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产品中最大的量是“性别”社交等产品,但社交的本意显然不是这样。在人类社会中,很多时候是“茶会友”、“围棋会友”,也就是所谓的“兴趣教”。
就这个领域的玩家而言,PC 端有豆瓣,移动端有陌陌,而且此时的陌陌群已然是一个小社会了,也不是谁想进都进得来的。个人认为,这个领域仍是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的。不过,铁打的社交,流水的玩法。今天聊到一个叫“友群”的兴趣社交应用,基本的社交关系结构形式是 IM 群组,但定义群组的方式非常有意思,它主打的理念是“行为社交”—以用户手机上安装的 App 来定义用户的加入的群组,而且相比陌陌,“友群”把移动的概念又向前推了一步—依据地理位置这个变量,跟这个地理位置相近的人才会出现在群里,也就是说用户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群里的人是不一样的,当然这得基于一定的用户规模。
“友群”的 CEO 李杨认为,用户装了哪些 App,其发生相关的行为的可能性是显然高于通常的兴趣标签选择方式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自己“旅行”“摄影“这些标签,但大部分人都是不旅行的,也是不懂摄影的。“友群”的标签分为 4 类,一类就是各类 App,希望为那些具有垂直社区属性的 App 沉淀下来的用户提供一个更高效的交流、交友场所;其次就是大家常见的爱好、生活、偶像等几个分类。LBS 作为一个变量也会成为切割每个标签下小圈子的标准,毕竟,打个比方,36氪的读者那么多,不可能分在一个群组里交流讨论。
其实,瞄准兴趣社交的产品还是挺多的,只是打法不相同,比如国外一款叫Amino的 App,不过它像是一个移动端的贴吧,只不过每个兴趣吧都以独立 App 的形式存在,每个 App 都是一个非常精细重直的社区,比如仅仅关于是一部电影的角色。我见到的其它产品还有“爱星迹”,只不过它是以某一明星聚拢相关用户的 App 群,这算是兴趣社交一个极端垂直案例吧。
如果“友群”能在划分圈子上做的很垂直精准的话,带有粉丝经济特性的重直 IM 群组应该不是什么值得忧心的事。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hloe]
1.《关于陌陌群怎么踢人2017,你需要知道这些“友群”,瞄准兴趣社交,以用户手机上的App定义IM群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陌陌群怎么踢人2017,你需要知道这些“友群”,瞄准兴趣社交,以用户手机上的App定义IM群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2988970.html