小进行设计,使其完全能够便捷的使用"自由轮"进行远洋运输。
另外在针对铁路、公路运输方面也做了充分的考虑,M4系列坦克最重的也只有38吨,普遍维持在31吨左右基本上可以在欧洲绝大多数公路和桥梁上通过,使其可以快速的达到战争前线。
落后的战术思想 + 令人头疼的升级效率
在二战爆发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欧洲国家都形成了一定的装甲战术思想,根据一战坦克的运用,各国建立的早期装甲作战理论基本一致,即分为掩护步兵的步兵坦克,打击敌方目标的巡洋坦克,在二战开始之前只有苏德两国在西班牙内战中通过实战检验了这样的战术思想并相继做出了改变。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并没有机会通过实战检验自己的装甲战术理论,甚至直到二战后期才在欧洲与太平洋战场实操坦克作战兵针对此做出具有实战意义的提升,因此 M4在早期型号上存在重大的设计缺陷,作为一款步兵坦克——缺乏有效火力与防护力;此外严重的是在后续的研发升级中M4的各种类型中美国依然没有具备实战经验,这导致美国的升级十分缓慢而且并不核心。
反观同样适用M4的英国获得了大量实战经验而这些经验也帮助英国对M4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升级,比如“萤火虫”;直到诺曼底战役之后,英美盟军遇见装备优秀的“豹”式与“虎”式的德国装甲部队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意义对M4进行实战后研发升级,这也催生了M4系列中最优秀的M4A3E8型坦克的产生。
M4A3E8型强化了装甲防护力,采用56倾角的108毫米正面装甲;火炮采用M1型54倍口径76毫米炮,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舰船110毫米的均质钢板;动力上采用500马力发动机,最大公路时速仍然能够达到45公里。
M4A3E8型是M4系列最后一款子型号坦克,但该型坦克无疑是一款综合性能优秀的中型坦克,车辆三维性能不但均衡而且可以胜任战争的需要,但是M4A3E8生产下线已经是1944年下半年,二战几乎已经临近尾声,因此M4A3E8型坦克并未获得太多在二战战场上为M4系列证名的机会。
不得不说M4型坦克早中期型号在设计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很难界定其为一款优秀的中型坦克,但是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是美国源源不断的输送的M4在为苏联和英国“雪中送炭”。
此外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国、苏联、中国,自由法国以及波兰都曾获得过M4坦克的援助,据统计美国援助各盟国的M4坦克总数高达22000辆,几乎是德国装甲坦克的数量总和。
因此,或许M4的性能并不优秀,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依然是二战最为重要的坦克。
1.《M4中型坦克看这里!二战十大坦克之四,漂洋过海的"馒头"坦克—M4系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4中型坦克看这里!二战十大坦克之四,漂洋过海的"馒头"坦克—M4系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04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