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第一印象是palm的积分金石,还有黑莓通过机身接触充电底座的接触,我认为是无线充电方式。还有Lumia系列的无线充电板。这是我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印象。恐怕是的。
说到无线充电,或许只有当它真正融入到你的生活,你才会感受到其中的方便所在。
回到本文主题,围绕无线充电技术,VH推出的这款Gi/及无线充电板(以下简称Gi),给我带来了一个不错的体验。
简约纤薄的包装设计,也反映了这是一个简约纤薄的产品。浅灰色的包装,上面印了一个“σ”和一个小小的Gi字样,属于产品的logo。右下角是VH的品牌标识。
包装采用可降解材质,一次性的封装方式,中间撕开,就完成了开盒仪式。翻开之后,纸质的材质,盖子内侧写了相应的规格参数,产品说明等。
打开包装之后,内里也是相当的简单。主角就安静的躺在那里,一个深棕色的皮质圆饼,隔壁盘卧了一根面条数据线,组成一副眼镜的形状,不过这个眼镜有点大。
官方数据:输入5V/2A,输出5V/1A,效率75%,尺寸:直径110mm,厚度5.5mm,重量140g。由此可以看出,Gi是一个非常纤薄的产品。
再来简单看看外观设计。Gi是一块无线充电板,正面表面被皮革包裹住,看起来更有质感一些。圆形的设计也可以增加线圈的覆盖面积,使的有效充电区域更大,使用起来更方便。
正面中间是一根波浪线,表示芯片接触区域,波浪大概是表示电流吧。顶部位置有VH的品牌标识,表明身份。出线的连接处采用金属扣加固,使的更有保障。
厚度仅为5.5mm的Gi给我的第一感觉确实是纤薄。一个无线充电器做到如此的薄,又非常的简约,设计感满满。边缘中部有一颗微小的指示灯,空闲状态为绿灯,充电时为蓝绿交替缓慢闪烁。
底部有一圈防滑硅胶,保证了在桌面的稳固程度。在使用过程中,有了防滑硅胶,不会轻易就滑动,取放手机时也可以保持固定,这是一个基本的保障。
将一个无线充电板放置在桌面,在日常的使用中可以感受到它带来的方便。放下即充,起身拿起就走。不用去寻找数据线然后识别接口方向插上拔下那些繁琐的操作。或许一开始并没有多大感觉,但是慢慢的,当习惯了这样一个充电板的存在之后,方便性就大大的凸显了。
Gi设计了圆形,拥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理论上可以更方便的随意摆放便可以实现充电。但是内部芯片的面积有限,放得太偏,当然也是无法充电的。不过相比一些小面积的充电板,Gi的有效面积还是相对大的。再者,皮革的柔软可以更好的放置手机后背的磨损。
使用体验中,放置在充电板的中部区域,是最佳的位置。和黑莓的充电底座接触机身的触电方式不同,G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来实现电量传递的。在充电过程中,Gi将接入的电能装换为磁然后又通过机身内置的线圈将磁能转换为电能,补充到手机中去,由此一来,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无线充电造成的能量损耗更多,也就使得充电效率更低。
再者,受无线充电转换技术的限制,充电电流也无法实现时下热门的快充技术的电流。Gi最大的输出电流为1A,但我感觉应该达不到,因为在使用中充电的过程要缓慢很多。使用Gi给lumia 830进行充电,一个小时充了38%,这样一来从0冲到100,最快也要3小时左右才能充满,相比传统的充电器就要满了不少。对于快充党来说,更是噩梦。
在充电的过程中,线圈之间的能量交换造成的能量损耗,也就转换成为了热量散发出去,所以你会发现手机和Gi接触的背面会有明显的热感。但并不至于发烫,在一个比较正常的发热范围。在加上皮革的散热性能要更差一些,所以一些热量通过底部散发到桌面中去了。由此在我看来,并不用太多的担心会因为过热而损伤到了手机。
尽管充电相对慢,但是相比方便程度,对于不是快充党的我来说,我更看重方便。当有Gi躺在桌面,日常的使用中要方便很多。当然,目前来说并不是所有机型都自带线圈可以适配。那么对于没有适配的机型,VH的做法是通过外接贴片线圈,来实现这个无线充电,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解决方式。
优秀简约的外观设计,方便快捷的无线技术,是Gi最大的优点。或许光看这样的分享,你并不会感受到其中有多方便。但使用习惯之后,这样一个充电板成为桌面的标配,也是我的选择。尽管其他机型不具备内置线圈,但在可以外置接入线圈的情况下,我也会选择接入进行无线充电。方便性远远大于充电效率对于我的使用影响。
1.《如何充值giwifi?终于找到答案了VH“及”无线充电板,更方便的桌面充电选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如何充值giwifi?终于找到答案了VH“及”无线充电板,更方便的桌面充电选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06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